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甘岭战役:中美两个“疯子”将军的天才对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20:00:5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上甘岭战役:中美两个“疯子”将军的天才对决                                                         2021-03-15 17:54                    
前言
上帝说过,世界上有这么两种人——天才和疯子,而天才与疯子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二者不仅存在于学术界。同样存在于战火纷飞的战场。
在极为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中有这样两位军事天才,一位是志愿军中拥有赫赫战功的王近山,另外一位便是美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利特。这两位军事天才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但是他们的疯劲却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发挥到了极致。

说起我国的开国将军,可以称得上将星云集,星光熠熠。很多将军更是泥腿子出身,勇猛二字成为这些将军的代名词。在《亮剑》中的李云龙便是这样一员猛将。李云龙的英勇战绩在这里不多说,他的“疯”可是贯穿整个《亮剑》。
在众多将军中,也有这样一位“疯子”将军,作为我国拥有赫赫战功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疯”贯穿他的一生。在他弥留之际,他的脑海中依旧回荡着这样一句话:“太行山的敌人打到哪里了?谁把他们打下去?”王将军的女儿王媛媛向记者含泪讲述了爸爸的遗言。
叠罗汉都抵挡不住他的“疯”
红军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我军采取的策略是尽可能的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并不是一味的敌人硬拼。尤其身为指挥员更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指挥作战。王近山将军经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这与《亮剑》中李云龙打仗不要命的疯劲不谋而合。

尤其在攻城作战中,王近山丝毫没有指挥者的形象,多次与士兵争夺梯子登上城墙与敌人厮杀。这样的疯劲多次得到上级首长的批评。每次王将军表示虚心接受,但是战场上的他依旧我行我素。为了他的安危,每次作战时,7到8个警卫员对他进行贴身保护,每当他带领部队冲锋时,这几个警卫员像叠罗汉一样将他牢牢制住。警卫员的好心不仅不会让他心存感激,反而会招来他的一顿臭骂。他的行为总是让身边的战士们哭笑不得。
众所周知,在打仗过程中,一味的勇猛冲锋可能会给部队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智慧在战争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从未接受过任何军事教育的王近山却无师自通,对战场的规律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智勇双全的他在红军生涯中立下了多次头功。年仅21岁的他便成为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的师长。21岁的师长在我军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抗日战争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占领太行山地区,日军华北派遣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2万多人与王近山死磕。日军发动了著名的铁滚扫荡运动。兵分三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制造惨无人道的无人区。

面对日军灭绝人性的行为,王近山的“疯劲”肯定不会惯着,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带领16团埋伏在韩略村。当时,王将军得到情报,一支特殊的日本部队将经过这里。10月22日,王近山精心布置了伏击阵地。随着日军卡车的进入,王近山的部队在他一声令下全部投入战斗,最终,王近山全歼这支日军部队,随后王近山才了解到,这支日军部队为冈村宁次派出的所谓“战场观摩团”,均是来自华北军各部的中队长级别以上的军官。这支日军队伍中当官最大的,是驻华派遣军最高司令的亲信——服部直臣。他的惨死直接让冈村宁次发飙,当他派遣更多的日军来到此地时,王近山已经胜利的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军区首长这样评价王疯子
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王近山的“疯子”表现更是得到了多位军区领导人的高度称赞。邓小平给出这样的评价:“那不叫疯,那叫革命英雄主义。”
解放军军神刘伯承也说:
“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打不了胜仗的。”

王近山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我军中发挥到极致,成为将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利器。
王近山的最后一战——中美两个疯子的天才对决
1951年3月,王近山奉命率领志愿军进入朝鲜进行作战。于是他身上的这股“疯劲”也被带到了残酷的朝鲜战场。让王近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朝鲜战场遇上了美国的一位疯子将军,他便是美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
范弗里特——美国将军眼中的疯子
作为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军,在很多美国将军的眼中,他简直就是一个疯子。范弗里特的军事生涯中一直遭受排挤,尽管范弗里特本人才华横溢,在一战中更是立下赫赫战功,他却遭到马歇尔等五星上将的集体排挤,二战期间,当他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团长时,同期的同学诸如艾森豪威尔等已经成为他的顶头上司,曾经作为他手下的李奇微、克拉克等将军也都因为各种原因成功上位。这让范弗里特将军心里一直逼着一口气。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范弗里特主动请缨来到了朝鲜战场,通过对朝鲜军队的作战一雪前耻。
众所周知,在朝鲜战场上爆发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在前四次战役中美军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这让范弗里特看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决定在第五次战役中大显神威。
随着第五次战役的爆发,范弗里特利用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确实让志愿军大吃苦头。作为美军中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将军,他将美军弹药充足发挥到了极致。当时志愿军63军面对美军范弗里特的狂轰乱炸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63军士兵数量锐减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面对范弗里特这疯子般的打法,王近山心里一乐,终于遇到个对脾气的。王近山也找到了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王近山率领部队进入朝鲜后,迎面便打了一个败仗。在第五次战役中,李奇微突然发动反击,以奇兵包抄我军的后路。彭老总经过深思熟虑后迅速命令各兵团在运动中撤退,同时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在王近山撤退的过程中途中,60军180师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由于180师错误理解了王近山的撤退命令,60军中的180师落在了所有部队的后面,结果陷入美军重围,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180师遭遇了十分惨重的损失。

