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出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高僧的下联堪称完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00:33:2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苏轼出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高僧的下联堪称完美                                                         2020-04-13 01:31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如果李白是唐代诗坛一哥,苏轼则为宋朝词坛霸主,二人在诗词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登峰造极,几乎无人能够匹敌。他们才华不分伯仲,创作风格颇为相似,同属于豪放派,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豪迈,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大气。

相比而言,李白的自信乐观,仿佛与生俱来,苏轼的豁达胸襟,则是历经宦海沉浮磨练出来的。对于苏轼在仕途上的遭遇,世人皆表示同情,二十一岁金榜题名,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他赞不绝口:“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然而,此后三十余年里屡屡受挫,京城没有他立足之地,多次被贬到千里之外,最远的一次贬到儋州(如今的海南)。为苏轼抱不平的同时,更佩服他那“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总能很快调整心态,坦然面对现实。作为古代少有的全才,除了诗词、书法及绘画,苏轼的对联功底也令人拍手叫绝。

与苏轼有关的趣味对联很多,比如:“上联:狗啃河上骨,下联:水流东坡诗。”人生难得一知己,尽管苏轼诙谐幽默人缘好,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挚友或知己者屈指可数,高僧佛印便是其中之一。佛印不仅精通佛法,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相当高,所以才跟苏轼志趣相投,有聊不完的话题,并结下终生友谊。

还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到寺庙找佛印谈人生谈理想。当他到达寺庙大门口时,发现几个木匠在雕刻木头的小狗,感觉非常精致有趣,凑上去欣赏一番。恰好佛印也过来了,看到好友心情不错,望着雕刻好的小狗,苏轼决定考考佛印,笑着说:“我刚才想出一个上联,不知你可否为我对出下联呢?”

未等佛印回答,苏轼就说:“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稍微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比普通对联要高,若是换成水平有限的人,十有八九会被难倒,而对于佛印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只见他胸有成竹,不急不慢地对出下联:“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原来,苏轼的上联是对“器”字的拆分,四个口,中间围着一个“犬”。再看佛印给出的下联,猛一看不知所云,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是对“来”字的拆分,为何这么说呢?“来”的繁体写法为“來”,也就是两个“人”字在中间,外加一个“木”字,从字形来看是“人短木长”。下联一出,苏轼拍手叫绝,称得上天衣无缝。

最后留一个拆字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才华横溢的你,能否对出绝佳下联呢?欢迎留言讨论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8:18 , Processed in 0.0110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