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水平很高的一首五律,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2021-03-05 22:39
白杨是一种枝干挺直、树叶茂密的落叶乔木,它根系发达、生长较快,常在西北高原上看见其身影。白杨在寒风中巍然屹立、不折不挠,作家喜欢讴歌其坚韧顽强的精神,并以此象征那些值得尊敬的人们。 茅盾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0年4月曾偕全家离开乌鲁木齐,经兰州去西安,五月中旬在西安遇见朱总司令,并接受其邀请,全家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诗人在延安参观访问,还曾在鲁迅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将近五个月。 这次去延安,诗人从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景仰之情难抑,于是欣然命笔,以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为题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白杨礼赞》。 作家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白杨树,以此象征英雄应有的姿态和气质,并歌颂广大军民誓死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紧密团结、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 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立意高远,形象鲜明。作者借礼赞白杨树,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读完让人深受启迪,更对英雄们肃然起敬。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后来先生还写过一首与之相关的诗,依旧非常出色。下面分享茅盾水平很高的一首五律,比喻生动,刻画逼真,不愧为文学大师。 题白杨图 作者: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先生的散文问世后不久,画家沈逸千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在1942年时创作了一幅《白杨揽斜晖》,曾经在衡阳展出。 茅盾先生又在上面挥毫题写了一首诗,并在留白处写下一段话:余曾作短文曰《白杨礼赞》,画家取其意,作白杨图,为题俚句。 这首五言短诗由景入情,作者采用比喻师法,赞美了那“挺立如长矛”,紧密团结、力争上游的白杨树。首句化用李延年的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在诗人看来,那些傲立挺直的白杨树比佳人还美,因为它们坚韧不拔、精神可嘉。 同时作者又用叠词“叶叶、枝枝”,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显得铿锵有力;“皆团结、争上游”,更表达了抗日军民的团结紧密、积极上进的品质。 接下来,作者又用“楠枋”象征反动派,用“榆枣”象征抗日军民,表示自己决不与反动派为伍,甘心情愿同延安抗日军民站在一起。 一个“羞”字,和一个“甘”字,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态度。俦,本义是终生伴侣,这里指作者希望一直站在抗日军民这一边,并与其同甘苦、共命运。诗人通过这一次延安之行,不仅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也看清了前进的方向,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最后诗人说,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诗人赞美友人的丹青妙笔技法高超,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白杨的外表,而且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其坚韧和顽强的风骨。 尾句化用《诗经》里的名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达了他与抗日军民一起,同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坚强信念。 纵览茅盾先生的这首五言诗,通俗易懂,却寓意深远。作者赞美白杨挺立如长矛,内在品质更远超那些佳人。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自己在散文中表达的思想 ;并在赞美抗日军民高贵品质、和顽强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好恶与取舍。 读完全诗,不仅可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更令人敬佩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关于这首诗,您有什么看法,也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