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连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地名由来,其实超简单!
2021-08-17 02:01
“我的家乡为什么叫这名?”
应该很多人都疑惑过自己家乡地名的由来
地名,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称
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
广袤的国土上,各种地名星罗棋布
有些地名反映了山川更易、历史变迁
有些地名确实很复杂,难以考证其由来
但是有些地名则简单多了
按照“1+1”这样的加法
将原生地名组合起来便成了新的地名
沿用至今
![]() 江苏
江宁府+苏州府
明朝时
今安徽、江苏、上海同属南直隶
清前期改名为江南省
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
还是清朝的“江南省”
皆为中国的财富大省和人才宝库
但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
强大的江南省被拆分,江苏由此产生
当时
两江总督驻江宁府
江苏巡抚驻苏州府
江宁、苏州同为江苏省省会
江苏省的得名,即源于这两个省会的首字
![]() 图自http://zrzy.jiangsu.gov.cn/jsbzdt/index.html
江宁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
南京在历史上的旧称还挺多
金陵、建邺、建康、蒋州、应天……
一个个曾经的名号
串起隐在繁华灯影下的千年烟波
其中,南京人最钟爱的曾用名——金陵
也是现在所知南京的第一个称谓
一般认为“金陵”这个名称来自
金陵山(即今天的紫金山)
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
朱元璋登基称帝,以南京为京师
颁布《立南北两京诏》:
“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
其以金陵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
朕以春秋往来巡狩。
播告尔民,使知朕意。”
这便是明置南北二京之始
而古金陵从此得“南京”之名
![]() 全国范围内,曾以南京命名的城市有5个
古金陵得“南京”之名虽然较晚,但专用至今
![]() 安徽
安庆+徽州
安徽省名始于清朝
由当时的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
这两府都曾是安徽的“带头大哥”
安庆府扼守着皖江流域的西端,是江南西大门
“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
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
在历史上
安庆和武昌、江宁并称为“长江三巅之城”
而徽州府在明清两代已是
江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 图自http://60.166.6.242:8080/was40/i ... 675&channelid=50078
回望安徽建省之初
虽然清康熙六年(1667年)
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
但安徽布政使司仍长期滞留江宁府(今南京)
远程遥控自己辖区的事务
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乾隆帝才下决心将安徽省会定于安庆
所以,如今江苏省会南京常被调侃为“徽京”
其实也算是有历史原因的
一是,南京虽居于江苏一隅
但被安徽省从北、西、南三面环抱
二是,南京的确曾对安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 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
安徽省简称“皖”因境内有皖山、皖河
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得名
![]() 甘肃
甘州+肃州
元朝,全国创设行省制度
甘肃正式设省
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首字
治所设在了张掖
除辖今日甘肃之大部地区外
兼领今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
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 图自甘肃地方史志网
虽然张掖现在已不叫“甘州”
但其实“张掖”之名早于“甘州”之称
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
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西汉王朝在黑河以东分置张掖郡
郡治张掖县(今武威境内)
“张掖”之名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意思
而“甘州”之称是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的
因以境内有“甘”字冠名的山、泉而得名
![]() 张掖既有丹霞又有彩丘,你能分清这两种地貌吗?
