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清平乐》,品北宋文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6:41:0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赏《清平乐》,品北宋文臣                                                         2020-05-04 10:20                    

                          

近期在网络媒体上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引发社会广泛瞩目。《清平乐》以 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年少登基到亲政后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剧中刻画的是北宋仁宗年间群英鹊起的时代,仁宗朝可谓是河清海晏,名臣辈出,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昌隆盛世。

这一时期,朝堂上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名臣;文坛上有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等“唐宋八大家”,以及胡瑗、孙复、石介“宋初三先生”。誉满天下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灏、程颐等名仕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科学领域内的沈括、毕昇等亦是熠熠生辉、流光溢彩。《清平乐》剧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名臣,诸如晏殊、范仲淹、苏舜钦、文彦博等。他们既是权臣名仕,亦可堪称为文学巨匠。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富贵词人”——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晏殊5岁时就擅作诗赋,被乡里称为“神童”。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使张知白听闻此事后,遂以“神童”之名向朝廷举荐晏殊。

14岁时,晏殊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同科有近一千多名考生。当他发现考题是自己刚练习过的题目时,就如实禀告。宋真宗得知后,对晏殊大加赞赏,认为他诚实坦诚,并赐“同进士出身”。此后,朝廷命晏殊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谥号元献,世称称之为晏元献。尽管晏殊家境贫寒,但他为官清廉,颇受百姓爱戴。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 晏殊(喻恩泰饰)

在文学领域,晏殊可谓独树一帜。他是北宋“江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尤擅小令,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一同被世人称为“大晏”和“小晏”,并与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合称“晏欧”。

晏殊工诗善文,编纂有文集,后遭散佚,其存世之作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等残本。《珠玉词》是晏殊流传较广的词集,他的词像珠玉一样圆和饱满,像润玉一样温润,既没有大喜大悲之感,亦没有激言烈响,词中所流露出的是晏殊珠圆玉润的诗人品质。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这首词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晏殊独具个性的一首诗,尤其是后几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流水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广为世人所熟知。其中,“空”含有徒然之意,“满目山河”勾起了“念远”之心,确系晏殊真情实感的抒发。晏殊一生宦海通达,仕途显赫,因此在他的词中很难读出羁旅的愁苦与仕途的愤懑,素有“富贵词人”之称。

“忧怀天下”——范仲淹

提及范仲淹,相信都能想起他在《岳阳楼记》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警句。清代文人梁启超曾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一是范仲淹,二是曾国藩。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两岁之时,父亲就早早离世,其母只能带着他改嫁。范仲淹虽家境贫寒,但却刻苦好学。据说他年少之时,每天晚上煮一锅粥,翌日早上起来粥凉透了,结成整块。他就将之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粥之菜,就是各种捣碎了的腌菜,所以后世有“划粥断齑”的典故,以此形容像范仲淹一样贫苦好学之辈。

成年以后,范仲淹来到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求学。应天府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应天府书院是当时北宋著名的书院之一。范仲淹勤学苦读,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一日,宋真宗御临应天府书院,同学们都跑去觐见皇帝,只有范仲淹纹丝不动,继续看书。于是,同学就好奇地问范仲淹:“皇上来了,你为何不去瞅瞅?”范仲淹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以后见君上的机会多得是!”果然不出所料,范仲淹26岁时就高中进士及第,此后步入仕途。《清平乐》剧中有范仲淹与晏殊在应天府相聚的剧情,此中并非杜撰,乃是史实。

