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腊子口战役:长征最关键一战,存亡之际毛泽东下令撤退,满盘皆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05:23:3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腊子口战役:长征最关键一战,存亡之际毛泽东下令撤退,满盘皆活                                                         2021-11-14 04:57                    
                                       

腊子口一战,既是长征中少有的硬仗,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是《杨成武回忆录》中的一句话。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其惊险程度完全不输飞夺泸定桥,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惊险的战役,都由红一军团的红四团攻克。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乡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其地势险要,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底下的河水从谷底流过,水流湍急,看起来不深,却能要了你的命,因此要过腊子口,就必须从河上的木桥上过去。

该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连接东西两面山路,除了这条路以外,别无他路可行。红一方面军由草地进入迭部后,唯有突破腊子口,否则只能原路返回,毕竟这是唯一的北上通道。

关于这点,蒋介石也非常清楚,他更清楚红军目前的实力如何,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的兵力,甚至还设下了多道防线,桥头还有碉堡、机枪、弹药库等。

图|蒋介石

红军将面临生死存亡一战,腊子口战役一旦打响,就必须成功,不然不管是军事上或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关键的是红军存亡问题。那么,腊子口战役期间发生了什么,或者说作出了什么决断,在胜率极小的情况下,满盘皆活,成为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

长征最关键一战:腊子口战役

图|腊子口战役(油画)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在错误指挥下失利,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势必将我军全部歼灭,在这危急关头,中央苏区决定开展红军长征,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摆脱国民党的追击,并以此重新夺回战场的主动权,但敌我悬殊不是一星半点儿,要想翻盘实属不易。

蒋介石在得知红军长征后,并不急着乘胜追击,他享受“猫捉老鼠”的过程,早先一步预判我军的路线,包括撤退路线他都很清楚,在这些地方设伏,将红军一点一点消灭。其实,从长征开始之际,我们就已经在敌人的包围圈了,能否成功突围,还得看领导人有多大能耐!

当年,红军部队由博古、李德二人指挥,他们虽理论知识过关,但因为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胆量,面对敌人的追击,只会一味撤退,让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从长征以来,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军吃了不少亏,中央终于意识到战略转移的任务,他们俩根本无法胜任。

特别是在湘江战役后,不但不反思,还企图将失败的原因推到他人身上,幸好被毛泽东制止了。面对困境,他们举止失态,没有领导人该有的冷静,这些天发生的一切,众人都看在眼里,认为博古、李德二人没有领导能力,现在必须换人顶上来,否则红军就危险了。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危难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让革命事业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当务之急,就是要打出一场胜仗,让全军上下的消极情绪消失,重新相信党的指挥,打起劲来。

图|遵义会议(油画)

与此同时,蒋介石组织国民党中央军和川黔滇湘等省军阀,加起来一共40多万的军队,对仅剩3万余人的红军进行围剿,分进合击,企图在川黔滇交界地区进行决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蒋对毛泽东重新获得领导地位有所忌惮,加快了歼灭进度。

不过,毛泽东可不会让他如愿,四渡赤水直接将蒋介石打到崩溃,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成功冲出合围,将敌人甩在金沙江南岸,3万兵力战胜40万敌军,真正做到了用兵如神的境界!往后的日子里,因为红军部队中有了毛泽东坐镇,几乎都能获得胜利。

红军们历经艰难险阻,一路上大大小小战斗了380多次,有好几次都成就了经典战役,如: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腊子口战役……

腊子口的天险程度超乎你的想象,当地人们常说:“人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更何况当时红军腹背受敌,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每一分每一秒都极其重要,一个地方我们不能待太久,稍有不慎,我军就会陷入危险境地,对我军影响很大。

同年9月12日,著名的俄界会议在甘肃南部迭部县召开,该会议指明了我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也决定红军未来的行动方针。不过,当时红军的情况并不好,很有可能将面临满盘皆输的结局,因此每一步都必须十分谨慎,杜绝意外的发生。

