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泰山上刻“虫二”两字,一直没人读懂,郭沫若淡然一笑:文人把戏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2022-3-3 02:58:04
标题:
泰山上刻“虫二”两字,一直没人读懂,郭沫若淡然一笑:文人把戏
泰山上刻“虫二”两字,一直没人读懂,郭沫若淡然一笑:文人把戏
2022-02-24 09:30
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五岳之首”,驰名古今,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游览,写诗题赋。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尽显泰山的钟灵毓秀,造化神奇。
千百年来,在泰山上留下了无数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好景当有好诗,文人抒情擅书,泰山石碑上的句句真迹,记录着古人情感的阴晴圆缺。
万古长河,沧海桑田,却有两个字,一直刻在泰山的顽石上,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而这两个字也是别具一格,令后人捉摸不透,愈加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两个字就是“虫二”,是清朝光绪年间济南名人刘廷桂所题写,简简单单的2字,让无数前来瞻仰的迁客骚人不明其理.虫,二分开来看如此浅显易懂,可这放在一起组对却实在令人搞不明白。一直到近代来郭沫若先生到此游览后,才给出了最为人信服的理解。
一代文豪,学识渊博
要说中国的近代文学史,那绝对绕不开郭沫若先生,他的文学地位颇高,曾经与鲁迅李大钊二人齐名。学识渊博,天赋异禀的他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他天生聪颖,具有慧根,且自幼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十分刻苦。
1906年,青年郭沫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嘉定高等学堂。当时的中国暗部势力涌动,大清统治危在旦夕。过去的封建腐朽思想逐渐开始土崩瓦解,为中国人所排斥,先进的民主思想从国外传输到中国。
像郭沫若一样众多的爱国有学识的奋发青年,在这一时期都接受了先进的民主思想的洗礼熏陶。辛亥革命成功凿开了封建制度的坚冰,各种先进思想弥漫开来,郭沫若也趁此机会,大量吸收先进思想,丰富个人才能学识,开阔眼界视野。
在1913年时,郭沫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还远赴日本留学。1919年随着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以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学,罢工,罢市运动,向市政府施加压力。
扭转屈辱外交结局,一时间中外震惊,这场轰轰烈烈的游行示威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当时的青年郭沫若也受运动的感染,深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他立即动身回国,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医学专业。
他和鲁迅一样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当做枪,冲锋在中国思想界前沿,试图唤醒国人良知大义,用以救国救民。
笔耕不辍,救国救民
此后的郭沫若一直笔耕不辍,发表了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文章,深切反思中国内在危机,呼吁先进的中国同胞们团结起来,驱除外虏,恢复中华。
他的很多文章到今天依然活跃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上,那些晦涩深奥的文字,都是郭先生一字一句,反复斟酌,句句泣血的结晶。
一直到1926年,国共合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北伐战争,郭沫若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焦灼的心,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革命分子中去,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大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郭沫若看清了蒋介石的丑恶反动面目,拿起手中的笔杆子,写下了著名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引起轩然大波。国民政府立即下令通缉郭沫若。
之后的郭沫若东躲西藏,开始逃亡,并紧接着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继续从事写作,从抗日年代到解放年代,他始终活跃在文学界第一流的位置上,执笔写下众多讽喻文,讽刺时政,颂扬英雄凯歌。
不止在文学方面,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书法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他是中国新文学界的顶梁柱,掀起了中国文学改革的一股旋风,在当时的郭沫若与鲁迅,胡适,李大钊,巴金等名家齐名,其文学地位可见一斑。
解惑“虫二”,凤月无边
才情不俗,学识渊博的郭沫若也喜欢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早就听闻泰山上无人能解的奇字,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就有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日本学者游览过泰山。
当他们看到“虫二”两字的时候,都露出了不解的深情,平平无奇,可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玄之又玄,他们向同行的中国解说员询问,可最终也没法解释到底什么意思。
在1961年的时候,郭沫若被人邀请登上泰山,解惑这“虫二”二字,郭沫若仔细端详,略为沉思了一会,便淡然地笑了笑,随即就说道:“这只不过是古人玩的文字游戏罢了。”
同行友人纷纷不解,此话从何说起?郭沫若随即解释道:“这虫二实则是风月无边的意思,这是古人在赞美泰山,风月古体字去掉框,不就是虫二吗?”
如此一解释,众人恍然大悟,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这样,古人用风月无边来赞叹泰山风景佳胜,可真是别出心裁,这虫二,也真是难倒了后世人,郭沫若的这一解释流传至今,算是学术界内最令人信服的一种观点。
小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确实如此,对于这“虫二”二字,自古以来就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所代表的仅仅是个人观点罢了。
郭沫若的风月无边的解释是对是错,我们也无从探究,但是这确实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可信的观点。现今我们在感慨郭沫若先生学识渊博的同时,也更加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寥寥几字,却意蕴无穷,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这大概就是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这就是真正的思想文明的卓然之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