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国建」|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08:33:2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黄国建」|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2021-08-14 20:47

【作品鉴赏】

以情感写山川秀色

秦岭云

我与黄国建同志是1983年冬天相识的,那时的他刚从部队转业不久,看起来年龄在20岁出头,身材较廋,话语不多,但说起绘画他却不耻下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4年春节,黄国建来家给我拜年,也就是这天他向我提出要做我的学生,看他的愿望很坚决,态度也非常诚恳,我实在不好推脱,也就应承了下来。年轻人对艺术有这样的追求,作为长辈我应该助他成长。从那时起,他一周有三天到我这里来,我们聊传统、说技法,有时他还让我看他现场创作过程,我就毫不保留地给他提建议,从构图、笔墨、气韵等方面,提出不少用笔用墨要注意的方法,他不仅记得非常清楚,而且回去就反复琢磨认真地练习。黄国建同志很能吃苦,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每天坚持学习,画了大量的习作和写生稿拿来让我看,我都详细给他讲明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当我有创作任务时,他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来看我创作过程,从构图到每个细节的表现,他从不放过,有时我边画边给他讲用笔用墨技巧和虚实关系的处理,下笔胆要大心要细,他都铭记在心,后来我才知道,他把我关于绘画方面说的关键部分都记下来了,并作为教材,反复体会。

为了更加开阔眼界,受益更多,我多次对黄国建同志讲,学习的路子要宽阔一些,收获会更大。1984年9月,在一次中国画研究院的名家聚会上,我带黄国建同志认识了李可染、魏紫熙、白雪石等先生,黄国建同志荣幸之至,他就像小学生一样在向几位前辈问好同时,随机向这几位山水画大家请教了关于山水画的学习问题,先生们对他的谦虚请教,都作了简单而经典的解答,当时他如获似宝,回来反复揣摩,刻苦实践,重点攻坚,这种诚恳好学精神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黄国建天姿聪慧,不仅言传的东西领悟快,而且善意会,在笔墨反复锤炼中作品得于升华。

黄国建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痴情中国山水画,他凭着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不停地搜尽奇峰打草稿,用自己的情感认识提炼主题,取舍物象。他在生活中积累,蒙养胸中丘壑,从他小幅作品里看到自然界的纯朴,作品意境时而恬静,时而雅致,时而亲切舒逸,爽心悦目,展现的是让人可观、可居、可游的精神家园。他的绘画语言表现符号既有时代气息,又创造了自有的寻常家山诗意境界,作品浑厚空灵含蓄,既是文人雅士喜爱之处,也是平民百姓欢喜之所。这种情感的流淌,是黄国建同志心态的一种折射,更是他鲜活的生活感受。

绘画是用笔墨语言表现自己生活感受的艺术,自然无时无刻不给予人的启迪,使人在启迪中思考、领悟,而达到这一目的,无疑决定于绘画中的文化元素。黄国建绘画用笔的勾、皴、染、点,具有一定的构成理念,将书写中的骨法用笔化为中锋、侧锋、散锋等不同的书写形式,通过转折、顿挫、提按、轻重、缓急、拙巧、枯涩等一些优美的笔触穿插互用,组成一个个富有生命的物象,然后用情绪化的点线将艺术构思化为墨象。形成这样风格是以他长期重视笔法研习总结而得的,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只有十几岁的他,因家乡文化条件所限,根本看不到学习资料,有一次,他在一个同学家里,偶然看到一本书上印有几幅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他眼睛一亮,马上与同学商量,恳求将这本书借给他看,这位同学欣然答应把书送给了他。就是这本书成了黄国建同志学习山水画的第一本教材,有时间就临摹学习,没有宣纸就在废报纸上练习。从那时起,他对中国山水画有了最初的认识,也就是说开始明白山水画是由笔墨皴法编织而成的。当时由于环境因素,他得不到任何人的指点,自己摸索学习,好在家人都支持他,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学习动力。后来参军到了北京,他的眼界大开,学习环境突然的改变,好像是久旱逢甘露,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他对学习山水画追求不为过。那时中国美术馆展览比较多,黄国建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美术馆看展览,每次看到下午闭馆才出来。要说他赶的机会不错,八十年代不论是中国美术馆还是北京琉璃厂等,有很多有名望画家的作品展出,面对这些好作品,他除细心观察之外,还在现场临摹,那几年画了不少临摹画,每一幅临摹稿都有他注明对作品的感受,这些文字记录了黄国建同志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我很支持他这样做,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可以达到深入研习山水画的目的,积累并丰富自己的创作能力。

