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逝世后,给李敏留下8000元钱,还有一台彩电和冰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06:02:1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主席逝世后,给李敏留下8000元钱,还有一台彩电和冰箱                                                         2022-03-23 20:28                    

   李敏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毛主席逝世前几天,尽管父女两人感情深厚,但在主席最后的岁月里,李敏仍不能陪伴在父亲左右。那一次,毛主席躺在病床上,拉着李敏的手,激动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碍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李敏无法多说什么,只能以泪洗面。主席去世后,中央政治局提出了主席的遗产问题,事实上,毛主席并没有亲人留下什么遗产,他给李敏留下的,只有8000元钱,和一台彩电、一台冰箱。
真是个小娇娇啊 1936年,在一个冬日的凌晨,贺子珍突然肚子疼痛难忍,她意识到,孩子要生了,于是,她马上找来警卫员,帮她找一间屋子。
当时,贺子珍还住在毛主席的办公室,警卫员贺清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房间,贺子珍刚刚躺下,就听到了孩童的啼哭声,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出生了。
毛泽东没有意料到,孩子生得会这么顺利,听到孩子的啼哭声,毛泽东笑着走进来:“真快啊,像下鸡蛋一样,一滑溜就下来了。”

由于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别说孩子,母亲贺子珍的营养也是跟不上的,于是,刚出生的小李敏也是又瘦又小。到了第二天,邓颖超、刘英等人前来给毛泽东祝贺,邓颖超怜爱得抱起襁褓中的婴儿:“真是个小娇娇啊!”
一时间气氛热闹起来,大家“小娇娇”叫个不停,毛泽东在一旁略有所思,他想到了一句“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如此这般,“娇娇”就成了李敏的小名。
鉴于革命的严峻形势,李敏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寄养在了延安的老乡家里,不久之后就被送到了延安的一所保育院。
当时的保育院条件,自然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但为了孩子的安全,留在保育院还是最合适的。年幼的李敏,还没有记事,就离开了父母,以至于李敏甚至连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有的时候,同龄的小伙伴会被父母接走过周末,而李敏只能和保育院的叔叔阿姨“相依为命”,尽管她年龄尚小,但也体会到了一丝孤单和落寞。
在李敏的记忆中,对保育院的这段日子印象很深,直到她四岁的时候,才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1937年,贺子珍离开毛泽东到了苏联,1941年李敏坐上飞机到了苏联,从此,李敏告别“无父无母”的生活,开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爸爸的来信 贺子珍共怀孕十次,分娩六次,但活下来的只有女儿李敏一人,1939年,贺子珍10个月的幼子夭折,贺子珍难以接受,整日以泪洗脸,精神状态也是越来越差。
为此,毛泽东才决定将李敏送回母亲贺子珍身边,换言之,李敏已经是贺子珍唯一的孩子了,尽管贺子珍有的时候脾气很差,但对待孩子还是十分用心的。
一次,李敏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当时正是苏德战争时期,苏联的条件也十分艰苦,这种病很可能会要人命,鉴于病情严重,医生甚至都要将李敏推进太平间,而贺子珍一直没有放弃女儿,她用她所有的一切去换取一点牛奶,给女儿喝。
或许是贺子珍的努力感动了上苍,李敏竟然奇迹般活了下来。在苏联的这段时间,是李敏最开心的时候,这里不仅有妈妈,还有两个哥哥毛岸青、毛岸英。
1943年,李敏在苏联的一所国际儿童院上小学,两个哥哥对他也是十分疼爱,8岁的孩子,已经记事,也有了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李敏就会犯嘀咕,既然有了妈妈,为什么没有爸爸呢?母亲很少谈及爸爸,以至于李敏都认为她没有爸爸。

在儿童院的礼堂里,挂着很多伟人的画像,比如斯大林、列宁,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主席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
在学习的时候,老师也会时常提起他们革命征程,在小李敏心中,毛泽东是国家的领袖,是伟大的英雄。一次,哥哥毛岸青和妹妹李敏在礼堂闲聊,就提到了爸爸,毛岸青指着对面的画像,问道:“你知道他是谁吗?”
李敏马上回道:“当然知道,他是中国的领袖毛泽东。”
毛岸青有些意味深长地说:“他也是我们的爸爸。”
由于李敏离开父亲的太长,而且在异国他乡住了这么久,对小时候的印象早已淡忘,“你瞎说,不可能,我没有爸爸。”李敏有些执拗地说。

“我没有瞎说,他是我们的爸爸,是爸爸把我们送到苏联学习的!”
经过哥哥的耐心解释,李敏才逐渐接受了这个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实,中国伟大的领袖,竟然是她的爸爸。从此之后,李敏时常来到礼堂,盯着毛泽东画像发呆,在画像前,他们面对面,而事实上,却是隔着千山万水。
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回到了中国,在哈尔滨居住,李敏长时间不说中文,都几乎不会说了,所以到了哈尔滨还要重新学习中文。
到了中国,李敏就离着父亲毛泽东更近,加之在贺子珍妹妹贺怡建议下,李敏和贺子珍分别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李敏在用俄文,在信中写道: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我才好回到您身边。”
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将精力全部投身到革命事业,对家庭和孩子无法顾忌周全,很快,李敏收到了毛泽东回信:
“我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赶快回到爸爸身边。”