王近山将军不仅作战勇猛,智慧过人,面对自己的错误也毫不避讳。对于自己作战的失误,他及时地向毛主席进行检讨与反省,主席听后并没有过多的责罚他,主席深知王近山的打仗作风,他积极的鼓励王近山,一两次的作战失利并不会影响大局,让王近山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将接下来的几场硬仗打好,为志愿军一雪前耻。
两位军事天才初见锋芒
1952年秋,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发动了“摊牌行动”,6万美军携带大量火炮,对15军驻防的上甘岭地区发动了突袭。对于上甘岭的两个小山头,范弗利特集中了美第八集团军的军火优势,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之下,中美两军争夺的上甘岭山头竟然被炸平了两米,上甘岭山上的花岗岩也被炸成灰烬……面对军事实力数倍于我军的“联合国军”,志愿军没有任何的优势,他们所能依仗的仅仅只有自己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血肉之躯。
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15军的伤亡简直难以用数据估量。在15军的45师中,这个师的伤亡最为惨重,其中该师连队的建制被彻底打垮,21个步兵连的伤亡在半数以上。有的连队的伤亡更是可以称得上全军覆没。

当时,志愿军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他与自己的战友一起在攻打597.9高地的作战中牺牲殆尽。
依据黄继光的战友回忆:黄继光在1952年10月19日牺牲。在高晋文的印象中,作为一个做事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就在前一天,他还帮助自己的战友整理自己的床铺。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位21岁的棒小伙牺牲在战场。
1952年10月18日,我军上甘岭表面阵地全部失守,我军退守坑道作战,范弗利特狂轰乱炸的战术似乎成功了。然而我军却好好的给美军上了一课。趁着夜间的时候,我军在王近山将军的带领下迅速进攻。其中更是派出了一支奇兵,由12军向15军紧急靠拢,这一仗远远超过了范弗利特的想象。

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美联合国军的伤亡人数也直线上升,这让范弗里特更加恼火。毕竟他最初打算只消耗200人伤亡,这一战伤亡已经翻了好几十倍,截至目前,美军已经伤亡5000到6000人。最为关键的是,上甘岭的阵地依旧牢牢掌握在志愿军的手中。范弗里特还憧憬着自己能够一战成名。于是他的疯劲最终战胜了理智。他率领部队冲到了前沿指挥部,面对一排排倒下的士兵,范弗里特立即组织美军发动了新一轮的猛烈进攻。
“王疯子”与“范疯子”的巅峰对决
范弗里特这一次的猛烈进攻让他彻底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王近山看到范弗里特这种近乎疯狂的打法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王近山要求士兵们做好进攻准备,就在此时,我军的天兵天将——喀秋莎火箭炮全部支援到位。王近山将军听后激动的像一个小孩子一样。
随着夜间时分的来临,范弗里特真正的噩梦开始了。王近山率领志愿军对范弗里特所在的美军发动了多次喀秋莎火箭炮的猛烈炮击,王近山以及志愿军将士看到这如此壮丽的奇景,赞叹道:风水轮流转,也该让范弗里特好好尝尝这喀秋莎的滋味了。

这场最后的巅峰对决彻底粉粹了范弗里特打败志愿军的美梦。据后来美国记者威尔逊向国内报告自己所见的场景反映:
当美军的一个连长点名时,下面回答到的只有少数几人,甚至都听不到有人回答的声音”。
参与朝鲜战斗的韩国部队奉命与美军连队进行交接,在交接的过程中接近200人的美军加强连“从阵地上下来的不足30人,只背了5支枪,在这些人中有一半人没有帽子,后面的军人更是连人的样子都没有,他们蓬头垢面,满身是泥。”在上甘岭597.9高地山沟里,志愿军就看到美军一次拉走整整30卡车的尸体。

