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10副对联,读懂圣贤大智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6 05:13:1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曾国藩10副对联,读懂圣贤大智慧             2021-06-13 14:43                                              

对联是汉语独有的艺术形式,通常是寥寥十多字,但却蕴含丰富。曾国藩是对联大家,他的对联包含着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凝结着古代圣贤的大智慧。

【01】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曾国藩自题书斋

这是曾国藩挂在书斋,用来自勉的对联。
世事繁杂,曾国藩又是两江总督,军务财政民生处处都要管。事情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以必须戒骄戒躁,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一个完美的人,必须经过世事的打磨。不曾经历磨难困苦,很难轻易成人。但是一个“半”字又说明,一味吃苦也不成。唯有吃苦加智慧,一个人才能真正趋于完美。

【02】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自箴

论做事,一个人着眼点要高、要大,这是一个人的格局。但是真要做事情,必须从细,着手的地方必须从小处开始。要立下扫天下的志向,但是必须要从扫一屋子开始。既不失格局,也不会好高骛远。
论做人,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要守住自己的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该讲的闲话不要讲,不该吹的牛不要吹。守住自己的嘴,才能少给自己惹祸。
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突破自己的人格底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唯有慎独,才能提高做人的境界和修养。

【03】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自箴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无论读书做人,绝不放松一点对自己的要求。这是曾国藩读自己的严格,也是自己要成为圣人的决心。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要总是盯着收获,盯着成果。过程中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顾着憧憬未来,却不肯耕耘当下,人生的事业只能沦为空想。

【04】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自箴

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柔,是生命的特征。春风化雨,正是用柔的力量来滋养万物。做人也是这样,太过刚硬只能处处碰壁,吃尽苦头。
但是,如果处处示弱,处处退让,却也会让人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所以,一个人必须外柔内刚。内心有分寸,不会一味退让;做人有原则,不会没有底线。外圆内方,一个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刚柔兼济,游刃有余。

【05】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自箴

老子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万事万物相反相成,彼此对立却又彼此转化。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苦难很容易一蹶不振。一路坎坷的人反而因为有足够的磨练,前路一片坦途。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生命里的很多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人生从来不是只有一面,快乐与悲伤相伴而鸣。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06】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曾国藩自箴

这是讲处事的心态。再顺利的境遇里,也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再糟糕的境遇里,也必须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谨慎一点可以让自己避免顺风翻船;乐观一点可以让自己逆风翻盘。

【07】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家教十六字诀

一个家庭的兴旺只靠两个字:勤、俭。
勤劳可以积攒家庭的福气,俭朴则可以珍惜家庭的福气。
一个家,既要勤劳以造福,也要俭朴以惜福。就像是一个水塘,不断有水进入,却减少水的流出。这样的水塘才能不至于枯竭衰败。

【08】

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

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曾国藩赠马瀛洲

遇事不做绝,凡事让三分,给别人留一点退路。别人过得去,才会让你过得去。只有这样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不但是给自己结善,也是给子孙积福。

【09】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曾国藩自箴

为人必须重视后天的功夫。学会尊重,学会敬畏,一个人才能在内心产生平静。这是修行的第一道坎。遇到事情,在绝境依然坚持,不放弃希望,才能死中求活。至于随之而来的名利,来去从不由人。学会看淡,学会看轻,一个人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10】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曾国藩自箴

常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是把责任都推卸在别人身上,甚至是埋怨老天对自己不公。这两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烦躁、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抱怨命运,不向他人推脱责任,学会静观世事,反省己身。不忘记根本,不揠苗助长,只要安静等待,默默努力,大树早晚长到万丈高。
◎本文转载自“儒风大家”,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7 19:14 , Processed in 0.0083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