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长征: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8:37:2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红军长征: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2021-05-11 18:00

1934年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从1935年1月末到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3月下旬,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前来增援。滇军一被调出,红军立刻大踏步奔袭云南,兵锋直逼昆明。云南当局急调兵力固守昆明,削弱了金沙江防务。红军又突然掉头向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

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一胜利,是在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时,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
安顺场一带水急山陡,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未成而最后覆灭的地方。红军一部分由17勇士领头,强渡成功。但大部队仍不可能在这里迅速过河。大部队乘敌军没有来得及破坏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前,以两天时间赶完340里行程,直取泸定桥。以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密集火力,攀缘桥上铁索,冲过泸定桥,中央红军胜利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过河后,中央红军又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夹金山。这座山位于懋功(今小金)以南,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要走70里路,高山缺氧,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征途上。
中央红军在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为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6月,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不久,张国焘却又提出南下四川、西康的方针,给两军会师后的前景蒙上阴影。张国焘自恃枪多势众,公然向党争权,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军南下。9月9日,他电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部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与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紧急磋商,决定连夜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党中央多次致电要求张国焘立即率部北上,但张国焘置之不理。

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村)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并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
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于9月17日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第二天占领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等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块根据地和红军活动的情况。恰逢此时,1934年11月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并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正式决定前往陕北。不久,陕甘支队顺利越过六盘山主峰,毛泽东作《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红军不可战胜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陕甘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即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2月至7月,红一方面军先后进行东征和西征,将陕甘根据地扩大为陕甘宁根据地。
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由任弼时、贺龙等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从桑植出发,历尽艰险,在1936年7月初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党中央指定红二、红六军团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经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力争,并得到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许多干部、战士的支持,红四、红二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
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00:23 , Processed in 0.0075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