![]() 福建
福州+建州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闽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
改称福州都督府,属江南东道
福州之名自此始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
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
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
置福建经略军使
治所在福州,领福、建、泉、漳、潮5州
与福州都督府并存
这便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传统街区
它以福州最繁荣的南后街为中轴
东列七巷,西横三坊
![]() 武汉
武昌+汉阳+汉口
武汉由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合并而来
“武汉”便是取三镇首字得名
从空中鸟瞰,长江与汉江交汇
呈Y字形切割成武昌、汉阳、汉口三块
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分布格局
三镇隔江鼎立且各有不同特色
武昌之文教、汉阳之工业、汉口之商业
各领风骚
![]() 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汉城区地图,黄色部分是城区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月
武昌
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孙权筑夏口城,开启了武昌古城历史
如今的武昌是湖北省主要行政机关所在地
也是科教文化中心
汉阳
因位于汉水(古汉水改道前)之北
依“水北为阳”之意而得名
(明代汉水改道后,汉阳城虽处汉水以南但仍沿用汉阳名)
汉阳自唐宋起即商贸兴盛
晚清成为中国近、现代制造业的发祥地之一
汉口
明朝时汉江下游发生改道
主河道从龟山北麓汇入长江
自此汉口从汉阳析出
后来汉口凭借
“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地理位置优势
迅速崛起,发展成商埠
明末清初,汉口已是“楚中第一繁盛处”
![]() “天下绝景”黄鹤楼
![]() 呼伦贝尔
呼伦湖+贝尔湖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两大湖
呼伦湖静静地躺在呼伦贝尔草原中心
已经有1亿年以上的历史了
其面积有2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近6米
是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五大湖
如此浩淼的大湖出现在亚洲干旱半干旱草原
完全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异数
它对呼伦贝尔草原
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
![]() 呼伦贝尔大草原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
与呼伦湖由乌尔逊河相连
两湖被看作是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
可令人遗憾的是
在贝尔湖600余平方公里的面积中
我国只占40平方公里,不足1/10
其余绝大部分为蒙古国所有
![]() 呼伦贝尔三维地形图,制图 / 蔡博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9月
![]() 自贡
自流井+贡井
自贡的井盐开采历史已有近两千年
盐业曾造就了这座城市的花样年华
自东汉章帝时期这个地区开凿出第一口盐井
到这里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因盐设市
自贡几乎所有的建市历程都跟盐有关
“自、贡”这两个字就是从两个著名的盐井
自流井和釜溪河对岸的贡井
两个地名中各取一字而来
![]()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
![]() ◎ 盐是这样炼成的 勘探井位→ 定下木桩→ 挖成圆井口→ 下石圈(用石叠成的石套管以隔地表淡水)→ 凿大口(用鱼尾锉和锥架往下捣凿井底岩石)→ 下木竹(以巨竹去节,对剖,两剖片相合,用麻绳捆牢,制成套筒,用天车井架下入井底)→ 凿小口(换上小钻头,以木竹内径为准,继续向井底钻凿)→ 见功(见到水、火、油)。当盐井凿到卤水层后,选择好竹子,把间节凿穿,只留下最底部的一节,在竹筒下端安上阀门,便可汲水入筒。井上由牛带动转盘,辘轳便绞起绳索,把汲满卤水的竹筒提上来,将卤水倒入灶房锅里煎炼,雪白的盐就炼成了。(图文自《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9月,绘制/李晓林) 自贡是一座有盐有味的城市
盐不仅在自贡历史上书写了
盐业经济的繁荣与传奇
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盐帮菜”美食文化
成为川南“小河帮”川菜代表
以其“味厚香浓、辣鲜刺激”而名闻天下
![]() ![]() 六盘水
六枝+盘县+水城
六盘水这个地名
可不是因为有六个像盘子的湖
而是来自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
六枝、盘县、水城三县的首字组合
六盘水市比较年轻
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城市
千百年来山屏岭塞的贵州西部山区因煤而兴
短短30年间便红红火火起来,经济飞速增长
![]() ![]() 连云港
连岛+云台山+港口
连云港,这三个字组合起来
还有一种海天相接的文艺感
但是其实它的由来很直接
就是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
又因是个海港城市,而得名连云港
这座北纬35°线上我国最东部的海滨城市
有着江苏最大的海港——连云港港
![]() 连云港云台山
是《镜花缘》中的航程终点
海上仙岛“小蓬莱”的原型
小说里唐敖被山中美妙仙境吸引
顿悟得道,进山不返
临海的云台山,景色清幽
确实很有“仙境”范儿
![]() 云台山渔湾
![]() 名离开地,则无所依
地离开名,则无所指
地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人息息相关
它就像人类社会发展的“化石”
具有承载、积淀和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
仔细深究,里面有着大学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