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8年增长600多只,这种绝处逢生的猫科动物为何还可能野外灭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03:30:5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8年增长600多只,这种绝处逢生的猫科动物为何还可能野外灭绝?                                    

            

        2020-04-19 00:21                    

                          近期,从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断传来关于伊比利亚猞猁的好消息:3月26日至4月1日一周时间里,在西班牙多纳纳自然保护区,3只圈养雌性伊比利亚猞猁相继产下8只幼崽,全部存活;4月6日到11日短短6天时间里,位于葡萄牙的西尔维斯伊比利亚猞猁繁殖中心,4只雌性伊比利亚猞猁相继产下12只幼崽,有11只幼崽存活;除此之外,近日在西班牙的另外4个伊比利亚猞猁繁殖中心,也有多只幼崽降生。

图:西班牙多纳纳自然保护区的伊比利亚猞猁幼崽
如果你了解伊比利亚猞猁这种猫科动物近几十年来的艰难处境,相信你也会为此感到振奋。
一、绝处逢生的伊比利亚猞猁 伊比利亚猞猁分布在伊比利亚半岛(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三个国家和英属直布罗陀,大部分为西班牙领土),也叫西班牙猞猁。它是猫科猞猁属的4个物种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无亚种的猫科动物之一(另一种是分布在南美的山原猫)。伊比利亚猞猁和它的亲近欧亚猞猁外表长得十分相似,但伊比利亚猞猁皮毛上的斑点较多、颜色较深,面相也更“凶狠”

图:伊比利亚猞猁(左)和欧亚猞猁(右)
1.数量一度只剩下96只,几乎灭绝
伊比利亚猞猁曾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南部有分布,但其历史栖息地已经丧失90%以上,目前大部分分布在西班牙,少部分分布在葡萄牙。20世纪初期野外大约有10万只伊比利亚猞猁,然而到了21世纪初期,它们一度到了几乎灭绝的境地。

图:伊比利亚猞猁
20世纪,是伊比利亚猞猁“最惨”的一个世纪。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自然资源被人类开发、破坏,房屋、道路、水利等设施大规模建设,再加上人类针对伊比利亚猞猁的偷猎和欧洲野兔中流行性疾病的暴发导致伊比利亚猞猁失去了大部分猎物,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锐减。
2002年,科学家对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其数量仅剩下96只,只分布在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两片总占地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的“孤岛”里。至此,伊比利亚猞猁到了“极度濒危”的境地,如果再不对其加强保护,那么它们极有可能在10年之内就会走向灭绝

图:出生不久的伊比利亚猞猁幼崽
这下,西班牙动物保护部门慌了——如果伊比利亚猞猁不久灭绝,那么它将是继剑齿虎之后近1万年来灭绝的第一种猫科动物,这将会给该国的历史留下严重的污点,世人恐怕将永远不会饶恕他们犯下的错误。
2.从“极度濒危”到“濒危”
紧接着,在多个国家数位动物专家的指导下,一项关于伊比利亚猞猁的圈养繁殖计划迅速被制定下来。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对伊比利亚猞猁进行圈养繁殖,然后对圈养个体进行野化训练,最后再选择合适的个体释放到野外,以扩充其野生种群的数量及分布范围,让这种极度濒危的猫科动物脱离灭绝困境。
而这项计划,也是伊比利亚猞猁得以“绝处逢生”的关键。
  图:拉奥利维利亚伊比利亚猞猁圈养繁殖中心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共有5个伊比利亚猞猁圈养繁殖中心被设立,其中4个位于葡萄牙,1个位于西班牙(文章开头提到了其中的两个)。经过动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2005年,伊比利亚猞猁的人工繁育实验首次取得成功;2010年,首批圈养条件下出生的两只伊比利亚猞猁经过野化训练后被释放到野外。
当然,要想让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数量得到较快增长,仅仅依靠圈养繁殖是不够的。与此同时,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还要致力于栖息地环境和野生猎物数量的恢复及保护。只有伊比利亚猞猁有足够的栖息地和足够的猎物,它们的种群规模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图:专家团队对一只即将野放的伊比利亚猞猁进行身体检查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伊比利亚猞猁圈养繁殖计划的花费已经超过1亿欧元。该计划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总共有500多只伊比利亚猞猁在各个圈养繁殖中心出生,经过野化训练最后被释放到野外的个体,已经超过200只。伊比利亚猞猁的总数,也由2002年的96只,增长到2012年的326只,再增长到2019年的686只(种群数量未考虑死亡的个体),人们成功地把伊比利亚猞猁从“极度濒危物种”拉回到“濒危物种”

图:一只被野放的伊比利亚猞猁,脖子上佩戴着GPS定位项圈
3.仍未彻底远离灭绝困境
2020年,科学家还未对伊比利亚猞猁的总数进行准确统计,但预估已经超过700只,比18年前的2002年已经增长600多只。野生个体栖息地面积现已超过3000平方公里,在葡萄牙南部以及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和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的郊区都有了它们活动的踪迹。
按照这种增长趋势,伊比利亚猞猁从“濒危物种”到“易危物种”,再到“低危物种”、“无危物种”,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不少科学家表示:我们不能对此太乐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有一个因素会越来越明显地阻碍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增长,以至于它们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后期灭绝。
这种因素就是气候变化。

