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九首登高诗,说尽人生各种滋味
2020-10-25 07:46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的重阳节。 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双九便为重阳。 古人认为:重阳节这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所以要登高临远,畅享清气。 传说东汉的时候,易学大师费长房告诫自己的学生桓景,在九月九日这天带好茱萸,登高辟邪。 桓景听从师傅的劝告,这这天带着家人登山远行,回来之后,发现家畜全部得瘟疫而死。 从此重阳登高便成为固定习俗。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登高诗。 有豪迈,有孤寂,有苦闷,有洒脱。 重阳佳节,儒风君精选九首,与你一起品读登高诗里的人生滋味。 ![]()
振奋精神,扫除阴霾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读】 这首诗作于大唐盛世,开元二十三年。 年仅二十四岁的杜甫在长安见证了大唐的繁华。 可是他在这一年的科考中失利,囊中羞涩,诗人不得不离开长安,另寻出路。 走到山东的时候,他登上泰山,被泰山的景色震撼,科举失利的阴霾一扫而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上山峰,众山都变得渺小起来,那些人生中的不如意,也都变得渺小起来。 诗人登高望远,豪情万丈,内心的斗志也被重新点燃。 【儒风君说】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是人生的常态。 不要把眼光局限在眼前,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 未来还有更多的人和事,振奋精神,重新上路,未来一定更好。 ![]()
![]()
潦倒一生,一事无成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读】 前一首《望岳》是青年杜甫的万丈豪情。 这一首《登高》则是诗人历经“安史之乱”后,穷困潦倒的暮年悲歌。 同样是登高望远,诗人的心境已与青年大不相同。 诗人一生不顺,晚年流落四川,生活无依,疾病缠身。 重阳节这天,诗人独自登高远眺,秋风萧瑟,满目凄凉。 百年人生,马上要到终点,自己却依然流浪漂泊,一事无成。 人生的凄凉和惶惑,让诗人心如死灰。 本是团圆的节日,大家一起饮酒作乐,自己孤单一人,竟然喝不下去。 【儒风君说】 人到暮年,生命将尽,一事无成,一身的才华和抱负终要随自己一起埋没。 这样的痛苦,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感慨过。 时也,命也,如果不能得偿所愿,不如放过自己。 ![]()
无人理解,孤单一人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读】 陈子昂做官的时候随军平叛,前方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 部队军心动摇,陈子昂主动请缨,希望可以带兵平叛,却被主帅拒绝。 陈子昂内心悲愤,深感一身才华无用武之地,写下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无圣君,后无明主,时间绵长无尽。 登楼远眺,天地悠悠,空间辽阔无限。 这无尽的时空中,只有自己一人踽踽独行,无人了解,无人重用,怎能不让人悲伤落泪。 用天地时间的无限,来反衬个人的孤独,本是怀才不遇的愤懑,却写尽了人生的孤单。 【儒风君说】 人生百年,谁又没有前后无依,孤身一人的时刻呢? 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孤独中沉淀自己,磨炼自己,相信有一天,你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
![]()
劫后余生,感恩拥有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解读】 公元759年,李白卷入李唐王朝内部斗争,流放夜郎。 途中遇赦,回到江陵,有劫后余生之感。 作者重游岳阳楼,说不尽的自在和畅快。 大雁带走哀愁,山峰衔明月。 作者在岳阳楼的高处喝得酩酊大醉,却依然兴致不减。 【儒风君说】 人生最大的欢喜莫过于:失而复得、虚惊一场、劫后余生。 李白为功名奔忙一生,等到被流放的时候才发现,自由自在地赏景喝酒是多开心的一件事。 不要总是追逐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着感恩,感恩拥有的一切,珍惜当下的美好。 ![]()
无能为力,无限伤感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解读】 傍晚诗人心情不佳,于是登上古原散心。 夕阳西下,景色无限美好,可是已接近黄昏。 再好的美景也会被黑夜吞噬。 留不住夕阳西下,挽救不了国家,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诗人没有“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只有江河日下的无限感伤。 【儒风君说】 人生总有这样的时刻,无可奈何,无能无力。 人力有时尽。 很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古人说:“君子乐天知命,不怨不尤”。 事已至此,学着坦然接受,也是一种修行。 ![]()
![]()
怀才不遇,忧国伤时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解读】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被排挤在朝堂之外,不受重用。 苦闷的李白登上凤凰台,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历史交替中的残败。 凤凰台上的凤凰早已飞走了,六朝曾经的繁华早已荒芜。 远景辽阔,可惜浮云遮天蔽日,让我看不到如今的长安城,看不到自己心中的明君圣主。 诗人借着登高,透过历史典故,写怀才不遇,写忧国伤时。 作者深陷困顿,难以自拔,登高临远,也难解心中郁结。 【儒风君说】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百年,匆匆而逝。 再多的执念,也终归是要放下。 有舍必有得,舍弃名利,未必不能收获一种更好的人生。 ![]()
自信骄傲,一往无前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安石只有三十岁。 诗人正值壮年,心怀壮志志,加上政绩斐然,宰相赏识,更是前途无量。 与李白官场失意的“总为浮云能蔽日”正好相反。 王安石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上飞来峰,王安石所见的是自身前途一片光明。 自己这颗政治新星正在升起。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自己都会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只要自己攀登得够高,那便什么困难也不可能阻碍自己。 这份自信与骄傲,借登高之势,表达地淋漓尽致。 【儒风君说】 过度的自信,是傲慢;过度的谦卑,是虚伪。 人生需要一点恰到好处的自信。 锋芒尽敛,从容淡定。 ![]()
![]()
飘零异乡,思念亲人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解读】 重阳节,作者在玄武山宴饮,送别即将远行的客人。 可是作者本身也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圆。 此情此景,倍感凄凉。 看到鸿雁从北方而来,作者埋怨道: “我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苦楚,北归不得,你为何却要从北方回来?” 重阳佳节,是感恩敬老的日子,在外的游子要在这天回家,一起和家人朋友登高宴饮。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样的日子里,别人都是家人团圆热热闹闹,自己却孤身一人,客居他乡。 怎能不孤单感慨,思念亲人家乡。 【儒风君说】 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家还在,归宿就在。 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啊,不要让父母等得太久,停下脚步,常回家看看。 ![]()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解读】 唐会昌五年,杜牧被排挤到池州当市长,张祜来拜访他。 二人同命相怜,在重阳节一起登山游玩。 “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日既然来此游玩,就一定要玩个痛快。 何必学齐景公,一登高望远,就满怀唏嘘,感叹落泪呢? 古往今来,不如意的人有太多太多。 命运又不是单单针对你我二人,所以不必耿耿于怀。 登高畅饮,作者既是在开解朋友,也是在开解自己。 既然无法逆转人生,何不洒脱一点,转身放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