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创办书社缺少经费,杨开慧劝说母亲,捐出杨昌济的奠仪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07:49: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泽东创办书社缺少经费,杨开慧劝说母亲,捐出杨昌济的奠仪费                                                         2020-12-21 16:44                    
                          1914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在这里,他结识了众多老师和好友,其中,与杨昌济老师的关系最为密切,毛泽东对杨昌济老师十分敬慕,经常协同其他有志同学,如蔡和森等人,一同前往杨昌济老师在长沙的寓所——“板仓杨”讨论时事政治和天下大局。

而杨昌济老师的女儿杨开慧自幼熟读经诗,在父亲的熏染下,对时事政治也十分感兴趣。在毛泽东等人还没去杨昌济老师家之前,杨昌济老师就已经给杨开慧看过毛泽东所写的《讲堂录》。
毛泽东写的这篇《讲堂录》总共有一万多字,不仅写了外国的人和事,还写了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籍,从先秦哲学到汉赋到汉书,再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言论都有涉及。《讲堂录》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深刻,让还没有见过毛泽东的杨开慧,对毛泽东已经产生了敬佩之情。
后来,毛泽东常常协同好友蔡和森、陈昌、张昆弟等人前往“板仓杨”中讨论时事、聚会、高谈阔论;一开始,杨开慧只是默默地在一旁听他们讨论,不断地思考;后来,还能根据他们所说的事提出许多问题和自己的见解。
而毛泽东也对乐于参与时事政治讨论的杨开慧也非常关心,经常用简单易懂的话解答杨开慧的问题,给她讲解时事政治和革命大道理,并不断启发杨开慧思考,鼓励杨开慧有什么问题就问出来,勇敢表达。杨开慧还讨要了毛泽东的日记和文章,常常彻夜仔细浏览阅读,从中学到了不少毛泽东的思想和方法。
就这样,渐渐地,杨开慧的思想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逐步向前发展,不断思考革命的意义。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两人的心灵也随之渐渐靠近了。
后来,杨昌济老师因受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一职而举家搬到北京,住在地安门豆腐池胡同九号。与此同时,刚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因为要领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北京的毛泽东,也被杨昌济老师推荐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职。
毛泽东居住在景山东吉安夹道7号,两家不远的距离,使得毛泽东可以经常出入杨家。就这样,杨开慧和毛泽东又在北京重逢了。毛泽东和杨开慧两人,都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他们经常一起阅读革命书刊,他们不仅自己参加社会实践,还经常鼓舞其他同学一起参加社会实践。

杨开慧不仅经常地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各项活动,还听取毛泽东的建议,积极前往北京大学旁听,还认真研读了有关传播马列主义的进步书籍和杂志,深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人生观,还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去向毛泽东请教。
毛泽东评价杨开慧的文章:有革命的慷慨精神。
就是在那个时候,兴趣爱好的相同,对革命的热情,毛泽东的心里已经对杨开慧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了;两人还经常一起前往故宫,香山,北海等地散步谈心,交流活动体会,研究国家和社会的问题。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不幸病逝于北京,在众人的安排下,杨开慧全家扶柩南下,返回湖南板仓安葬父亲杨昌济先生。安葬完父亲之后,杨开慧返回长沙,想继续找学校就读,但是,她在北京剪的短发被众多学校视为“过激党”而拒绝她入校。
一天,在父亲生前好友李尚聃先生的带领下,杨开慧穿着一件粗布开襟衫和一条青色裙子,带着自己的短发,一起走进了福湘中学的校长办公室。当时,福湘中学的校长是美国的一个传教士凌支尼。
凌支尼校长放下手头的笔,抬头一看,一个短发女生站在他的面前,当时心里就在想:从北京来的,就了不起呀,女孩子都开始剪短头发了。当时就拒绝收录这个学生。
凌支尼的拒绝,让在社会上颇有名望的李尚聃先生冒火了:什么“过激党”!开慧是我朋友杨昌济的女儿,我朋友死后,作为长辈我就该照顾她。我担保,出了问题,我负责。就这样,在李尚聃先生的担保下,杨开慧终究还是成功进了福湘中学的选修班。
福湘中学在长沙市城北兴汉门外,它不是中国人创办的学校,而是美国在长沙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可以说,福湘中学是美国在20世纪初设置在湖南的文化据点。
因为是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所以,美国传教士在这里地位极高、权力极大,他们不仅让学生要尊孔——背诵四书五经等,还要求学生每天早晚背诵圣经,在吃饭之前要先祷告耶稣周日上午还要去教堂顶礼膜拜等。如有违反者,要么处分,要么开除。

