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张保存70多年的八路军借条:作为传家宝继续传承下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02:35:2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一张保存70多年的八路军借条:作为传家宝继续传承下去                                                         2020-08-24 19:32                    
                          最近南方洪涝频发,军队官兵们一直冲在抗洪一线,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民的军队,什么是人民子弟兵。
广大人民群众也从心底感激他们的付出、贡献,甚至还追着他们的车,希望送给他们一些当地特产表达感激之情。
当然军队基本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想表达的是这样一幅士画面,让人感受到的震撼与感动,军民一家、心心相连。
在抗战时期,条件十分艰苦,人民群众成了八路军坚实的后盾,战士们的牺牲没有辜负,人民知道谁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为八路军部队做出了不少贡献。
百姓与抗洪战士

军民鱼水情谊深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满着血色与硝烟,特别是1931年日军侵犯中国以来,中华大地真可谓是满目疮痍。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所有有血性的中国军人都与外来侵略者势不两立,不惜任何代价要将他们驱除中国领土。
老百姓们虽然没有条件上阵杀敌,但是也一颗心全力支持人民子弟兵,所有中华儿女都深深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努力。
众所周知,抗战旷日持久,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特别有时情势紧张,为了不延误作战时机急行军赶赴战场,后勤物资经常来不及供应,导致前方军队有时会缺乏必备的战略物资。
抗战中的八路军

可是士兵吃不好饭、穿不暖怎么行军打仗,到了前线不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不论怎么样必须要保证战士的基本物资。中国地域广阔,物资调动困难,有时只能自己想办法。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真的很难想象,革命先辈们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是如何行军打仗,取得一场场胜利的。
当时八路军游击战居多,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在当地及时补充物资,避免路上运输花费时间。缺乏资金,只能和打仗当地的百姓、富商借粮食物资或者借钱购买粮食,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这个办法确实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而我们的八路军部队一直以来军纪严明,在和当地老乡、富农等筹借物资时都会留下借条,绝对禁止随意拿取。
八路军受到百姓爱戴

雪中送炭感承助 自古以来许多军队在打仗时都会征用百姓物资,他们大多数都是强制征用,从来没给过老百姓一个说法,近代以来,战火频发,这种现象更为寻常,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八路军和其他军阀部队有着本质区别,他们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他们一贯的作风。所以八路军每次不得不补充物资时,都会和百姓们打借条,明确承诺日后一定会偿还,绝不白拿。
也正因为如此,这支军队才会每每经过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大家看在眼里,知道这是真正为国家好,为人民好的子弟兵。
八路军与百姓

真心换真情,老百姓在八路军有困难时都愿意鼎力相助,他们明白,正是有这些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自己才不会沦为亡国奴,军民紧紧携手在一起,同殖民者抗争。
当时一支由谢华率领的部队有2500余人,驻扎在西安蓝田县葛牌镇,当时天气寒冷,部队却没有足够的防寒物资。队长何太阳不得已请示上级后,向当地老百姓求助。
陈鸿清当时是当地富农,负责此事的八路军战士王平惠找到了他,他二话没说,借给了部队棉花120斤、布匹六十斤、布鞋五十双,当地其他村民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资,为部队雪中送炭。
八路军战士给陈鸿清写下了借条,承诺“如遇急用,可以到延安根据地去领,如果不急,将来全国解放了,给你调拨过来。”陈鸿清后来担心被日军大扫荡时发现借条招致祸端,便将它藏在了家中墙缝里,这段故事因此被封存在了时光的长河中。
八路军战士

后代珍存做纪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债主陆陆续续拿着欠条来找政府还债,政府自然一一兑现了。
但是当时沟通条件不发达,许多偏远地区联系不便,有许多人不知道欠条兑现之事。或者知道也不方便前来兑现,因此民间还有许多人拿着抗战时政府打的欠条。
陈鸿清当年收到的欠条也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将欠条一直放在墙缝中,家人一直不知晓它的存在,自然也就没人去兑现。
这张欠条就这样静静的在陈家储存了近七十年,直到2017年陈鸿清儿子陈开基翻修祖屋才得以重见天日,掀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七十年前的暖心故事仿佛重现于人们眼前,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的血脉相连。
虽然签署这份欠条的双方当事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但是欠条仍然有效,政府会依据当年的物价和物价对借条进行综合评估,认定实际价值进行兑付。
此前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但是陈鸿清的后人们并不打算兑现这份欠条,他们觉得这是一张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借条,准备作为传家宝传承下去。
既是纪念,也是对儿孙们现实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何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为国家命运做出自己的贡献。
珍藏的八路军借条

结语 一张借条跨越70年光阴,见证了祖国一路的发展历程,岁月悠悠不变的是那份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这段故事充分彰显了人民部队和人民之间互相支持的深厚情谊,我们的部队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中国人民政府永远是人民当家作主,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何时、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如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1 22:14 , Processed in 0.00830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