范仲淹致仕后,管理过盐仓,兴修过水利,处处为民着想。不久,范仲淹母亲去世,他回家丁忧守孝。守孝期间,晏殊请他去应天府书院充任教习,范仲淹欣然前往。他以身作则,治学严谨,鼓励学生讨论时事,整个书院的治学风气焕然一新。此后,范仲淹遂仕途坎坷,但心中始终忧怀天下苍生。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首倡“庆历新政”。不久后,“庆历新政”受顽固派打压而挫败,范仲淹自请出京。庆历五年(1045),宋仁宗废黜新法,范仲淹遂遭罢免。皇佑四年(1052),范仲淹病故,享年64岁,谥号文正。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刘钧饰)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可谓是历代文士所敬仰的楷模典范,堪称士大夫的精神领袖,后世赞誉其“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范仲淹为官清廉,深得民心,死后百姓建宗祠对其供奉。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而且颇善书法。宋代著名文士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后人对范仲淹手书的《伯夷颂》颇为赞赏,称其为“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颇有风骨”。

范仲淹流传于世的书法有《道服赞》《远行帖》《边事帖》《乐毅论》等,如今大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中。其中,《道服赞》以小正楷书见长,运笔自如有度。《边事帖》以行书见长,笔意卓越而不失柔韧,劲不外露。这几帖笔意基本相通,尤其是字的章法,极尽磊落大度之态,错落有致,黄庭坚赞誉为“盖文正钩指回腕,皆优入古人法度”。

“沧浪隐世”——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随曾祖父迁徙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苏舜钦官至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后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记恨,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苏舜钦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等。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人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文革新方面,对同时代诸多文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修在《苏学士文集序》中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苏舜钦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军地位。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苏舜钦(郑皓原饰)

苏舜钦出身于官宦鼎食之家,自幼饱读诗书,为官后颇得欧阳修赏识。他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宰相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举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则反对政治改革,于是双方就此结怨。

苏舜钦被罢免与王拱辰休戚相关。据《宋史·文苑传·苏舜钦传》记载,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出任监进奏院。进奏院是朝廷公文机要处,当时院内公文资料成堆,废纸张、废信封多得无处安放。进奏院前任曾为此形成一个“惯例”,即每年春秋办赛神会时,将废旧纸张卖掉,换点酒钱,大家开怀畅饮一番。于是,苏舜钦便在这年秋天办赛神会之时,派人变卖废纸,并邀请王洙、王益柔、梅尧臣等官员小酌。聚餐时,苏舜钦觉得卖废纸的钱少,亦出于避嫌,自掏银子10两,并要求来者也象征性出点钱,凑份子喝酒。席间,大家无所顾忌,边喝酒边吟诗。酒酣耳热之际,苏舜钦又唤来两名歌妓助兴,一时好不痛快。殊不知,一桩祸事已然临头。

当时,文人聚会是件颇为风雅的事情,即便是不读书的人,也想凑个热闹。时任太子中书舍人的李定即属此类,他听说苏舜钦邀朋咸聚,说自己也想参加。因为苏舜钦平时鄙薄其为人,便回绝道:“乐中既无筝、琶、筚、笛,坐上安有国、舍、虞、比”,意即我们下等官员喝酒,怎好劳您屈尊?李定碰了钉子,当时不便发作,便设法打听聚餐时的诸多详情,再添油加醋,把酒宴情形描绘得下流不堪,向朝廷告了苏舜钦一状。

当时,其政敌御史王拱辰负责纠察官员、整肃风纪。他听说苏舜钦用公款吃喝、伤风败俗,岂能坐视不管!由于苏舜钦是范仲淹举荐之人,又是宰相杜衍的女婿,这些人素与王拱辰政见不合,王拱辰正可借此来肃清异己。经查,苏舜钦聚餐时不仅用了卖废纸的钱,还违反朝廷规定召妓,甚至有人口吐狂言,集贤院校理王益柔吟《傲歌》诗云:“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简直是狂妄、大不敬。王拱辰便罗织罪名,向宋仁宗告御状,以致龙颜大怒,以监守自盗罪将苏舜钦革职为民,其他参与聚餐的官员亦被贬谪。