真是中不中来西不西,什么规矩都乱上;如此繁多、令人窒息的规则束缚着福湘中学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好一个“尊孔”加“圣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教育融杂在一起,是想要奴化福湘中学的所有学生吗?
如此繁杂、奴化的教育令在北京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杨开慧愤然不已,她决心把同学们团结起来,走反帝反封建道路,一定要对这所学校实施的反动教育实行坚决的反抗。
后来有一天,有人告诉杨开慧:有人找你。杨开慧出去一看,居然是毛泽东!原来毛泽东之前主持的驱张运动已经胜利,此次回到长沙,第一时间就过来福湘中学,除了是特意过来看望杨开慧的之外,还是想邀请杨开慧一起去省学联帮助自己工作。
毛泽东在得知了杨开慧想要在福湘中学宣扬革命道理、传播马列主义想法的时候,不仅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还指点了一下杨开慧的工作,不仅如此,毛泽东还经常给杨开慧拿一些进步书籍和刊物,让开慧带回去和朋友一起研究学习。
就这样,杨开慧带领着进步同学在福湘中学的校园里,举办活动,向同学们宣传革命道理,讴歌五四运动和马列精神,唤醒了许多受到福湘中学奴化教育、险些遭奴化的青年,不仅如此,杨开慧还在学校规定时间做礼拜时,推说有病不参加,并号召同学们一起,不再参加学校每周日的“神圣礼拜”。
在得知杨开慧对学校教育实施反抗的行动后,帝国主义和封建顽固派先后派人恐吓开慧,但是杨开慧都没有退缩,而面对他们的“过激党才剪短发”的理论,开慧索性把头发剪得更短了,也引来了有些同学的模仿——剪短发。
杨开慧在学校开展的革命运动,令福湘中学的传教士们十分苦恼:杀又杀不得,开除又不敢开除。
有一天正是周末,按照学校规则,所有人必须去教堂做礼拜,但是,凌支尼校长在巡查寝室的时候,听到从杨开慧的房内传来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声,顿时火冒三丈,她本来就反感这个剪短发、不服管教的女学生,推开门大吼道:干什么!想被开除吗?你们怎么还不去接受基督的洗礼?
杨开慧听到声音,转头一看,是校长凌支尼,就摸了摸自己的短发,非常坦然的说:
  “你们不是成天喊自由吗?我不相信你们的宗教,我也不想接受你们的洗礼,这就是我的自由。”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杨开慧说的如此干脆、痛快,令寝室内其他参与讨论的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而凌支尼校长就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