尽管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上甘岭战役的残酷远远没有结束,为了保存实力和彻底歼灭美军,志愿军全部进入坑道埋伏待命。1952年10月20日,最为残酷的坑道绞杀战开始了。
为了防止志愿军反戈一击,美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对坑道入口采用多种办法进行堵截。
志愿军再次陷入苦战,志愿军回忆:当时坑道的环境可以用地狱来形容,烈士遗体、轻重伤员、战斗员、武器弹药都挤在狭窄的坑道里。不仅没有干净的食物和水,就连最基本的氧气都不够吸作战的将士们呼吸。

王近山将军在回国后有一次回忆这段情景:“在距离指挥部离高地不远的地方,我从望远镜里看到志愿军将士们和敌军们多次英勇战斗,战士们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吃饭和睡觉,我也和志愿军将士们一样,大家都在战斗中坚持着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不光是必要的武器装备。对于战士们的后勤补给,甚至连常人基本需要的东西都没有!因为到外面时刻都有死的危险。有一位战士为了到外面去方便自己,结果被敌军的飞机活活炸死。
就在这种极为困难的环境下,我志愿军最终扛住了美军的围追堵截,成功实施了反击。战争结束后,范弗里特将军不得不承认: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彻底失败、志愿军取得最终的胜利。

王近山将军泪忆上甘岭
作为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大功臣,每次王近山将军回忆这次战役,他总是黯然神伤,老泪纵横。王近山将军回国后,他的“人来疯”性格导致犯了一些生活作风问题,被下放于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
据当时的下乡知青万伯翱回忆:当时,河南农场的领导们组织大家一起看电影《上甘岭》,而王将军拖着一只伤腿,步履阑珊的来到电影院。谁知看到一半,王近山便看不下去。万伯翱见他默默的擦着眼泪,也不敢出声,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万伯翱赶紧上前去问王近山:
“王将军,电影中的上甘岭英雄都是真的吗?”

披着当年朝鲜战争下发的皮大衣的王近山说:
“小万啊,都是真的!不过电影所表现出的场景仅仅只有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残酷的百分之一!大家认为上甘岭大英雄黄继光,远远不止他一个?这些在上甘岭战役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说有几百个、上千个都不算多!而黄继光只是他们其中的代表而已……”
随后志愿军战斗英雄王合良回忆:“在朝鲜的行军路上,走了一夜的我没有看见任何生命的气息,我眼前的城市一片残垣断壁,没有一处完整的地方。年近90岁的老奶奶没有房子住,连吃的都没有找到。更为悲惨的是昨天给我们送野菜的朝鲜少年,第二天就死于轰炸。我在想,这一战如果志愿军残败的话,中国的结果将不堪设想?这场战争如果发生在我国的西南,那么西南人民也要经历如此惨痛的教训?”

王近山将军面对《上甘岭》电影中的一幕幕,他没有勇气看下去,实在是太惨烈了。战场上真实的场景像眼前的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回放在他的脑海中,战场上受苦的将士们让王近山心如刀绞,尤其在最后的决战中,他从望远镜中看到小伙子们在坑道中与敌军作战,奋勇杀敌,他的疯劲让他不止一次的提起身旁的卡宾枪,冲到敌军阵地上和美军决一死战。
王近山累忆战后的场景:到处都是志愿军的尸体,在烽火硝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惨烈,昔日的老战友就倒在自己的身边。每天晚上入睡成了王近山最大的难题,每次闭上眼睛,那些老战友的尸体便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已经从睡梦中惊醒无数次。从那以后王近山将军就再也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晚年王近山——落日英雄的悲惨境遇
晚年的王近山被查出肝癌,尽管如此,积极乐观的他依旧心怀天下,对战场依旧有着特殊的情怀。临终前,十分怀旧的王近山找来了自己昔日的部下张立山,尽管张立山是王近山的部下,但是两人在战火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两人早已经是生死之交。

已经说不出话的王近山看到自己的生死之交依旧抽烟时,他颤抖的摇着自己的手,好不容易才说出一句话:我已经这样了,你就不要在抽烟了。张立山觉得自己对不住王近山,没能在关键时刻力挺和帮助他,才让他遭受晚年下放的悲惨境遇,于是他果断扔掉了手上的烟和打火机。张立山十分坚定的对王近山说:吸烟这件事你已经劝了我一辈子,今天我当着你的面戒了。王近山听完这句话,安静的闭上了眼。最终,身患肝癌的他还是在两天后离开了人世。
王近山将军一生戎马,上甘岭血战成为他最骄傲的一战,也成为他一生难以忘怀的战斗,他不仅让世界看到了志愿军的强大,也让国人看到了真正的亮剑精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5:18 , Processed in 0.0079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