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两句话,这首诗却成千古名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8:56:2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两句话,这首诗却成千古名言                                                         2021-08-06 11:02                    
                          想必很多人听说过“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诗
,通俗点来说,它的意思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最好是距离目标近一点。
这句诗出于谁之手,或许少有人知道,但它和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大文豪——范仲淹有点关系
。范仲淹所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足以体现他是一个心怀天下、德才兼备之人。
他因过人的才气深得北宋皇帝喜欢,
通过科举入仕之后,范仲淹更是凭借着一身才华和一腔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在刚入朝为官时得以施展抱负、官运亨通。

在风云变幻、人人自危的朝堂上,范仲淹数次升迁又多次被贬
,屡次挑战仁宗底线,甚至在遭君王猜疑、性命难保时,范仲淹都不缺少与之交好的人,君子看重他正直的本性,即便是遭遇贬黜,范仲淹仍然能获众多好友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得益于他入朝为官从不拜高踩低,并且在位居高位时对部下很是宽厚,甚至经常向皇帝举荐自己的部下,丝毫不怕下属风头盖过自己。
同朝为官时,很多范仲淹的下属都受过他的恩泽,正是因为其大公无私、提携下属的品行,很多人真心敬佩范仲淹的人品和性格
。经他提携的下属感恩戴德,不少人难耐心中的拳拳感激之情,即便知道范公为人最是潇洒谦和、不在乎虚名,仍然忍不住在外宣扬范仲淹的功德。

范仲淹在浙江做官时,顺手帮助和提携了很多部下,在他手下做事的人或多或少获得过范公所赐恩惠。
在范仲淹美名远扬的同时,有一个人不乐意了,
因为他也是范仲淹的部下,但由于被外派到杭州的县区做巡检,很少与范仲淹碰面,因此被其遗漏,没有获得他的提携和指导。这个人就是写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苏麟
,他被称为宋朝最“懒”的诗人

但同时他也是宋朝最幸运的诗人之一,因为他一首诗只写了两句话,但这首诗却成为了千古名言。
如果换做旁人,上司只提携了其他人,没有提携自己,或许会心中愤懑但选择隐忍不发。但
苏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出了名的直肠子,且自认为官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守住一方百姓,做得并不比范仲淹提携的其他下属差。仅仅是因为自己被外派,就要错失被范公提携的机会?
苏麟思来想去,始终心有不甘,
他知范仲淹脾气品性高尚,且为人十分大度,看重造福百姓的基层官员,
于是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苏麟认为即使范公不愿提携自己,想必也不会怪罪自己贸然写诗的唐突。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两句话,这首诗却成千古名言

于是,
在一次有事路过杭州时,苏麟去拜访了范仲淹。一番寒暄之后,他低眉颔首,恭敬地奉上了自己作的一首诗。诗的前两句就是被后世流传的名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诗的后两句或已失传,有人认为宋朝最“懒”诗人苏麟压根没有写后两句,献给范仲淹的诗只有两句话。但宋朝重文、文人重礼,写半言诗送给自己曾经的上司,是极不尊重的行为。更何况苏麟还期望范仲淹能提携自己,即便苏麟再懒,也不敢在此事上心存侥幸,所以比较合乎常理的说法是苏麟写了完整的一首诗,只不过这两句最为出彩,获得了范仲淹的欣赏,也得以在后世流传,而后两句却随着时间失传。
苏麟写的这两句诗看似是在说楼台月光,花草树木,实际上他是想借由这两句诗向范仲淹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诉说自己被范仲淹忽略遗漏的失落与委屈。
他希望能像其他人一样,获得范仲淹的赏识和提携。“月”和“春”指代的是苏麟满腔抱负,楼台和花木指代的是受到范仲淹恩惠的人,水和阳光当然就是指代提携部下的范仲淹了。
苏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是一匹急需伯乐的千里马,当伯乐因为各种原因忽视自己的时候,他选择主动上门来找伯乐,以期望获得赏识。

范仲淹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看见这两句诗就瞬间明白了苏麟的意图。
尽管方式有些唐突,但宽容大度的范仲淹果然没有加以怪罪,反而抚须大笑,
礼貌地询问了苏麟心中的抱负和志向,并答应会找机会提携苏麟。
长期以来的遗憾和失落靠着这两句诗解开了,苏麟心中欢快不已,
不久,范仲淹考察了苏麟的才能和政绩之后,果然兑现承诺,找机会提携了他,亲笔替他写下推荐信
,就这样,千里马苏麟因为遇上伯乐而获得了升迁机会。
人们常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古往今来,有才之人、有能之士数不胜数。有些文人拥有过人的天赋,或者本身家境优渥,在当时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的佳作往往能够在好的平台上展示,从而更轻易实现才名远播、佳作流传千古的理想。而有些文人却不那么幸运,他们或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渠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至死都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一腔抱负终成空。而有些文人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儿,他们遇到了赏识自己才华的伯乐,更有甚者能获高人指点。还有如蒙恬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他们若不是遇到了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或许一身将才也无处施展。

纵观古今中外的名流,能在生前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大都是幸运的,遇到了赏识他们的伯乐
。而有一些郁郁而终,死后其作品才流传于世、为人称道的名家,他们的满腹才华在生前始终得不到认可,就是因为没有在适当的时候遇到欣赏他们的伯乐。
范仲淹也算是生在了最适合他施展才华的时代,一代仁君宋仁宗在位时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常常因害怕受言官斥责而约束自身和后宫言行。
范仲淹刚直不阿的个性遇上仁德开明的宋仁宗,可以说是千里马正好遇到了伯乐。
范仲淹政绩卓著、爱民如子,为了国家繁荣、百姓安定,常常不顾自身仕途直言不讳向皇帝进谏
。且范仲淹过于刚正,常常直抒己见,毫不考虑君王颜面,即便性情温和如仁宗,偶尔也不免气急,对范仲淹颇有些杀之可惜,不杀又难解心头之恨的矛盾心理。
所以,也不难想象范仲淹后期仕途坎坷的原因,他曾多次因言语过激被贬官。若旁人被贬,心中必然不快,可范仲淹却不是在乎权位得失的人,他心系黎民百姓,居庙堂之高却从未忘记过苦苦挣扎在底层的农民、学子们。只要能真正为百姓做事、为国效力,无论是地方上芝麻大小的“父母官”,还是朝堂上抗击奸佞的权臣,范仲淹都甘之如饴。

结语
苏麟凭借两句诗,获得范仲淹推荐从此升迁,并流传千古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机会是留给主动准备的人,若对自己的才华有信心,想获得伯乐的赏识,除了找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外,还要勇敢毛遂自荐。
尤其是在能人才子汇聚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学习的功课除了提升自己,就是如何向别人推销自己,万一哪天就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了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5:32 , Processed in 0.0076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