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更好地组织学生活动,杨开慧还经常把自己从书中看到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救国救民的进步主张,写成文章,有些甚至还发表在父亲生前好友李尚聃先生主办的《福湘刊》上。
像什么《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父的一封信》等文章备受学生们喜爱。杨开慧的文章文笔犀利,直接揭露了封建旧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还抨击了现任封建军阀的腐朽反动;尖锐泼辣,非常有气魄,还十分巧妙地揭露了当时在湖南盛行的宗教教义的虚幻,以及美国传教士们刽子手般的伪善的嘴脸。
那年,毛泽东发动并领导的“驱张运动”愈演愈烈,有转变为新一轮革命运动的趋势,为了推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杨开慧根据毛泽东先前跟自己讲的,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思想,配合省学联的工作,经常组织学生游行队伍去到工厂农村街头,向百姓们宣扬革命精神。
但是,福湘中学的传教士们却“积极”镇压学生的革命运动,甚至还扬言:谁要是踏出福湘中学一步,就不要再回来了,直接开除学籍。
哪里有压迫运动,哪里就有反抗斗争。那天,在杨开慧的带领下,福湘中学的操场上聚集了学生们的游行讲演队。
当时,福湘中学的校长凌支尼和其他传教士们如临大敌,也许是早就料到了学生会有这一举动,他们提前把福湘中学的大门加了一把特大的锁,还在操场的公示栏上贴上了一张公示,大致意思是说:但凡是想聚众上街游行的人,一概不论,全部开除学籍。
如此高压的政策,在杨开慧面前毫无作用。杨开慧振臂一呼,带领着学生们冲向校门,当时学校的传教士们又恨又怕,他们派出代表去到学生游行队伍面前,表示想要和学生们提出谈判。
但是杨开慧以愤怒、嘲笑的眼光看着被派过来的传教士代表,说:老师们想谈判?没问题,你们可以谈,我们只有三个条件:
  第一,今后不准限制我们上街游行;第二,不准限制我们参加其他政治活动;第三,要取消我们每周做礼拜的规定。
面对杨开慧提出的三个条件,学校的传教士们真是答应也不行,不答应也不行,无言以对,面面相觑后,竟恼羞成怒,想要赤膊上阵殴打上街游行的学生。

这真是连最后一点体面也不要了——果然撕下了传教式的外套,里面就是刽子手的狰狞面目。面对传教士们的恶劣行径,杨开慧十分镇定,没有慌乱,带头怒吼:要自由!要民主!不准洋人打人!打倒帝国主义!
跟在杨开慧后面的学生们群起攻之,砸碎了传教士们在大门上挂着的锁,冲出了福湘中学,冲向了街头的游行队伍。福湘中学传教士们也不敢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开慧带领着学生们的游行队伍昂首远去,最后,气急败坏了,扬言要开除杨开慧的学籍,不准这些参加游行的学生回校。
后来,在毛泽东的鼓舞和支持下,杨开慧带领着同学们,在长沙广泛地开展宣传运动,控诉福湘中学企图镇压学生运动、企图倒行逆施的丑恶罪行,得到了长沙各界的革命团体和众多进步人士的声援以及社会舆论的支持。
福湘中学的传教士们被众人的反帝怒潮吓得面色苍白,最后,只好留下杨开慧的学籍,并同意了杨开慧提出的三个要求,还派专人把杨开慧和游行的学生队伍请回学校。
这次与传教士斗争的胜利不仅壮大了革命学生们的志气,还灭掉了福湘中学传教士们的威风,还让学生们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而杨开慧也因此更加受到大家的钦佩了。
就这样,在杨开慧的影响下,众多青年学生都慢慢觉悟,最终,走向了反对帝国主义、支持革命的革命道路。
1920年的7月,毛泽东返回湖南,开始搞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毛泽东还曾给杨开慧写过一首《虞美人》的词,收到《虞美人》的杨开慧,心中的小鹿蹦蹦乱跳,忍不住把它读给了自己的好友李淑一听,这也是这对革命战友最浪漫的时刻。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忙着建党工作。想要创建共产党,首先一定要为建党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基础,所以,一定要广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在与何叔衡等人的商量后,决定联系长沙社会各界的进步人士,一起创办一个文化书社,在文化书社里发行马列主义书籍以及一些进步书刊,供进步人士阅读。
而得知毛泽东想要创办文化书社消息的杨开慧,也在四方奔走,积极协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但可惜,文化书社的创办,不仅需要书店选址,还需要购买马列主义的书籍和进步书刊等等,没有哪一样不需要钱。

