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对杨开慧感情有多深?写词两首,一首情深入骨一首跨越时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06:28:5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泽东对杨开慧感情有多深?写词两首,一首情深入骨一首跨越时空                                                         2021-04-17 08:45                    
(说历史的女人——第1609期)
在毛泽东的情感历程中,杨开慧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就是从真正的爱情角度来讲,杨开慧是毛泽东的第一位真正的爱人(虽然在杨开慧之前,毛泽东有过一位父母包办之下的妻子罗氏,但是毛泽东和罗氏之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并且罗氏和毛泽东并无实质的夫妻关系,且罗氏英年因病早逝)。因此,从感情的角度可以说,杨开慧是毛泽东真正的初恋女子。
第二个方面是,从事业上来讲。虽然从外形上来讲,杨开慧不是那种强壮的女子,而是有些瘦弱;从性格上来讲,杨开慧也不是那种十分开朗之女子,而是内心总有一丝哀愁,或者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子。虽然杨开慧身体纤弱多愁善感,内心也比较细腻,但是杨开慧并非是一个花瓶式的女子。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她有着一颗十分火热和坚强的革命之心,而且在革命道路上,成为毛泽东早期非常坚强和忠诚的支持者和同道者,既是爱人、又是战友或密友,在后来的人生中,都有着非常鲜明而感人的体现,包括为了革命事业不惧生死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第三个方面是,杨开慧对于毛泽东而言,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杨家对于青年毛泽东的恩情。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是毛泽东在一师的老师,对毛泽东有知遇之恩。后来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不久毛泽东也来到北京。正是在杨昌济的大力推荐之下,毛泽东才有机会到北大图书馆做了一名助理员。这一段时期,对于毛泽东而言,影响极大,他不仅借此机会阅读了大量书籍,还借此机会到北大去旁听了很多课程,增长了见识,也学习到了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当时杨昌济家住在地安门豆腐池胡同9号,毛泽东经常到这里来学习、吃饭、参加讨论或聚会。在此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一家的感情在增深的同时,毛泽东和杨开慧两个人的恋情也在加深。
第四个方面是,杨开慧为毛泽东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尤其是毛岸英和毛岸青,都长大成人,毛泽东非常爱护和看重这两个儿子,并对他们寄予厚望。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牺牲。
正因为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感情上,毛泽东对杨开慧有着一种很特殊的深厚感情。那么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呢?他曾经专门为杨开慧写过两首词,这两首词都非常出名,但若从感情的用情程度来看的话,可谓是一首情深入骨一首跨越时空。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毛泽东为杨开慧所写的两首词。
第一首词是《贺新郎·别友》,实际上这首词还有一个名字叫《贺新郎·赠杨开慧》。我们在此重温一下这首名词,全词如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这是笔者最为喜欢的一首。曾记得当时读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自古离别诗词,多半都写得细腻柔美,或梨花带雨或无限感伤。但毛泽东这首离别词,却写得别具一格,在惜别之悲情中又充满了万丈豪情,充满了无限悲壮之感,情深入骨之处是“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万丈豪壮之时又是“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在该词中呈现的感情犹如大海,一波高过一波,一浪高过一浪,在感情的推波助澜中,实现了最后的“重比翼,和云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啊,是一种站在地上需要仰视的爱情,需要赞美和歌唱的爱情。这种爱情,在毛泽东的笔下,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已经离开了地面,成为宇宙间的一道风景。
该词充满了如此的“悲壮之美”,其实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也就是毛泽东写作该词的现实境遇。那是1923年4月,毛泽东离开湖南,抵沪。6月,至广州参加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被选为党中央委员和中央局秘书。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长沙。
当时湖南的情况比较复杂,也比较严峻,想在大军阀赵恒惕控制下的湖南开展工农运动的工作,十分不易。至11月,杨开慧为毛泽东生下毛岸青。在此重要的时刻,在妻子杨开慧和儿子毛岸青最需要毛泽东的时刻,组织上却安排毛泽东12月回沪,然后至广州,去参加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爱妻尚在月子中,爱子尚是婴儿,身为丈夫、身为父亲,在此时刻离开,总是不大合适。可是为了革命工作,毛泽东又不得不离开。于是,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之下,毛泽东挥笔写下了饱含感情的一首词,其实这首词也是毛泽东平生所写诗词中——用情最为深厚最为淋漓尽致的一首词。为了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和不舍妻儿的依依深情,刚柔并济,情景交融,融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
可以说,这首词是毛泽东早年革命事业奋斗的一个佐证,也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感人爱情的一个纪念。

在此略作交代几句,虽然这首词,毛泽东写得很早,但是真正公开发表,却是1979年9月9日,发表于《人民日报》。在发表之前,毛泽东曾经亲自手书两次,第一次是1937年,毛泽东手书该词,赠给了作家丁玲。第二次是1961年春天,毛泽东手书该词赠给副卫士长张仙鹏。另外,在赠给丁玲和张仙鹏的两个版本中,词中有个别地方略有不同。在写完之后的数十年间,用词严谨的毛泽东主席对该词多次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是毛泽东最后的修订版本。
毛泽东写的诗词很多,但是大部分基本都是跟革命事业有关的,关涉个人感情的诗词极其少见。除了《贺新郎·别友》之外,还有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了解该词的情况之前,他们可以先一睹为快,全词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该词题目中的李淑一是杨开慧生前最后的女性朋友,而且杨开慧还是李淑一和柳直荀的媒人。后来,柳直荀被害后,李淑一独立带着孩子撑到新中国成立。因为杨开慧的关系,李淑一早年很早也就与毛泽东相识。后来李淑一因为做梦梦见丈夫而写了一首词,叫《菩萨蛮·惊梦》赠给毛泽东。后来,毛泽东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在这首词中,对亡妻杨开慧的深深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开篇四个字——“我失骄杨”,把早年杨开慧牺牲,给毛泽东内心所挤压的痛处一下点出。有关杨开慧去世,当时因为信息封锁,毛泽东之后知道后,万分悲痛,曾经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字句。此外,在1957年,毛泽东给李淑一写的信中说道: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
其中对亡妻杨开慧之牵挂,在字里行间都有着深深的体现。
毛泽东在两首词中,表达对杨开慧的感情,《贺新郎·别友》中是情深入骨的浓情,而《蝶恋花·答李淑一》则是跨越时空的厚情。前一种感情热烈如花,如闪电;后一种,是经历了岁月和时空的变迁,充满了厚重。不管哪一种感情,都表达了毛泽东对杨开慧那种深厚的爱,特殊的爱,无法替代的爱。
毛泽东之所以对杨开慧有着如此纯粹和深厚的爱,除了开篇所说的四个理由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为夫妻共同生活的十年间,她不仅是毛泽东的妻子,更是毛泽东的助手。而且,杨开慧对毛泽东之付出,是从来无怨无悔,无所要求,全心全意支持毛泽东的事业,而自己在进行革命事业的时候,也是毫无保留,不惜生命之代价。对于毛泽东而言,杨开慧是一个知己般的妻子,生之相依;更是一个钢铁般坚定的战友,死之不屈!
  

因此,从多种层面,我们可以看出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已经达到了情感、精神、事业的多重融合。也正因此,毛泽东在早年能够发出“重比翼,和云翥”的感人承诺,在晚期又能发出“我失骄杨”的沉痛咏叹。有关此一节,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毛岸青和邵华请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时,毛泽东还故意错写成了“我失杨花”,当毛岸青提醒爸爸时,毛泽东说了一句“称‘杨花’也很贴切!”,从这一个故意犯的笔误中,再次流露出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无限深情。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11:49 , Processed in 0.0072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