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故居:在这里 读懂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传奇人生 2020-04-09 19:53
编者按: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强“根”塑“魂”,打造社会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在湖湘这块红色文化的沃土上,29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15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记录着时代的故事。 为进一步发挥好湖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系列报道,带读者走近伟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岁月灰尘,用文字讲述背后的故事。 李立三故居。 李立三故居全景。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株洲报道 在醴陵阳三石街道立三村,一座砖木结构的晚清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立三故居。 李立三故居始建于1883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李立三就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李立三大起大落的一生极其坎坷。他曾以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走向全国,担任过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也有过挫折,因“左”倾路线错误跌入人生低谷,但他敢于承认错误,坚持真理。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伟大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隐藏在故居里的旧时光 李立三半身雕像。 黄色围墙,八字柴门……走近李立三故居,门额上“芋园”二字十分显眼,这是李立三父亲李昌硅所题。1983年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旧址,设旧址复原陈列,陈列室辅助陈列,1984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踏进前厅,天井四通八达,一眼看到的就是李立三身穿中山装的半身雕像。左横堂屋两侧,对称4房,分别为李立三及其父母、弟妹的卧室。右横屋及住房,现为辅助陈列室,陈列着230多件实物、照片、文字资料,介绍了李立三艰苦奋斗一生的业绩。 李立三父母的住房中,挂着他们的遗像,并有一副其父所作的自挽联:“一梦等浮云,谁知身世年年茹苦含辛,愧乏贻谋绳祖武;临终无别嘱,但愿汝曹个个督耕课读,多留好样与儿孙”。这个数代以课读为乐事的“耕读之家”,却走出了一位以“忧国子”自名的工人运动领导人。 木床、木箱、木柜……在李立三故居里,时光好似已经悄然停止,这里没有繁华都市,没有绝美景色,有的只是对伟人的缅怀与纪念。 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在醴陵,李立三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是安源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参与者,而且曾经被毛泽东视为“半个朋友”。 从发动工人运动,到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再到成立新中国,一群热血救国的湖湘青年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就是其中之一。 初见毛泽东时,李立三刚刚16岁,就读长沙长郡中学。1915年中秋节前后,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出要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并且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前来应征的爱国青年里,就有李立三。 李立三看到这个启事后,就去见了毛泽东,但因为当时看到毛泽东比较高大、有威严,李立三没有回答毛泽东的问题,也没有交流,就离开了。 后来,毛泽东说:我从这个启事得到了三个半人的回答。三个半人中的“半人”,就是李立三。因为刚从小县城来到长沙,年纪小、见识少,一下子答不上毛泽东的提问,所以李立三就成为了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勇于“自我革命”的坦荡胸怀 李立三曾为革命立下卓著功勋,也曾犯过“左”倾错误。当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危害后,他勇于承认并修正,展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独特的人格魅力。 1930年夏,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党内反右倾斗争影响,李立三提出并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立三路线”。当年9月被中共中央纠正。此后十多年里,李立三经常讲起自己的这段经历,不断剖析自己,以自己的教训惕厉他人。 1946年,李立三化名李敏然回到东北,在东北军调三人小组工作,当时有些单位请他讲党史,他便主动选择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称赞声。 在讲课现场,有人提问:“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回答则令全场惊讶――“我就是李立三。”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在多年后还回忆说,通过那次听课,才知道什么是老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 李立三在东北军调三人小组工作时使用的水晶龙纹朱文印章、印章盒。 而那枚水晶龙纹朱文印章、印章盒正是李立三当时所使用的物品,也是他一生襟怀坦白,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见证。 纵观李立三的一生,他那无畏不倦的精神和勇于解剖错误的态度,堪称后世典范。如今,李立三故居已经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记录着一段让人无法忘却的红色记忆,每年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高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