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灞桥自古伤离别,3首描写灞桥的唐诗,留下余情悠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09:24:1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灞桥自古伤离别,3首描写灞桥的唐诗,留下余情悠悠                                    

            

        2020-01-05 10:42                    

        灞桥在西安市灞桥区,是古代长安东去的一条必经通道。因此古人往往在灞桥送别友人,留下众多送别的篇章,千百年来让人们念念不忘,魂牵梦萦。
正所谓灞桥自古伤离别,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3首描写灞桥的唐诗,留下余情悠悠,反复回味也不会腻。
第1首,《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外号诗豪,诗风豪迈乐观,充满了豁达。但是我们看这首写灞桥离别的诗篇,却能够感受到刘禹锡内心之中的伤痛。
一句“回首伤如何”的感叹,写出离别之时,人们频频回头,恋恋不舍的情状,可谓形象生动。而颔联两句,将人的感情融入到山川气象之中,乃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万物都带有人的情感,而显得愁绪万端。
当刘禹锡准备离开长安的时候,他放不下他的朋友。但离别却注定逃不过,他只能在灞桥上留下最真切的心声:“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哎,以前聚会的欢乐都成为了过去式,而感叹也只会让人越来越痛苦。虽然如此,人究竟不是草木,不能够轻易太上忘情。在灞桥之上的刘禹锡,为我们留下了千年前的悠悠愁绪。

第2首,《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岑参。从诗题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写辛判官前往长安的诗篇。
开篇写“城头楼最高”,因为楼高才能望远,望远才能更长更久看见友人的踪迹,体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切。“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这是写离别之时遇到了风雨,而愁绪也因为天气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写灞桥的月色,却不是真正的实景,而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辛判官经过灞桥,思念自己的情景。而之所以要点出灞桥的月色,显然是因为灞桥在唐代已经成为了离别与相思的象征。
灞桥的月色代表着朋友的情谊,而岑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特意点出“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意思是朋友分离,以后只能靠梦中来聚会了。

第3首,《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裴说。柳谐音“留”,古人送别有折杨柳的习俗。而裴说来到灞桥送别友人,看到满眼的柳叶依依,自然会想起泛起离别之愁。
柳含有离别之情,灞桥含有离别之愁,灞桥柳最让人难受。于是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送别的人依依不舍,只有这灞桥的柳树,却十分无情。人们送别一次,就已经黯然神伤了。但是柳树却一次次被攀折下来作为送别之用,也没见到柳树哀痛欲绝。”
其实诗人这么写灞桥的柳树,乃是故意为之。他并不是真在责怪柳树,而是借此说明离别之情的愁人与深切。与此相比,灞桥柳树所承载的离愁别绪,只能是人心中千万分之一而已。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17:24 , Processed in 0.00954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