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一首悼亡词,让人不忍卒读,原来思念这么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2:28:4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苏轼一首悼亡词,让人不忍卒读,原来思念这么伤!        2020-03-24 16:09                    

                          

苏轼,是北宋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大词人,他笔下的东坡词,几乎每一首都有无与伦比的豪气,每一句都是排空而下的冲击,让读者品过的是激昂慷慨,尝到的是快意纵横。因此,后世普遍认为,苏轼的灵魂是豪放与豁达的,想要在他的词作中寻找到一丝悲伤之音,那绝非一件易事。

然而,当一首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横空出世,瞬间颠覆了人们对苏轼的印象,没料到一向豁达惯了的苏东坡,竟能写出如此令人不忍卒读的宋词,而词中况味,更令人唏嘘感叹,原来思念这么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有名的悼亡词,是苏轼为发妻王弗所作。苏轼与王弗的婚姻,只有十余载的时光,当27岁的王弗去世后,这段只持续了十余载的婚姻,便匆匆宣告结束。然而,这段感情却让苏轼终生难忘,多年后的一次梦境里,苏轼梦见了王弗,醒来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片,侧重抒情。生与死,是超出了时空的距离,亦是不能跨越的屏障,苏轼开篇便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寥寥几个字,把夫妻生死相隔的伤痛,写到了极致。

而这种伤痛,又让人不忍去频繁地“思量”,因为每次思量都会痛彻心扉。一句“不思量”,或许正是苏轼的内心写照,他本想时间会冲淡一切,岁月会抚平创伤,不去刻意思量,或许能让自己好过一些。然而,越是不去思量,却“自难忘”,难忘的不仅是王弗本人,更是二人牵手走过的那段岁月。

回想当年,十九岁的苏轼,娶了十六岁的王弗。婚后的日子里,王弗的淑德,王弗的贤惠,王弗的才学,让苏轼倍感幸运。不仅如此,王弗更是苏轼的知音,苏轼读书时,王弗红袖添香;苏轼交友时,王弗慧眼如炬。总而言之,二人的默契程度,非同寻常。

原以为就这样相守一生,然而,命运从来都不是皆随人愿,王弗的香消玉殒,让苏轼一度颓废。从此之后,苏轼宦海沉浮,漂泊千里,心中的万语千言,知心话语,便无人倾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之外,只剩下那座孤零零的坟,一想起来就让人感伤,令人断肠。

因为思念心切,苏轼接着说出了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这几乎是痴语:人死不能复生,又怎会相逢呢?接着又说,就算此刻真的相逢,也怕是彼此互不相识了,因为十年光阴蹉跎,早已让人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

下片开头五句,是记梦。梦境里,词人“夜来幽梦忽还乡”,他透过“小轩窗”真的与“正梳妆”的妻子在梦中重逢了。然而此刻却“相顾无言”,别后一腔话语,想说却又如鲠在喉,不知从何说起,“惟有泪千行”!这几句,十分感人,因为一切的话语,都不及此刻的无语,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挂在脸上的泪痕,足以胜过万语千言。

末尾三句,转入抒情。苏轼想象中,每次明月当空,妻子也会在千里之外的“短松冈”,思念着自己,此情此景当真让人伤心断肠。

一首悼亡词,让人不忍卒读,字里行间渗透了苏轼对王弗难以割舍的思念,这份思念,是明月当空下的追忆;是一人独处时的感伤;更是幽幽梦境中,她的一颦一笑。所有的这一切,共同酝酿成了这首悼亡词,读罢让人感叹,原来思念这么伤!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2:52 , Processed in 0.0076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