图:野外的两只伊比利亚猞猁
二、气候变化给伊比利亚猞猁带来的威胁 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环境研究所的气候生物学家达米恩·福特汉姆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与欧美国家的数位科学家进行合作,针对气候变化对伊比利亚猞猁的分布、栖息地环境的变化、流行性疾病的暴发、欧洲野兔的空间分布格局等的影响进行了长达5年时间的研究,结果发现:伊比利亚猞猁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质量下降和欧洲野兔数量减少的影响

图:欧洲野兔
该研究认为: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到21世纪中叶,分布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伊比利亚猞猁种群有很大的灭绝风险;而到21世纪末,随着伊比利亚猞猁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野生种群有可能会因一些难以预测的因素(剧烈的气候变化和流行性疾病的大面积暴发等)而全部灭绝。
1.圈养繁殖计划的“漏洞”
伊比利亚猞猁圈养繁殖计划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该计划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漏洞:未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10年来,经过野化的伊比利亚猞猁,主要被释放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南部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欧洲野兔密度较大。而在气候变化面前,欧洲野兔要比伊比利亚猞猁更为敏感。科学家结合气候数据对欧洲野兔的种群分布模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认为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干燥,在未来几十年里会把许多欧洲野兔“赶出”现有的栖息地,而这会给伊比利亚猞猁带来致命打击。

图:伊比利亚猞猁捕食野兔
在捕食上,伊比利亚猞猁对欧洲野兔有着很强的专一性,欧洲野兔占据了其饮食总量的80%以上,一只成年个体一天就要吃掉一只欧洲野兔。类似于加拿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数量也会随着欧洲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欧洲野兔种群中暴发了几次粘液瘤病和出血性疾病,导致大批欧洲野兔死亡,许多伊比利亚猞猁因为食物不足而饿死。
由于该计划未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某一天,前期动物保护工作者付出的大量努力可能会一下子付诸东流。
2.漏洞如何弥补?
因此,如果想要保护好伊比利亚猞猁,首先要保证它们有充足的食物,而保证欧洲野兔种群长期的健康发展则是关键

图:猞猁属4个物种目前分布范围,伊比利亚猞猁在地图中只是“零星几点”
科学家认为,如果想要弥补伊比利亚猞猁圈养繁殖计划的“漏洞”,就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把伊比利亚猞猁引入到伊比利亚半岛更高纬度(更靠近北方)或更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也是伊比利亚猞猁的历史栖息地,生活在其中的欧洲野兔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保证伊比利亚猞猁有更充足的食物和更长久的未来。
三、伊比利亚猞猁依然是地球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 从物种层次来讲,数量仅700多只的伊比利亚猞猁目前依然是地球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虽然近些年来在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其总数呈现增长趋势,但它们仍旧面临着不少威胁。
1.主要猎物欧洲野兔的数量仍不够充足
据葡萄牙波尔图大学保罗·阿尔维斯教授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次暴发的流行性疾病导致伊比利亚半岛上欧洲野兔的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90%。猎物数量的不足成了影响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

图:圈养环境中的伊比利亚猞猁幼崽捕食野兔
近些年来,动物保护工作者会往伊比利亚猞猁的栖息地投放欧洲野兔或家养的兔子,以保证它们有充足的猎物,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提高栖息地的质量,控制流行性疾病的发生,才能让栖息地中的欧洲野兔数量有较大提高。
2.栖息地严重破碎化,死于交通事故的个体较多
近几十年来,由于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伊比利亚猞猁的栖息地被严重分割。这严重阻碍了伊比利亚猞猁种群的增长。一片区域中的个体出不去,也会使近亲繁殖变得更加严重
此外,由于车辆的增多,近6年来平均每年大约都有20只伊比利亚猞猁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这其中不乏一些被野放的个体。有时候动物保护工作者刚把一只经过野化训练的伊比利亚猞猁释放到野外,结果第二天就传来了该个体穿越道路时被车辆撞死的死讯。
  图:一只死于交通事故的伊比利亚猞猁,它是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目前,西班牙正在扩建一些生态走廊,并在有伊比利亚猞猁出没的道路上设置醒目的警示牌,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图:道路旁竖立的警示牌上有伊比利亚猞猁的头像
3.遗传多样性丧失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的地理隔离较小规模的种群数量近亲繁殖,伊比利亚猞猁的遗传多样性严重丧失。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意味着伊比利亚猞猁的后代出现畸形或夭折的概率增加,应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能力也会变差。这对这种猫科动物的生存和延续是极为不利的。
在各个圈养繁殖中心,科学家已经通过建立基因图谱的方式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进行交配繁殖,以减轻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若想将其遗传多样性提升到较高水平,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图:圈养环境下的伊比利亚猞猁和幼崽
写在最后 伊比利亚猞猁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重要的捕食者之一,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恢复其栖息地和野生种群数量,是人类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这种猫科动物灭绝了,不仅是西班牙历史上的污点,更会成为人类历史的污点。期待在科学家的帮助下,它们能拥有一个更长远的未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9:51 , Processed in 0.0094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