当时红军经历了多场战役,伤亡惨重,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安全的地方,建立新的根据地,让我军有一个休整的时间,养精蓄锐。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北上一条路,可这条路危机重重,险要程度能和飞夺泸定桥有得一比,以我军目前的实力来说,胜算很小。

最关键的是,蒋介石已经看准了我军的前进路线,认定我们不会舍近求远绕道青海,腊子口一定是红军的必经之地,便在腊子口布置重兵把守。

当时,国民党军王均部第三军第十二师在天水等地,甘南的西固、岷县、临潭一线防线,为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的防区。鲁大昌按照指示,从各地召集兵力,严守腊子口,阻止红军成功北上。

主要部署:第二旅第五团第三营驻守腊子口桥头、第六团朱显荣部进驻康多等地,并派出两名团副分别率领第一、第三营,分别驻守在刀扎、黑多两地;第二营作为预备部队,随团部驻守康多,鲁大昌则率领一个团在康多等地,构筑外围防线。

图|鲁大昌

甚至为了防止红军会突袭,还在外围修筑了大量碉堡,准备了粮食库、弹药库,这阵势看来是想死守腊子口,和红军打持久战。不过,这场持久战红军可耗不起,目前红军部队不足万人,粮食弹药更是匮乏,又要和实力强硬的国民党军队正面对抗,一场血战避无可避。

9月13日,党中央和红一、三军团从俄界、达拉地区出发继续北上,沿达拉河谷向腊子口方向前进,目前距离红军走出草地仅隔了半月,让人难受的是,一路上气候不定,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战士们衣服还没干又要湿,这种情况下,大家也只能穿着破烂的单衣。

这还不算最困难的,在红军沿白龙江进入甘肃境内后,众人都已精疲力尽了,原本想当地村民会帮助他们,可许多村民都受到了国民党的恶意宣传,担心红军会找上门来,在走之前,全部将粮食藏起来,拖家带口离开了村子,这下红军又陷入了困境中,吃住成了最大问题。

后来,红军在经过森林地带时,山路崎岖不平、地势复杂,导致行军困难,期间还有一小支国民党军队突袭,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情况。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终于于14日抵达了旺藏寺。毛泽东知道这么多难关都闯过来了,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

毛泽东下令:“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

即便是天险之地的腊子口,再艰难也要将其攻下,他果断下达命令:“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这次任务交给了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不过攻下腊子口谈何容易,腊子口地形特殊,易守难攻,红四团想要攻下这里,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接到毛泽东的命令后,聂荣臻带着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等人,来到阵地前沿勘察地形地势,随后,气氛变得十分凝重,只见腊子口两面都是悬崖峭壁,下方是湍急的河水,水路基本上是行不通了,四处观察,没有其他路可选,只有正对面的一座小桥。

这座小桥是腊子口唯一的通道,敌人比我们先到一步,提前布置好了大量工事。其中,木桥上的两道防线就够受了,第一道防线在木桥后面,第二道在朱立沟口,在第一道防线后面,还修筑了几个大型碉堡,其火力控制着木桥上的隘口,只要踏上这座木桥,基本有去无回。

众人满脸愁容,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要想拿下这场战役,任务非常艰巨,一旦打响,我军的损失必定惨重,且胜率十分渺茫,政委杨成武表示:“这种情况下,连只小鸟都飞不过去!”那时候,红军已经走投无路,只有拼一把,攻下腊子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杨成武

简单介绍一下:前面有甘肃军阀,后面有从四川追来的军阀,附近还有胡宗南的主力部队,随时都可能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如若到了那时,红军连重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了,具体结果不用多说,腊子口这一仗再艰难,都必须要打!