收到爸爸的来信,李敏兴奋不已,她迫不及待想要见到爸爸。1949年5月的一天,李敏终于见到了阔别8年的爸爸,贺怡拉着李敏的手,对毛泽东道:“您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
随后,李敏看到了和画像中一模一样的毛泽东,毛泽东满面堆笑,李敏飞扑向爸爸的怀抱,毛泽东抱起女儿,亲了又亲“我的小娇娇!”
这段在香山的日子,是李敏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总会带着女儿去散步,和她聊天,教他古诗词,由于毛泽东心中对女儿有所亏欠,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对女儿也是疼爱有加。
事实上,已经十几岁的李敏还没有个正式的名字,大家都称呼其小名“娇娇”,小的时候还没有什么问题,到了中学,李敏需要一个名字了。
那天傍晚,晚饭后,毛泽东照常带着女儿散步,毛泽东亲切地道:“娇娇,爸爸给你取一个新名字,好不好。”
“我有名字,我叫娇娇。”
“娇娇是上中学时候的小名,上中学了,爸爸给你取一个新名字。”

打开论语,毛泽东指着一行字,读了起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的意思,有勤勉、聪慧、敏捷的意思。
“你的名字就叫敏,不过不一定要毛敏,可以叫李敏。”
“哥哥们都姓毛,为什么我不姓毛呢?”李敏有些诧异地说。
事实上,毛泽东给女儿取名李敏,也是在保护她,毛泽东曾经换名毛润之、李得胜等很多名字,为了革命,为了工作和安全,中央领导人都曾改名换姓。
李敏对爸爸的解释似懂非懂,但李敏也明白,这个名字是爸爸对她的爱和希望。
最后三次见面 1959年,李敏在读书期间,结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孔令华,孔令华比李敏大一岁,还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小学的时候,两人就同学。
等上了高中,两人从相知到相爱。对于女儿的恋爱问题,毛泽东当然是要过问的,一次,李敏回到家,毛泽东笑呵呵地对女儿道:“小孔的父母是谁,在哪里工作啊?”
李敏不知道爸爸已经知晓了他们的恋情,支支吾吾:“这,我还没有问过。”
不久之后,孔令华将家庭情况告诉了李敏,李敏转达给了父亲毛泽东。
“原来是小孔的父亲是孔令洲将军,熟悉,熟悉。”暑假的时候,李敏将自己的男朋友,带回了家,毛泽东对这位未来的女婿十分满意,随即也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在征求贺子珍的意见后,两人就结婚了,1959年,毛泽东亲自在家中,为小两口主持了不太隆重的婚礼,并拿出自己的400元钱,为他们摆了3桌酒席。此后,李敏和丈夫都住在中南海。
不同于父母相对不幸的婚姻,李敏的婚姻很幸福,婚后一年,李敏生下一个男孩,鉴于之后复杂的形式,在1964年,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搬离了中南海。

在此之后,李敏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但李敏仍有时间就会来看望父亲,尽管她是主席的女儿,但想要进中南海却是越来越难,直到她的通信证都被收走。换言之,李敏想要再看望毛泽,几乎不太可能。
从毛泽东患病开始,到去世,李敏也只看望过三次。第一次,是陈毅元帅去世的时候,毛泽东坚持参加了在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追悼会完毕后,李敏见到了父亲。
毛泽东拉直女儿的手:“娇娇,你以后要常来看我,为什么不来看我。”李敏并非不想去看望父亲,只是有些人不想让她见,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李敏也只能暗自神伤。
第二次是李敏接到了父亲病重的电话,可等李敏到了中南海,却只能匆匆见上一面,毛泽东的病情越来越重,李敏焦急万分,却又无能为力。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主席去世前几天,李敏执意要见父亲,经过重重阻隔,才终于见到,毛泽东拉女儿的手,缓缓地道:“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李敏看着说话都已经很吃力的爸爸,心如刀绞,她多想在床前尽孝,她多想一直陪着父亲,可情况不允许,几天后,李敏本以为爸爸的病情会好转,却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8000元、一台彩电、一台冰箱 虽说毛泽东对子女也十分严格,但对待李敏,在大多数时间内都是十分慈爱的,一方面,他见女儿的此时的确不多,另一方面,他对贺子珍和女儿有所亏欠。
毛泽东将全部精力,都给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所以,他无暇去顾及自己的家庭。在建国初期,条件还是很艰苦的,中国已经打了100年仗了,百废待兴。
在那个年月,想要吃顿肉都极大的奢侈,就连主席也不例外,李敏和丈夫想要买点肉,毛泽东只能从自己的份额里面挤,绝不允许他们拿着主席的名义去买肉。

1981年,中央办公厅找到了李敏,说在主席那里还有给她的遗产,虽说李敏是主席的女儿,但在李敏看来,她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她对中央办公厅的同志说,只要主席给她的那一份。
最终,李敏拿到了主席给她留下的8000元钱,和一台彩电和一台冰箱。主席对家庭,对亲人,从来不搞特殊化,所以李敏和丈夫的生活同样清苦,他们靠着工资生活,每日洗衣做饭,教导子女成人。
或许在李敏想来,她最难过的就是,没能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在床前尽孝。最让李敏安慰的,就是她的小家庭十分幸福,女儿孔冬梅曾经说过:“母亲虽然经过不少苦难,但她非常爱自己的家庭,一辈子相夫教子,贤惠温柔。”

毛泽东给予人民的是独立、解放、安定的生活,在毛泽东的谆谆教诲下,李敏也更加明白,要尊重生命、严于律己、融入群众。尽管李敏在父亲最后的日子中无法陪伴,但作为主席的女儿,李敏一直因此而自豪。(文/九鱼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15:54 , Processed in 0.0078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