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买这幅画,徐悲鸿花20个四合院的钱买下,如今估价50亿,亏吗? 2021-03-16 09:48
徐悲鸿,家喻户晓的现代大师级画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美术教育。被誉为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提出了近代国画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尤以奔马享誉于世。他的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不过徐悲鸿先生可不单自己绘画,留下绘画作品。 他还致力于收藏画,一生收藏各个年代画家的作品千余件,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还自认为是任伯年后身,因为任伯年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徐悲鸿出生的日子。为此他特别注意收藏任伯年的作品,无奈生活拮据,每每看到任伯年的画都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三四张才换一张,后来一张换一张,可见他在画坛地位的升级。 但要说到徐悲鸿为啥生活拮据,其实还是因为画,他为了收藏可谓是节衣缩食。毕竟徐悲鸿看上的大多画,可都出自名家,比任伯年的画可要贵得多。就好比这幅,便是徐悲鸿花了20个四合院的价格买下来的,如今这幅画估价五十亿。说到徐悲鸿与这幅画的缘分,要从1937年5月说起,当时徐悲鸿受邀参加了一个画展。 在画展上巧遇了德国的马丁夫人,这位马丁夫人呢,手上正有一批中国古画要出手。徐悲鸿素来好古画,既然她说要出手,自然是要去看看的。这一看就看上了其中的一幅,上头没有署名,是一幅人物长卷。他细细揣摩后,认为这应当出自吴道子之手,那是爱不释手。马丁夫人也看出了他的喜爱,直言出价一万大洋,便可直接拿走。 徐悲鸿自然是果断的拿走了,他为这幅画按照画的特点,取名《八十七神仙卷》。画以道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为主的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纯线条形式表现。这宏大场景形神刻画得细致入微,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显得整幅画行云流水,充满韵律感,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但由于上头并无落款,所以它的创作年代和创作背景,都有些争议。徐志摩仔仔细细的看过之后,还是认为创作于唐代,出自盛唐画家吴道子。张大千、谢稚柳有不一样的看法,认为该画创作于晚唐时期,作者不详。吴道子生活在一个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他吸收了民间和外来画风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 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吴家样,恰好佛道内容经南北朝画风的融合,到唐代时发生了巨大变化。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身上便能看出,宗教艺术与吴家样的完美结合,道教故事的《八十七神仙卷》出自他手也不是没有可能。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八十七神仙卷》创作年代是宋代,并认为是《朝元仙仗图》的摹本,究竟是唐还是宋至今没有准确定论。 唯一能肯定的是,这副画的艺术水平很高,是难得的好画。徐悲鸿为了它,付出的可不单是一万大洋,甚至是20个四合院的价格。1942年5月,为给前线筹集资金,徐悲鸿抵达昆明举办画展。5月10日,鬼子发动空袭,徐悲鸿与大家一起进了防空洞。当时太过匆忙画没来得及拿,结果回去一看,门和箱子都被撬开了。 《八十七神仙卷》不翼而飞,徐悲鸿急得要死,四处托人寻找。找了很长时间都没下落,一直到1944年,才发现画作现世。无奈对方要求20万才愿还回,20万比之一万可大为不同,在当时二十万能买二十套北京四合院。对于徐悲鸿来说就更为纠结,可画实在是好画,他也舍不得。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筹款购回,为此将自己珍藏的得意之作都出手了。再加上他学生的一些筹款,《八十七神仙卷》才重新回到徐悲鸿的手里,从此倍加珍惜。临去世前,他才嘱托夫人将自己的藏品无偿捐赠给国家,其中便有这副《八十七神仙卷》。如今这幅画的估价已高达五十亿,这也可见徐悲鸿的伟大,要知道他所捐赠的那1200多件藏品中还不乏有《八十七神仙卷》这样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