这天,杨成武和王开湘召开了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对这次战役进行了详细分析、部署。他们发现,敌人看似严密的防御,其实有两处漏洞:其一,敌人的炮楼没有盖顶;其二,敌人将兵力全部集中在了腊子口正面,两侧兵力薄弱,山顶完全没有兵力,就冲这两点,这一仗就可能迎来转机,最终谁胜谁败还不一定。

当晚开始行动,杨成武将部队集合在一起,简单讲了一下等会儿的计划,又做了一次思想工作,随即开始向腊子口出发。大家在阴暗、泥泞、狭窄的道路上快速行军,走了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出现了新情况,原来在部队前方有一支国民党部队,正在连夜修筑工事。

看来他们也知道红军厉害,不敢轻敌,竟连夜修筑工事,对面一个营的兵力,杨成武看得心痒痒,立即在地上摊开地图,研究如何将敌人全部歼灭。随后,歼灭这支敌军的任务交给了一营,一营营长季光顺率领部队,采用迂回战术,从敌侧悄悄绕到了敌后方,将退路堵死。

下一秒,随着季光顺一声令下,战斗开始了,虽然歼灭了大部分敌人,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跑了。他们朝着与腊子口相反的方向去了,我军碍于任务在身,调整好队伍就向腊子口前进,刚刚那场战斗,腊子口的敌人一定会有所察觉,我方行军的时候更加小心了。

果然到达下一个村子时,就抓到了几个敌人派出的探子,经过审问,在前方不远处,有一群敌军潜伏在马路右侧,等着给红军来个致命一击,不料,放出勘察的探子会被抓住,杨成武等人商议后,决定来个将计就计。既然他们想在暗处偷袭我军,那我们就明目张胆地偷袭

首先让一个连队走在最前面,他们穿着从敌人那缴获来的衣服,敌人一见还以为是自己人,直至跟前,都没有察觉,一名战士在不远处,冲着敌人部队丢了一颗手榴弹,瞬间死伤过半,这时才反应过来,但却为时已晚,一支部队就这样被成功歼灭。

9月16日下午4时,腊子口战役正式打响,我军先后发起了多次进攻,出于种种原因,无法向前更进一步,再加上地势险峻,我方兵力无法展开,战斗陷入了止步不前的困境中。敌人猛烈的火力,让红四团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如此下去可不行。

尽管红军部队浴血奋战,可长时间下来,依旧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进展,或者说我们就是在“送人头”,连续几次进攻都失败了,杨成武、王开湘等人心急如焚,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思考接下来的对策。傍晚,毛泽东一行人来到了离腊子口不远的黑多村,立即派人和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并亲自指挥这场战役,毛泽东的到来,瞬间起来了安抚作用,大家都相信一定会赢!

图|伟大领袖毛泽东

他亲自致电二师师长:“陈光同志,请你转告军团长,腊子口是通往甘肃的大门,不论如何,在天亮之前一定要攻下来,不然全军将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对我军非常不利,会让我们进退维谷,今晚就是通往甘肃最关键的一仗,每过半个小时给我来一通电话,汇报战场情况。”

存亡之际毛泽东下令撤退

半夜,正在指挥的杨成武接到了毛泽东的电话:“硬拼不行,必须要智取,可以在‘飞’上面做文章嘛!现在部队全部撤退。”杨成武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战斗,重新部署作战方案,六连决定召开党、团员大会,会议上他们纷纷表示:“坚决夺取腊子口,走上抗日最前线!”

主要作战部署为兵分两路:一路由杨成武率领六连冲正面夜袭,争取夺过木桥。如果夺取木桥计划失败的话,就继续和敌人进行周旋,打持久战,久而久之,敌人心态就会出问题,给他们制造恐慌,扰乱军心,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也不亏。

另一路由团长王开湘率领第一、第二连,想办法绕到敌人后面,趁敌人没有防备之际,展开战斗。仔细看,会发现这两个计划实施起来均不容易,一个跟敌人猛烈的炮火、碉堡火拼,一个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寻找出路,稍稍不小心就没命了,这场仗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敌人的碉堡、炮楼都布置在悬崖中间,第二路计划要想实施,就必须爬上悬崖顶上,然而这个悬崖粗略估计有八九十米,呈八九十度的仰角,峭壁上光秃秃的,没有立足之处,根本就无法攀登,就连当地的人,都没有爬上去过,我们又哪里来的把握呢?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红四团召集全军上下一起献计,大家都为此伤透了脑筋,提出的方案都被否决了,这时候一个廋廋黑黑的小战士说:“首长,这有啥难的,不是很简单的事吗?”话音刚落,众人的视线都转移到他身上,瞧着他的模样,都在怀疑真实性。

