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提出大胆计划,让三位元帅惊讶不已,毛主席犹豫很久后同意 2021-12-30 13:39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的“裕仁天皇”宣布对同盟国阵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随之正式结束了,而我们中国在经历了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之后,在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欺压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终于盼来了和平的曙光,终于盼来了发展的希望。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阵营,还是不想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他们就是想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唯国民党独尊”的“警察国家”,一个“唯蒋介石至上”的独裁国家,就是想窃取属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战争胜利果实,让中国成为国民党的“一言堂”。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先是假意和我们共产党以及广大民主爱国人士们谈判,并且和我们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为自己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这种“假谈判,真内战”的伎俩,被当时我们党内从毛主席到普通士兵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我们党依然抱着一丝寻求和平的希望,希望蒋介石能够“良心发现”,能够“浪子回头”。
但是这终归是难以实现的。
1946年6月,国民党私自撕毁了“双十协定”,突然举兵,大举进攻位于河南等地的“中原解放区”,伟大的解放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发兵突然,几乎是用“偷袭”的方式,闪击了我们军队,再加上美国在背后支持国民党政府,给他们送来了大批量的先进武器,所以我们共产党的军队一时之间被打得措手不及,再加上武器装备等“硬件设施”却是技不如人,所以一直都是处于守势,甚至可以说,是被国民党军队打的节节败退。
但是在稳定下来局势之后,经过短暂的相持阶段,我们党的领导人们就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被国民党再继续压在我们的地盘上打了,要打,那也不能在“解放区”的区域内打,要把战火打到国民党的统治区域内,让国民党统治区变成主要战场,也就是要“战略反攻”。
如何“战略反攻”呢?经过毛主席和我们党内的一些“大将”们商议之后,决定了“两路大军,兵分三路,齐头并进”。
也就是刘伯承、邓小平引兵越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区域的腹地,兵锋所指国民党的政治中心武汉和南京;一路领兵挺进豫西,也就是河南省西部,陈毅、粟裕领兵于豫东地区,也就是河南省东部,尤其是在豫皖苏三省交界之处出手,直接让国民党政府首尾不能相顾,若有机会,就可以在这三个省内都扩大我们的“解放区”。
这三路大军,说起来重要性,那无疑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最为重要,但是另外两路大军,也不能小觑,尤其是粟裕领导的“豫东战役”,还真是给我们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大将的谋断
在一开始,我们党就集结了晋冀鲁豫四个省的野战军,共计7个纵队,经过改编,组成了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这两个成建制的队伍,而这两支野战军队伍的任务,就是在中原地区和国民党军队交手,不求取胜,但求把国民党的军队拖在这里,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从而釜底抽薪,让蒋介石制定的“重点进攻”策略无兵可用,直接给蒋介石出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但是,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实在是太过悬殊了,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由晋冀鲁豫四个省野战军,七个纵队组成的两支大军,总数还不超过四十万人,但是我们的对手蒋介石,部署在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却将近百万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以四十万对百万,就算是不求取胜,只求拖延时间,那也不是这么好打的,而且我们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也是宛如一道鸿沟,不说别的,只是制空权这一个问题,就足以让我们党大为头疼。
在当时,我们的飞机数量几乎为零,但是蒋介石麾下的国民党军队由于接受了美国的帮助,已经组成了成建制的空军部队,这种对战,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交手。
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依然顶住了国民党部队的疯狂进攻,以四十万的兵力,冒着漫天的飞机大炮,硬生生地把国民党拖在了中原地区一年之久。
而蒋介石喊完了“重点进攻”,却发现这百万大军都抽调不出来,这顿时让他大为光火,准备继续从南方纠集部队,前来参战,而目前的在中原地区的这近百万国民党军队,只能暂时进入“战略防御”状态。
百万国民党军队,还是在有着美国的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支援的情况下,居然被我党不到四十万部队打的被迫防御了,这也当真是奇事一件了。
此时,毛主席也通过自己从战场上近二十年,由炮火洗礼出来的敏锐战争嗅觉,察觉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机,那就是由粟裕将军领兵继续向国民党统治的腹地突进。
按照毛主席对蒋介石的了解,只要我们的军队跨过河南境内的黄河,进入到了江苏境内,直接指向了南京,那么蒋介石一定会什么都不管,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说,从而让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赶快回去“护驾”,这就给了我们党更多的喘息之机和更大的“操作空间”。
所以,毛主席便直接向粟裕将军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再次分兵,把华野野战军中的第一纵队、第四纵队和第六纵队分离出来,重新编制,组成新的东南野战军,不理河南省境内的战事了,直接一路向东南而去,跨过长江,进入江苏省境内,直接威逼南京,打乱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节奏,让蒋介石害怕,进一步调遣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回援。