绘画的价值最终是用思想的高度来确定的,中国画所体现的精神不是“以一贯之”,历代画家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思想也不是一致的,就当下来说,西风东渐,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绘画表现的思想更是千差万别。黄国建表现的是一种新的儒家思想,其主旨是中庸,基本点是真善美。表现的是他发自肺腑的心语,是自己深刻的生活感受。他在不断追求人生道路上,不求闻达,不张扬,过的是平淡生活,在平淡中担当、奋进,在平淡中感悟、品味。所以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手伸向传统,一手在生活中抓积累。为了探索现代人群欣赏的语言表现符号,他站在新的高度再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从中感悟到无穷无尽富有灵性的图式,正是他无休止地走进自然,才更加领悟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或雄浑旷达,或恬淡静穆,或劲峭奇峻,或空灵缥缈。在自然呈现审美形式中,体会造化意境,揣摩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思索如何用笔墨将其淋漓尽致的表现。经过磨砺黄国建具备了驾驭创作大幅山水画的能力,在为外交部驻外大使馆和几家宾馆、饭店创作的巨幅山水作品里,足以证明他把一种超越一般想象力的形式语言用大笔完美地表达出来。这种大线条,大墨块,承载着自然形态的重新组合与重新认识,在线的交织中强调它的体积感、空间感、节奏感。同时注入画家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充分体现出“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内涵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他的用笔不是信手拈来,而是长期在一定的法度之下训练成的一种自由挥洒,这种挥洒根据审美取向既有墨气淋漓,又有温润华滋,使浓淡干湿呈现千姿百态,力透纸背。

黄国建在绘画探索中,不仅吃透传统,外师造化,更是注重画外功夫。他在与我交往中,经常手不离卷,探求理论研究,阅读了历代画论,写下不少心得体会。他还遵照李可染先生给他的启发“要在画案边放一个笔记本,在学习、创作偶得体会时马上记下来”的教诲,先后记下了几大本笔记,哪怕是在听音乐、看戏曲、或临书法等,不论什么地方只要突发创新偶感,他都马上写下来。他喜欢读古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阅读会给他带来联想,让诗意生画境,意境唤笔墨,顿悟得妙法。正是这种养分不断滋润着他的创新,推动他一路前行。所以,黄国建笔下的山水小品气象闲雅,神怡气静,洋溢着清新的流韵。高山行云,悬泉流水虚实相生,相互顾盼,色调明朗阳光,不趋荒寒,温润雅致。他的巨幅山水气势震撼,浑厚中见秀峻,动有发的,静有规矩,开合奇险中见平和。

我先后给黄国建题写过两次“溪水斋”斋号,第一次题写是在1988年的10月,当时我问他“溪水斋”是什么意思,他说:“涓涓溪水在大山里长流不息,我要学习这种精神,溪水斋号悬挂于画室,激励我笔耕不辍”。我听后非常欣慰,所以,我又在九十一岁时再次为他题写了“溪水斋”斋号,前后相差十几年,在这些年里,我看到了黄国建同志每一个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作为长辈,我为年轻人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进步深感欣慰,但愿黄国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心境保持坦然,静则易思,思则生智,让自己锁定在神奇地大自然间,把自己的一片山水经营的更富诗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7 03:29 , Processed in 0.0079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