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因书法出众,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2020-07-25 17:58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古代文人不但要饱读诗书,还要写一手好书法,在清朝有一位文人,因为书法好而被钦点为状元。
![]()
刘春霖,河北肃宁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出身寒苦,祖父务农,父亲为保定府皂隶。因家境贫寒,刘春霖自幼寄养伯父家,母亲靠当奶妈糊口。后全家迁居保定,送其入莲池书院。正因出身微贱,刘春霖胸怀抱负,刻制自励印章“平生志不在温饱”。
![]()
不过,刘春霖中状元,并不完全靠一篇好文章与一手好书法,而是“天时地利”的奇妙。据说会试第一名原定谭延铠,大臣们担心“谭”会使慈禧触发不良联想,于是将第二名的朱汝珍提上来。但光绪皇帝阅卷后认为朱的文章不佳,而第三名刘春霖的文章堪称上乘,书法造诣深厚,欢喜的不得了,故擢刘春霖为状元。
![]()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殿试后阅卷大臣选定第一名为朱汝珍,但慈禧阅卷后,马上将其姓氏与朱明皇朝产生联想,又从名字中的“珍”字弯到被自己逼死的珍妃,一连串的联想,让她坐立不安,所以他把朱汝珍的试卷放到一边,继续看其他人的答卷。
![]()
当看到刘春霖试卷时,不禁为之一喜,一则刘春霖书法娟秀文章亦优;二则姓名吉祥,含有“春风化雨,普降甘霖”之意;三则籍贯“肃宁”也十分恰为时需,“肃清”那些康孙之徒、普天“安宁”,多好,最后由皇帝定夺,经过商议,刘春霖为状元。
![]()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刘春霖的书法确实好,刘春霖书法初学钟绍京《灵飞经》、褚遂良《圣教序》、王羲之《黄庭经》,终年不辍,这为后来殿试中能书数千小楷一字不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年后涉猎魏碑、米芾、赵子昂。虽后世评书者多以馆阁论之,然其深厚的学养、高雅的格调,亦为一般书家所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