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内向?恭喜你,这是好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4:20: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孩子内向?恭喜你,这是好事                                                         2021-08-19 12:25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内向、胆小?”
前几天,群里一宝妈抱怨起自家娃内向胆小的性格,让她感到很头疼。
“对陌生环境很敏感,变得很局促。”
“只要出门,就特别依赖身边人,到哪都得跟着。”
“整天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在身后,赶也赶不走。”
“别的小朋友都落落大方,就他一见生人就躲......”
她时常焦虑,孩子这么怕生,在人际关系上,会不会遇到困难?
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经常会带孩子出去接触朋友,孩子爸爸也经常给孩子创造当众表演的机会,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更加活泼外向一些。

其实很多人和那位宝妈一样,认为“怕生内向”是一种性格缺点,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
打个比方:
蕾蕾妈妈和澈澈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
在路上遇到了同事李阿姨。
两位妈妈都说:“叫李阿姨好。”
蕾蕾乖乖叫了人,澈澈害羞得低头,没有开口。
李阿姨说:“哎呀,你们好,你俩孩子太乖了,真可爱。”
然后不忘夸奖蕾蕾“小嘴真甜”。
澈澈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孩子就是怕生,不爱叫人。”
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场景:外向的孩子受到夸奖,内向的孩子看着父母向别人表示歉意。
澈澈妈妈们,大多会在事后趁机教育孩子:
“你看蕾蕾多乖,你怎么就不爱叫人呢?
这是不懂礼貌,下次要记得叫人,知道吗?”

我们为什么都希望孩子变得外向呢?
不管我们再怎么告诉自己:“要爱孩子本来的样子”,现实却总是很残酷的。
内向的性格,总是被认为和“胆小”、“怯懦”划等号。
外向、活泼、自信的孩子,通常更会讨亲朋好友、老师领导的欢心,面对同等的条件,他们也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于是,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会为孩子的“内向”产生担忧和焦虑。
孩子这么腼腆,怎么能交到朋友?
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
孩子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憋坏了怎么办?
长此以往,孩子心理会不会不健康?
怎么才能让孩子变得活泼外向,积极自信呢?
针对这些问题,苏珊·凯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写道: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使父母经常向别人表达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无意地纠正,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去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因为让父母失望,于是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
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这些冲突会引发心理障碍,比如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
这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却又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道理:有问题的并非孩子内向的性格特点,而是父母对孩子内向的性格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肯定。

内向是一种性格,内向的人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比如专注力强,家长不需要强制孩子去改变性格,如果你害怕孩子因此产生心理问题,那么在孩子2-6岁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管理好兴趣,培养健康心理就可以了。
这时候可以多给孩子看看情商绘本,比如《《小灯泡情绪管理绘本》。它是一套专门帮助2-6岁孩子正当释放坏情绪、培养健康心态的情绪管理绘本。

这套书一共有8册。围绕着生气、害怕、悲伤、嫉妒、孤单等8种情绪,展开一系列故事,让孩子随着小主人公们一起经历每一种情绪体验的产生和变化,提高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

这套绘本在韩国受到了很多妈妈和孩子的喜爱,并被许多绘本馆、幼儿园作为儿童情绪管理的经典读本来做分享。
故事温暖动人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小灯泡锡系列绘本”是由韩国国家青少年精神辅导中心特别策划,汇集了韩国一线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

他们作为专业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将引导孩子心理发展、情绪转变的技巧,融入一个个温情动人的生活故事、生活情境之中。
通过故事来教孩子如何正当释放不良情绪,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心态,给孩子一段幸福积极的成长时光。

当你生气时,愤怒就像是躲在你心里角落的大猩猩,不断膨胀、壮大,最后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可怕的红色大猩猩!
这种生动的表达方法,愤怒将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大山,孩子们也更愿意去接近、了解自己的愤怒情境,一步一步地克服它。

当你有嫉妒情绪时,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甚至会不小心伤害到别人,这时候应该面对自己的坏情绪呢?把嫉妒转变成积极的能量呢?

当你失去心爱的东西或受委屈时,悲伤的情绪就会产生,幸好这样悲伤的时刻,有妈妈一直陪伴着我……

很多孩子都会怕黑,对神秘的黑夜有一种自然恐惧,或者会害怕自己脑海中想象出来的怪物……
有时候不管我们怎么安慰劝说,都不能打消孩子内心的“恐惧幽灵”。

但在故事中,孩子们却能随着画面,尽情地宣泄自己心中的害怕,无论是害怕黑夜、害怕妈妈不在还是害怕小伙伴嘲笑自己,都是没关系的。
通过故事让孩子认知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是管理情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正是我们的“不接纳”,才导致孩子的情绪积压。

比起“逃避情绪”,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么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你怎么带着孩子,把这种“失败”变成一次彼此理解的机会。

我们不能随时感知孩子内心的“暴风雨”,也不能永远做他们的保护伞,但可以在孩子全心全意依赖我们的时候,引导他们感知我们无尽的爱慢慢学会内心强大,情绪稳定,更加豁达地认识这个世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8:39 , Processed in 0.0108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