在多日的奔走和协商下,杨开慧和毛泽东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文化书社的经费始终还差部分。
在这个时候,杨开慧想起了父亲杨昌济先生去世时,父亲在北京的朋友们曾捐助给自家一笔“奠仪”费。虽然“奠仪”费在安葬父亲时,已经用去了一部分,有时候母亲把它作为生活费用也用掉了一小部分,但是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填补最后的经费缺口,应该还是可以的。
一想到这里,杨开慧就急忙赶回家中,和母亲商量文化书社的事。
听到杨开慧讲到“毛泽东在创办文化书社,东奔西跑了好久,经费始终没有凑齐”的时候,杨老夫人(杨母)沉默了,她知道女儿开慧想用“奠仪”费去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但是,开慧一直在外跑,她不知道家中生活的艰难。
这笔钱,杨老夫人平时总是能不花就不花,能掰成两半用就掰成两半用,如何能够轻易答应女儿开慧的要求呢?给出去之后全家的生活怎么办?
杨开慧听完杨老夫人的担忧后,恳切地开导母亲说:妈妈!毛泽东为了创办文化书社,连自己的仅有的薪资全部都拿出来了,他也没有给自己家留任何钱,像他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为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人。
杨开慧又说,毛泽东没有一点私心,他创办文化书社,是为了让人民群众都懂得革命的道理。要知道只有打倒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大家才能都有饭吃,有衣穿;现在生活稍微困难点,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我们克服一下,终究还是能过去的。
我相信,父亲还在的话,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尽可能地帮助毛泽东的。
最后,杨老夫人被杨开慧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所感动,拿出了剩下的全部“奠仪费”给女儿开慧说:“这也当是为怀中(杨昌济先生)尽一份心吧,你把这个钱交给毛泽东办书社吧。”
就这样,位于潮宗街55号门的文化书社,于9月9日正式营业了。自开业日起,文化书社内就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毛泽东和何叔衡等人精心挑选的书籍和进步刊物,备受人们的喜爱,大家都争相购阅。

随着文化书社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资助下,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楚怡、修业等学校都设立了文化书社的贩卖部。不仅如此,浏阳、平阳、邵、宁乡、衡阳、武冈等地都开设了文化书社的分店,而在这些地方的分店中的创办人和工作人员,都是后来最早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发生密切联系的革命者。
从这方面来看,文化书社已经成为了毛泽东在为创建共产党活动过程中、与革命积极分子联络的重要集会地。在毛泽东主持文化书社工作时,杨开慧也一直积极参加文化书社的工作,始终没有间断,毛泽东和杨开慧一同被文化书社倾注了心血。
毛泽东于1924年10月在湖南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杨开慧非常积极、也非常光荣的成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女青年团员之一。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一直参加革命运动、学生运动,使得毛泽东和杨开慧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
1921年的冬天,没有花轿,没有媒妁之言,没有嫁妆,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了,婚礼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没有婚礼,因为非常冷清,没有举办任何仪式,也没有大张旗鼓地邀请亲朋好友,整个婚礼只有毛泽东、杨开慧、毛泽民的夫人王淑兰、陈昌的夫人毛秉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几位挚友几人。
杨开慧和毛泽东认为:简朴、自由的新式婚礼,才是对封建旧礼教的一个有力宣战。这对亲密无间的战友终于结成了革命的伴侣。
1921年的正月十五,毛泽东陪同自己的新婚媳妇杨开慧前往弟弟家,和弟弟毛泽民、弟妹王淑兰一起吃了一顿饭。毛泽民第一次见到嫂夫人很兴奋,很想热闹一番。
可是,毛泽东坚决拒绝张罗,那天一家人吃饭时,只是多加了个菜;毛泽民后来感悟道:“这才叫不作俗人之举。”
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恩师杨昌济先生的女儿,更是毛泽东相处多年、有着革命深厚革命情谊和爱情的夫人。
杨开慧从十岁多起就接触了毛泽东,在他的引领下,经常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和其他一些进步期刊,奠定了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革命的向往基础。

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开慧不仅自己经常参加、组织学生运动,她还经常和同伴李淑一等人一起在校园内,向同学们宣扬进步思想和革命精神,拯救了不少深受福湘中学奴化教育荼毒的青年。
我们也可以说,杨开慧和毛泽东的结合,源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对革命的追求;在对革命事业的共同追求上,杨开慧和毛泽东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不只满足于生理的欲求,还有更高尚的精神和社交的欲望满足。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婚姻正是这种心灵相互交通、信念相通、理想一致、相知相许的结果。
后来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他们一家都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杨开慧为毛泽东生育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后来,被国民党逮捕后,英勇就义;而大儿子毛岸英则为国捐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借此文章,向毛泽东致敬,向杨开慧致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5:39 , Processed in 0.0076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