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近山去世,葬礼原本只是军级干部待遇,许世友与肖永银四处说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7 17:22:5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1-2-7 17:24 编辑

王近山去世,葬礼原本只是军级干部待遇,许世友与肖永银四处说情                                                         2021-01-30 12:36                    

    1955年授衔时,在军中素有“王疯子”和“军中猛虎”之称的兵团副司令王近山积功被授予开国中将,40岁身居高位,当上大军区副司令,王近山春风得意,难免志得意满,很快就在1964年因为个人婚姻问题被国家抓了典型,不仅开除军职、取消一切军衔和开国将军的待遇,还被下放到河南省的一个偏远农场当副场长劳改反省。 在这里,王近山因常年忙于土地劳作旧伤复发,一蹲下就起不来,所以上厕所只能在椅子上挖个洞,为此还受到学生的不解和冲击,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王近山
四年后,王近山主动给毛主席写信承认错误,才在许世友上将和部下肖永银少将的帮助下,于1969年被重新恢复军衔和待遇重返军队,到南京军区出任参谋长职务。 但多年的战场军旅生涯和农场的艰苦条件,已经让将军的身体不堪重负,在1974年,王近山被突然检查出了胃癌晚期住进了医院,两次大手术也只能让他生命多延长了四年。 至1978年王近山突然丧失意识,在南京军区医院与世长辞,年仅63岁,在南京军区走完了自己最后的十年光荣人生。



王近山
将军病逝后,负责起草悼文的是曾经的部下肖永银少将,一直觉得王近山副参谋长的头衔很刺眼,这只是军级干部,只能享受正军级的治丧待遇,可老首长在解放后就已经是正军级干部了,还在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中将的军衔,一度官至大军区副司令,如果不是中途因故被撤职反省,到今天绝不止于此。 王近山将军14岁参军,从湖北、河南和安徽的边区打起,一路征战四方,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自由独立统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骁勇善战,立功无数,“王疯子”和“军中猛虎”之名吓得敌军闻风丧胆,难道就这么将他的一生给盖棺定论了?所以肖永银不甘心,就将情况率先反馈给了已经调任广州军区当司令的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是王近山官复原职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提出,也敢于接收王近山的将军,所以当他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就亲自给北京发电报、打电话到处说情,细数罗列王近山生前的功绩,并强烈要求国家应该给予革命功臣应有的待遇。




许世友
王近山将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先后曾在徐向前、刘伯承和彭德怀三位开国元帅麾下任职听命,三位老帅在得知他病逝的消息后,不禁悲从中来,对王近山的评价非常高。 红军时期,王近山是徐向前的爱将,他执行任务的态度坚决,最擅长打硬仗和难仗,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冲在最前的永远都是他,从来不叫苦也不喊累:“我最喜欢他压倒敌人那种一往无前的气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在陈赓的指挥下调任刘伯承麾下任职,是中野首屈一指的骁勇善战的猛将,所以刘伯承给出的评价非常高,说他是一夫投命,足惧万夫的智勇双全的虎将。 抗美援朝时期,王近山在1951年出任第三兵团副司令职务,率部代替正在养病的陈赓先期入朝,参加并指挥领导打出了第五次战役和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率部坚守43天,最终全歼敌军2.5万余人,并缴获和击溃敌军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 配合秦基伟带出了一支敢打必胜,擅长攻坚作战的王牌铁军,战后有人专门评价上甘岭战役:“这是朝鲜战场上的淮海战役!”

王近山
  而在许世友上将亲力亲为的努力下,终于引起了我军高层领导的重视,在王近山去世3天后,邓老在审阅追悼词时,将他副参谋长的职务圈去,提笔补上了一个军区高级顾问的任命:“王近山同志的功劳很大,是有功于我党我军和国家的一代战将,他的丧事一定要办好,终版的追悼词,一定要拿来给我过目。” 而因为有了高层领导的亲自批示,所以许世友和肖永银一片赤诚的诉求终于得到了回应,王近山的丧葬事宜,按照大军区领导的代理操办。 王近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前途始终抱有必胜决心,为我军革命曾做出重大贡献,也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的统一现代管理奋斗终生,他的去世是我党我军和国家民族的一大损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22:00 , Processed in 0.0074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