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老人最“抢手”,儿女争着养,还能享清福 2020-09-19 18:51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传承的固有观念,父母最怕的就是儿女不孝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在现实生活中,儿女不愿赡养老人,闹上公堂的事情不少见,一家人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的老人也很常见,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儿女是否孝敬老人,老人是否是受欢迎的类型,是个重要因素。
同样是投奔儿女的“养老大军”,两对老人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小夏和阿游是一对邻居。小夏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身体不大好,小夏跟老公商量以后,把父母接来,让父母跟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老两口来了以后,时常帮小夏接接孩子,遛弯的功夫顺便捎两个菜,小两口也感激老人,三代人在一个屋檐下,却从来没吵过架,红过脸。小夏和老公经常带着老两口出去旅游、散心。
阿游的爸妈都是退休的大学教授,也来跟阿游同住,可总是能听到屋里传来的争吵声,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吵得沸沸扬扬。有一次,阿游甚至说:“你们要是再这么闹下去,就干脆回自己家,我不给你们养老!”为这句话,妈妈还气病了。 这天夏爸爸和阿游老爸一起在小区里锻炼身体,阿游爸爸问:“老夏啊,怎么我们家就那么多事儿呢?你看你自从来了闺女家,红光满面的,也不生病了,你再看看我那老伴儿,天天吃药,愁眉苦脸的。”
夏爸爸笑了笑说:“你们哪,就是跟儿女没有边界。咱们老人,不要去插手人家年轻人的生活,力所能及的事,能帮点就帮点,不能帮的咱也别瞎指挥。虽然是亲生孩子,那也得有分寸哪!不能控制欲太强了!”
受儿女欢迎的老人,一定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经”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儿女不爱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远超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但随着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儿女对父母渐渐积攒起疏离感和怨气,往往是许多“白眼狼”产生的原因。
受儿女欢迎的老人,一定是知道掌握跟儿女之间的分寸,而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知道什么时候该近,什么时候该远,能帮儿女的尽量帮,不讨儿女厌烦,自己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这几种老人最“抢手”,儿女争着养,还能享清福 1)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
不完全依靠儿女,有自己的退休工资,自食其力,不给儿女添麻烦的老人,当然是最让人省心的。老人的生活开销都不大,吃不了多少,也不穿多么名贵的衣服,养老金可以攒起来,留做应急的医药费。
贫贱夫妻百事哀,手里有点钱,腰杆子总是硬朗的,不必看儿女的脸色,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减少跟儿女之间的摩擦,自己也少生气。
2)积极锻炼身体的老人
老人的身体是最让孩子揪心的,一次小小的检查,就能把孩子吓得魂不守舍。儿女最怕的就是父母身体出问题,人到中年了,儿女们经不起这种惊吓。而且就医成本实在太高了!儿女要养家糊口,大病的巨额医药费,实在是承担不起。 如果老人能积极锻炼身体,保养好、照顾好自己,其实就是给儿女帮最大的忙了。
3)不插手儿女生活的老人
不干预不插手儿女的生活,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双方自由地生活在一起,却“互不干涉内政”,这是孩子求之不得的最理想状态。毕竟两代人的生活理念,生活习惯都不同,老人不尊重儿女,没有边界感,对双方都是个负担和压力。
4)能帮儿女接送孩子的老人
幼儿园和小学放学时间完全不考虑家长的上下班时间,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是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求助于托管班、小饭桌,可这毕竟还是不安全,不放心。如果老人能帮儿女接送下上学的孩子,就是解除了儿女的后顾之忧。等娃上了初中,能自己上学回家了,老人们也就可以轻松了。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