面对众人投来怀疑的目光,他大大方方地接受,杨成武也知道此人,名叫“云贵川”,是一个小战士,是有点能耐,但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拿来说大话。厉声道:“军中无戏言,云贵川你想清楚再说话!”脸上隐隐露出了一丝怒气,战士没有辩解,只是试爬给他看。

原来,云贵川是一名苗族小伙,自幼生活在山区里,常常到山上的悬崖上采药,这点难度对他来说是小意思。看到云贵川的能耐后,杨成武立即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太感谢你了!”确实,如今他一人的成败,便决定着这场战斗的胜败!

当即,王开湘、杨成武立即将此事上报,并拟定了初步偷袭计划,最后计划被批准了。上级说:“我相信红四团一定能拿下腊子口!”随后,红四团立即召开了会议,研究具体的作战计划:仍以六连发起正面攻击,吸引敌人视线;第二路攀登崖壁,摸到敌人后方进行偷袭。

图|王开湘

午夜两三点左右,我军重新对敌人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第二路人马悄悄到达了悬崖下面,云贵川肩扛着绳索,朝着八九十米高的悬崖顶端攀爬,期间有几次差点踩空。

终于经过几次失败后,一条绳索从悬崖上放了下来,大家知道云贵川成功了。其他红军战士一个个沿着绳索爬了上去,很快大家都上去了,信号弹腾空而起,杨成武看见后一喜,知道计划成了,他立即命令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杀起敌来也更加有劲了。

总攻正式开始,两方人马相互配合,桥边的战士们跟敌人火拼,吸引敌人火力;山上战士们则负责将敌人碉堡、炮楼、工事炸毁。战士们用力将集束手榴弹丢进敌人炮楼,瞬间那就成为了废墟,之后又解决了几个碉堡,敌人的防御体系基本崩溃。

做到这些,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时手榴弹大多被半山腰的树拦住了,桥上都是手榴弹碎片,敌军以及碉堡一点事没有,在危难之际,山顶的战士们没有一丝犹豫,将手榴弹一个个绑在腰上,往下纵声一跃,跳到了敌人的碉堡内,一声巨响过后……

满盘皆活

事实证明,战士们的牺牲是值得的,防御系统的崩塌,让敌军腹背受敌,一时间自乱阵脚,乱作一团,这下就好打多了。负责正面攻击的战士们,成功突破了守军设在腊子口后面三角地带的防御工事,并一举夺下了弹药库等地,有了这些物资后,我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激战,敌人尽数被歼灭,剩余的也纷纷逃窜。

就这样,在对方的努力下,号称“天险之地”的腊子口最终被成功攻破,打破了国民党企图将红军困在雪山、草地的阴谋,他们想要歼灭红军的计划也彻底粉碎。腊子口这一仗,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原本看起来的“死局”,满盘皆活,这都离不开领导人的正确指挥,以及战士们在背后的付出。

此战过后,我军虽然取得了战斗胜利,但伤亡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毛泽东也为红军以后的去处头疼,直到9月19日,国民党的《山西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阎锡山正率领部队,向陕北红军发起进攻。”这简直就是巨大的好消息,陕北还有一支红军部队,就代表着那将成为 红军部队的希望之地。随后,毛泽东开始和陕北那边的红军取得联系,并朝那里前进……

图|阎锡山

其实,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离不开那位叫做“云贵川”的战士,如果没有他爬上悬崖,我军不可能这么快攻克腊子口,大家肯定很好奇他去哪了,以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定然会记大功一件,可后来却没有了他的消息。

事实上,他在这场战役中就牺牲了,牺牲时只有17岁,他参军也不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立下头等功的云贵川,他的英勇事迹被流传了下来,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1-11-25 03:07:4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5 05:36:1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07:23 , Processed in 0.0094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