进奏院事件成为苏舜钦文学创作的分水岭,即分前后两期。前期,苏舜钦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许多上皇帝书和上执政大臣书,打破了骈四俪六的束缚,文笔犀利,议论激烈,抨击弊政,要求改革,多有战斗性的政论文,其对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等直抒胸臆。后期,苏舜钦的隐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视野,其中关乎朝政的作品大幅锐减,寄情山水的作品有所增加。尽管如此,苏舜钦并未忘怀世事,依旧关心世态炎凉,抒发了其蒙冤受害、壮志难酬的悲愤。

在宋代词人之中,苏舜钦不算最为出众的一位,但是他所创作的《沧浪亭记》可谓世人共知。

《沧浪亭记》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沧浪亭,位于江苏苏州城南的三元坊附近,是苏州遗存最早的园林之一。沧浪亭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宅邸。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居。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葺,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题名“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今人品读《沧浪亭记》,其中不乏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笔调。文中不仅记述了苏舜钦发现佳地、建亭、游玩的过程,而且也抒发了其官场失意的愤懑之情。

“四朝元勋”——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进士及第,先后担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封潞国公。

文彦博一生历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出将入相五十余年,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纵观文彦博的一生,在艰难漫长、变幻不定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无不显示其令人叹服的机智和果毅。他在关键时刻屡屡出奇制胜,名震四海,不论身前身后都赢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文彦博(陈伟栋饰)

文彦博名中的“彦”有聪明好学之意,“博”有博学多闻之意。文彦博出身官宦世家,童年时代的文彦博,聪敏好学,严于律己。据说,文彦博小时候有两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里放一颗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磨砺心智,修身养性。这种从小养成的严于律己的作风,对其一生影响深远。他在位居高位之时,依然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上对下都做到了谦恭有序,从不以势骄人。

寓 怀

高楼闲背夕阳登,渺渺长怀不自胜。

锦瑟有时闻北渚,钿车何日到西陵。

地寒萱草犹难种,天远瑶华岂易凭。

多谢苏门清啸客,了无尘事染壶冰。

宋仁宗沉疴病重之时,因仁宗无子,文彦博与富弼一起劝谏应早立储君。虽然宋仁宗答应了他们的奏请,但因故推延。后来,仁宗从宗室之中选定了英宗,并指派韩琦等人辅助登基。英宗亲政后,对文彦博说:“朕之立,卿之力也”。文彦博则恭谦地推辞道:“陛下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时候,我还在京城以外,是韩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遗愿拥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劳”。英宗却说:“话虽如此,但此事最初由你提议,所以你对我是有恩的”。

宋神宗即位后,亦有人复提仁宗立嗣的功劳。文彦博依旧不敢居功自傲,更不会挟恩自重。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陈升之拜相,文彦博担任枢密使。神宗以文彦博为朝廷重臣,资格老,功劳大,遂将陈升之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安排在文彦博的后面。按照宋朝祖制,重文轻武,文官应当列于武官之前。文彦博对此优待坚辞不就,并表示要尊重朝廷纲纪。

哲宗时,年迈的文彦博已身历四朝,作为朝廷重臣,备受尊宠,但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以致成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元丰三年(1080),文彦博官拜太尉。不久,文彦博自感年迈,遂以太师致仕,居洛阳。绍圣四年(1097),文彦博卒,享年九十二岁,谥曰忠烈。

文彦博满腹经纶,博古通今,胸中珠玑罗列,流露于书法之上,却有着卓尔不凡的功底。文彦博工于书法,远甚于文章诗赋。令人扼腕的是,文彦博传世作品并不多。目前,仅有四幅传世:一为介休市博物馆的楷书拓片仅十六字,二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三札卷》,三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内翰帖》,四为洛阳新出土的《王拱辰墓志》篆盖。如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内翰帖》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作品。《内翰帖》,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71字,其文笔颇有节韵,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观北宋仁宗,可谓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其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在武将开创的宋代,文臣却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仁宗如其所名,以宽宥仁厚著称。他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因此才会涌现出一批像王安石、司马光、晏殊、范仲淹等誉满古今的文臣名仕,也由此开启了一代盛世。

本文拟发于《百科知识》2020年6月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3:21 , Processed in 0.0094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