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延军
第816期
(本文原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绩溪古称“徽商故里”,民间流传“十厨九绩”,徽商与徽菜,构成徽文化的核心内容,为徽文化重要发源地。南宋以后,徽商势力崛起,明清两代,徽商进入鼎盛时期,位于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菜馆,徽菜随着徽商的足迹遍布天下。致富后的徽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客观上促进了徽菜烹调方法的改进创新,培养了一批技艺高超的徽厨大师,为徽菜得以列入中华八大菜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系安徽省粮食管理储备局退休干部)
制作:童达清
唐延军
第817期
本文原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三、改革开放后,徽菜发展的第三次高潮——进入城市或国外开菜馆、主厨 改革开放后,徽菜发展赶上了好时候,步入了历史新时期,一批能人志士脱颖而出,顺势而为,在一些大城市开菜馆当老板,成长为徽菜大厨或企业家,有的甚至到国外城市当大厨,把徽菜烧到了国外,“舌尖上的徽味”名声远扬。赛琼碗
2004年元月,聚和园徽菜馆在县城老城区开张,年轻的徽厨汪志国鼎力创办,他毕业于县职高烹饪专业,就业于县政府宾馆,表现出色后任厨师长。不久,创办的徽菜馆因其地道而有特色的徽味赢得口碑,生意兴隆,由过去的二层楼扩张为四层。创新招牌菜有:清蒸臭鳜鱼、腊味臭鳜鱼、八宝臭鳜鱼等。绩溪挞餜
于此同时,徽菜历史文化的研究空前活跃。安徽省政府组织编撰的《徽州文化全书》,其中有徽菜史专家邵之惠先生为主(与人合作)撰著的《徽菜》卷,县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徽学》、邵之惠先生主编的《绩溪徽商》系列丛书,都有大量的系统的介绍及研究徽菜历史文化的文章,进一步拓展了徽菜文化的影响。绩溪水馅包
3、扶持成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政府补贴直接发到菜农手上。众所周知,徽菜的原材料大都来自徽州山区,这是决定菜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菜品风味的主要因素。现在物流业非常方便快捷,运输不是问题。(作者系安徽省粮食管理储备局退休干部)
制作:童达清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