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敬母亲节:画下她最美的样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18:29: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致敬母亲节:画下她最美的样子                                                         2020-05-10 17:29                    

致母亲
你用爱,
给了我拥抱世界的力量。
但愿,
我已长大,你还未老。
依然,
康乃馨香,
绽放更美的芳华。
致敬生命,
致敬每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节日快乐!
在艺术史上,许多大师只画母亲而不画父亲。一些伟大艺术家最经典的作品,往往是他们的母亲肖像。
5月10日,母亲节,我们一起看看她们最美的样子(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

考考妈妈
作者:姜燕
创作年代:1953
规格:114×65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作品简介:
《考考妈妈》以其时代气息和巧妙的构思,成为50年代初期新国画运动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反映了50年代初妇女获得解放,并通过扫除文盲活动在文化上 求得 翻身的那段历史。画家通过母亲接受女儿提问的细节表现而打动人心,避免了概念化的图说之弊。妈妈一边奶孩子一边听写的情境,以及农村家庭的陈设,使画面充 满亲切、温馨的生活气息。
姜燕(1919—1958),女,原名刘仁燕,生于北京。早年在北平艺专读书时主攻花鸟画,后入华北联大,受新时代生活的鼓舞转攻工笔人物。曾任北京人民 美术工作室创作员、北京艺术师院美术系教员。不幸在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

妈妈的衣服宝宝的被
作者:杨之光
创作年代:1981
规格:97×62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子弟兵妈妈戎冠秀
作者:周令钊
创作年代:1950
规格:27.5×20.2cm

母亲 郑家一
作者:周令钊
创作年代:1946
规格:27.3×21cm

阿佤妈妈
作者:孙景波
创作年代:1980
规格:108×84cm
材质:布面油画
作品简介:
孙景波,又名阿波,1945年生于山东牟平。曾在云南从事美术创作。1980 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现为中央美院壁画系教授。1986年曾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两年,他的作品多以表现现时社会生活的题材为主,艺术上追求线条、色彩与笔触的结合,形成了既严谨又粗放的艺术风格。1980年,为准备研究生毕业创作,作者到云南西盟佤山地区深入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佤族人民,1949年以前尚处在奴隶社会晚期。这个历尽沧桑的民族激发起了作者的创造激情,于是描写一组不同年龄的佤族人形象的《阿佤山人》诞生了,而《阿佤妈妈》是为塑造其中一位母亲形象而创作的。画家作画时挥洒的酣畅,只用两个多小时完成此作。作品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强悍、纯真、朴厚的原始生命力的母亲形象。粗犷有力的圆转线型加强了画面的旋律与节奏感,而黄色的背景不仅衬托了人物,也是投向这母爱的一束温馨的光。

二次大战系列·告别妈妈
作者:斯塔罗夫
创作年代:1958
规格:39.7×63.5cm
材质:麻膠版画

母亲
作者:爱德华·克·格鲁伯
创作年代:1981
规格:l16×89cm
材质:画布油画
作品简介:
爱德华·克·格鲁伯(Edward K.Grube),拉托维亚人。1935年生于里加,1961年就读于拉托维亚国家艺术学院,在里加生活和工作。画面中幽深温暖的背景上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形象: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静静地站立着,母亲的左手放在孩子的背部,右手承受着孩子身体的重心。孩子的左臂揽着母亲的脖颈,母亲的半边脸庞被孩子遮住。两个人物的形象都用概括的手法表达出,我们辨认不出清晰的轮廓,但我们却能辨认出身体语言所表达出的慈爱和温情。画面中对母亲的描绘极为贴切地表达出我们记忆中对母爱的感受。她不是一个具有特定容貌的某个人的母亲,而是一个抽象化、概括化的所有人类母亲的形象。画面的人物形象轮廓柔和、色彩温暖,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依归感。格鲁伯是70年代苏联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一,他主张刻画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内心世界。画家借用了传统俄罗斯圣像画的某些形式,整个画面漾溢着宗教的虔诚,母与子的形象让我们联想起圣母玛利亚和耶酥基督。

伟大的母亲
作者:贝尔纳德·舒尔茨
创作年代:1993
规格:240×220cm
材质:画布油画
作品简介:
贝尔纳德·舒尔,1915年生于施奈德米尔;1934年至1939年在杜塞尔多夫和柏林的美术学院学习;在科隆生活和工作。这件抽象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右半部分为一平面,涂以深浅不一的绿色;左半部分在白色背景下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层次,其如同金丝编织的形状使人想起树枝或触角。画面颜料涂得很厚,通过壁画般的层层重叠产生了生动的画面层次。画面的色彩及形式语言唤起人们对自然风光的联想。同时,这幅油画又使人有在高空俯视地面或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感觉。很显然,作品名称“伟大的母亲”使人产生对自然或其有机物质的联想。这一名称涉及到把女性作为土地的原形或神话的设想。“土地母亲”被理解为人类和植物的创造者和保护者。此外,“伟大的母亲”也是弗里季亚女神库贝勒的别称,她在古罗马被尊为圣母及掌管生死的女神。舒尔茨在他的多层次绘画结构中草拟了幻想的世界,主要是围绕自然经验的发展过程这一综合题目。产生、成长、变化、形成、逝去的过程都在其画中描绘创造出来,并形成一种见解。同时,图画又是艺术家本身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舒尔茨的艺术在其同时代的各种潮流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风格上难以归类。他属于德国“泼色画法”的创建者,并且从未有具象绘画,在超现实主义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图画语言和风格。从1988年起舒尔茨开始大幅作品的创作,《伟大的母亲》是其晚期绘画作品。此外,他还创作雕塑、装置及拼贴作品,并写作。

塞浦路斯的母亲
作者:邓伟
创作年代:1990s

刘胡兰的母亲和妹妹
作者:冯法祀
创作年代:1957
规格:97×80cm
材质:布面油画

刘胡兰的母亲和妹妹双人组合
作者:冯法祀
创作年代:1957
规格:76×55.6cm
材质:纸本木炭笔素描

厄耐斯托安慰我的母亲

作者:佩德罗·梅耶尔

创作年代:1985

规格:89×96.5cm

马本斋的母亲
作者:罗工柳
创作年代:1943
规格:12.8×17.6cm
材质:黑白木刻
作品简介:
油画家罗工柳早年是一位版画家。他生于1916年,广东开平人。1936年就读于杭州艺专时开始从事木刻创作。抗战爆发后,在武汉参加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的工作,并参与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38年到延安,进鲁艺学习。同年参加由胡一川率领的木刻工作团,赴太行山进行敌后斗争。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赴关中农村深入生活。
《马本斋的母亲》取材于抗战时期真实的英雄事迹。抗日英雄马本斋当时率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和冀鲁豫平原。后日军包围了马本斋的家乡,欲绑架其母亲,乡亲们为保护英雄的母亲,与敌人英勇斗争。在生死关头,马本斋的母亲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壮烈牺牲。这件作品不仅在版画的民族风格上富有特色,而且以塑造典型人物、完整描述历史事件为其艺术构思的基本特点,可看做最早的革命历史画之。

母亲
作者:罗映球
创作年代:2003
规格:21×15cm
材质:水印黑白木刻

母亲
作者:汪刃锋
创作年代:1948
规格:15×20cm
材质:黑白木刻版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6 06:20 , Processed in 0.0080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