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屠杀狼群幼崽,让狼群闻风丧胆,猞猁凭啥被称“杀狼机器”? 2022-01-19 17:02
狼有着敏捷的身手和矫健的身姿,其重量在30-50斤左右,体长为1.5米,有着非常出色的耐力,一天内可奔驰十余公里,因而它们盯上的猎物很少能逃脱魔爪。再加上狼对环境的洞察,因而在捕猎上更是事半功倍。 然而,狼作为凶残无比且懂得团队捕猎的猛兽,却被猞猁压上一头。在同一聚集地内,狼群的发展必将萎靡,这让人很是不解。要知道猞猁的个头小,且独来独往,如何能让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闻风丧胆? 但事实上,猞猁却被称为“杀狼机器”, 即便狼群懂得合力养育幼崽,捕猎上也讲究团体协作,可依旧免不了被猞猁长期打压的厄运,这是怎么回事? 01、猞猁特性 猞猁是一种中型猫科动物,其外观上和家养的猫咪相似,但个头要大上一些,因此猞猁民间也被称为“大野猫”,它们的个头普遍在85-105cm,体重在20-30斤,尾巴短小,四肢较长,毛发为灰褐色,看上去“人畜无害”。 猞猁体型偏小,归类为猫亚科动物,而猞猁又分为3类,如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欧亚猞猁。在这3类猞猁中,欧亚猞猁战斗力最强,为猫亚科中的战力天花板,因而狭义猞猁指的就是欧亚猞猁,为猫亚科的战力天花板。 猞猁作为一种十分凶残的猛兽,是丛林中优秀的猎食者,听觉系统敏捷,几十米外鼠类的动静都被它尽收耳底。不过它除了捕捉小型动物外,也会抓捕狍子等中大型动物。 每当捕捉猎物时,猞猁都会利用周围环境当做掩体,潜伏在猎物可能出现的区域,等目标现身后,猞猁就会突然袭击,并利用尖锐的大爪子、牙齿以及强健的下巴捕猎,从而将猎物杀死。 相比狼群外,猞猁拥有出色的弹跳和爬树能力,因而狼群的团体作战很难对猞猁起作用。但凡遇到危险,猞猁就可爬到树上。而如今,欧亚森林中已很少出现大型猎食者,因而猞猁成为森林中的无冕之王。 02、猞猁为何被称为“杀狼机器” 在欧亚森林中,猞猁和狼群是一对生死冤家,因两者间在生态链中属竞争关系,两者的猎物基本相似,因而在同一片区域内,杀死对手可增加自己存活的概率,因此狼和猞猁见面时必然会展开猎杀,以消灭对手,提高自己的存活率。 然而,猞猁的体型较小,面对成年狼很难胜出,因此猞猁通常是不会主动和成年狼交战,遇到狼群也会躲避。因而,聪明的猞猁就选择狼崽作为下手的目标,尽可能减少狼群的规模。 而猞猁被称为“杀狼机器”,其实还源于白俄罗斯动物学家的一项研究。 学者们在1997-12017年这一期间,对纳利博基森林中的猞猁和狼群进行观察记录,发现猞猁分布密度逐步增多,而狼崽存活率持续降低。 如1999-2011年,猞猁分布密度为0.45只/平方公里,而狼崽存活率为70%;2012-2015年时,猞猁密度为1.5只/平方公里,狼崽存活率为37%;2016-2017年,猞猁密度为2-5只/平方公里,狼崽存活率降至4%。反而,猞猁的幼崽存活率却为80%左右。 从上述数据可见,猞猁在长达20年里对狼群幼崽的猎杀,使得狼群几乎“断子绝孙”,很难壮大发展。而从跟踪记录来看,学者们记录了16起猞猁猎杀狼只的行动,其中5只成年狼也被猞猁猎杀。 而为了避免被猞猁猎杀,狼群曾先后进行3次调整。第一次是将狼崽产在灌木丛旁,并对狼窝改良,但仍无法避免被猎杀的厄运;第二次是狼将狼崽产在洞穴中,并守住洞口,让猞猁无法靠近。不过成年狼外出觅食时,猞猁就会趁机偷袭杀死狼崽。 最后,狼群只能无奈离开森林,毕竟猞猁不敢走出森林,没有了爬树技能,猞猁的死亡率大大增加。可森林外没有食物,狼群只能再次回归森林,并改变生存模式,将狼群幼崽集中起来看护,且分批次狩猎,避免猞猁的袭击,这才摆脱狼幼崽无法长大的厄运。 03、护娃大战中猞猁胜出 面对猞猁对狼崽的猎杀,狼群并非无动于衷,也展开了对猞猁的捕杀和对其食物的抢夺。学者曾观察到4次狼群袭击猞猁的行动,一是猎杀猞猁和其幼崽,二是抢夺食物。 不过狼群虽然能打劫到食物,却很难猎杀猞猁和其幼崽,毕竟猞猁有爬树的技能,且其基本不会走出森林。而猞猁在住所的选择上也十分隐秘,且每个住所会建造3-4个洞穴,以便猞猁藏身。 而除了睡觉外,其他时间猞猁幼崽几乎在树上活动,就算狼发现对方也无动于衷。 此外,学者还发现,公猞猁也会帮助猞猁母子,为其守护并为母子提供食物。而公猞猁的个头明显更大,攻击力更强,可很好的威慑狼只。 正因如此,在狼和猞猁的护崽大战中,猞猁以绝对的优势赢得护崽大战,让狼群闻风丧胆。但如果正面对敌,猞猁并非成年公狼的对手,这足以说明猞猁的智慧和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