但是,这个时候粟裕将军还在前线作战,在得到了毛主席下达的命令之后,粟裕先是思索了一阵,又考虑到了当前的敌我作战态势,直接做出了一个和毛主席部署几乎完全相反的决定——放弃向南京地区挺进,就在中原地区和国民党军队继续打。
只不过以前我们是不求战胜,只求拖延,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把这里的国民党部队给拖疲了,拖垮了,“精、气、神”都给拖没了,其实可以说,这场“拉锯战”,是我们胜利了。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自己手上的军队纠集起来,尤其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两支军队互相配合,直接就在中原地区出手,以开封、郑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围点打援,打大规模战争,打歼灭战,把这里的国民党部队给成建制地一举歼灭。
难以抉择的战机
这样的想法,无疑是非常大胆的,虽然粟裕说的却是有道理,但是战争开始之后,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一旦开战,任何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败局的发生,而且一旦对开封、郑州这种大城市动手,那么蒋介石的支援必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在中原地区的压力一定会大大增加。
所以,在粟裕的这个作战方针提出来了之后,直接让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都瞬间被“震住了”。
一旦我们没能快速拿下开封、郑州,一旦我们没能挡下蒋介石派来的增援部队,一旦外界的那百万国民党部队和开封、郑州的敌人形成了“反包围”的局面...这些问题,任意一个发生了,那都有可能让我们的这四十万人民解放军瞬间毁于一旦。
所以,虽然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三位前线最高的军事指挥也没敢做出什么主张,而是先直接和粟裕一起,把这个作战计划发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在接到了这份让三个前线最高指战员都难以下决定的作战计划后,也是思索了起来,因为就连向来用兵手段堪称“天马行空”,让敌人捉摸不着头脑的毛主席,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打这场如此“大胆”的豫东战役了。
但是经过了再三的比较之后,毛主席还是给前线回了一封电报:“同意粟裕同志的作战计划,由朱德同志为主,先打开封。”
当时,朱德总司令本来应该和毛主席一起在后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为了能打开中原地区的局面,打赢这场豫东战役,朱德老总直接亲身来到了河南濮阳,接手了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部,对豫东战役进行实时指战,以确保这场战役能够“开门见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毛主席的确对这场豫东战役非常看重,并且是抱着一种又想又怕的心态。
想,是想打这场战役,打赢了,那么整个中原地区的局面都能很好的打开,日后和国民党军队的战争中,定然可以事半功倍;怕,是怕打输了,这毕竟是两个野战军,将近四十万的人民子弟兵,一旦输了,对于整个终中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影响都是很大的。
开门红的胜利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同意了粟裕的这个作战计划呢?
首先,就是毛主席对人的信任。
粟裕将军是久经沙场、智勇双全的大将,并且又亲身在战场第一线,那么他得到的信息,一定比自己掌握的要更全面、更实时,他提出来的战机,自己绝对信得过。
并且在中原地区,还有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这三位都是实打实的帅才,但是连他们都没有直接反对粟裕的作战计划,而是让自己做出决策,可见粟裕的提议的确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毛主席可不是蒋介石那种“微操大师”,和蒋介石经常会下达一些“精细命令”相反,毛主席向来都是“用人不疑”的。
再者,敌人虽然来势汹汹,看上去有五六个兵团之众,但是这些兵团却都分属于不同的将领,可以说是互相之间毫无配合,各自为战,甚至到了危急时刻,做出来一些“卖队友”的事情,那也绝对是让人不会感到丝毫奇怪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集中优势兵力先“断其一指”,重创敌人有生力量。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当时虽然已经经过了抗日战争和初步的解放战争,但是战术大多还是以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为主,都是一些想办法怎么以弱胜强的战术,至于这种大规模的歼灭战,可以说我们部队以前从来没有本钱去打这种“富裕仗”,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当然要果断抓住,补上我们党领导的部队大规模歼灭战的空白。
所以,毛主席才会选择相信粟裕,打上这么一场“豫东战役”。
而粟裕果然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带领着华东野战军对开封发起了进攻。
本来,粟裕是想利用开封来“围点打援”的,所以进攻的态势还并不算太猛烈,都是属于“悠着劲”的。
但是,谁知道就这种的进攻,守卫开封城的国民党部队依然挡不住。
当时一共主要有两个旅的国民党部队来守卫开封,总数也有四五万人左右,但是在6月20日,战斗的枪声打响了之后,哪怕面对粟裕部队“消极怠工”的攻势,也不过五天的时间,这四万多国民党部队就直接撑不住了,仅仅不过五天的时间,6月25日,开封直接解放了。
在拿下开封之后,国民党部队果然都疯狂了,直接纠集了四个兵团,前来进攻我们。
面对这种攻势,毛主席和在前线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都觉得战果已经足够了,完全可以暂时撤退,休养生息,以待再次打击敌人。
如果粟裕是个普通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是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完全可以跟着大部队往后一退,这个“大功”,绝对不会少了他的。
但是一个普通的将领,怎么会策划出来“豫东战役”这种大手笔呢?并且粟裕作为这场“豫东战役”的发起者,目前这种战果,完全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看着敌人包围过来的四个兵团,粟裕再次出手了。
在带领着华东野战军的第四纵队、第六纵队,先是通过迂回战、运动战,直接全歼了区寿年的兵团,再趁着黄百韬兵团“初来乍到”、尚未站稳脚跟,而我方士气正盛,直接果断出手进攻了黄百韬兵团,虽然由于解放军战士们的确是过于疲累了,但是依然给与了黄百韬兵团重创,可以说是将黄百韬兵团的一只“胳膊”给狠狠地扯了下来。
一直到这时,这场历经了半个月的“豫东战役”,终于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落下了帷幕,粟裕将军通过手里的20万人,面对国民党至少25万人的封锁和,不仅拿下了开封,还全歼了区寿年兵团,重创了黄百韬兵团,可以说是为我军的战略反攻,打开了一个大好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