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的“六个黄金时间段”,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 精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4 02:06:4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教育孩子的“六个黄金时间段”,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 精选                                                         2022-05-03 19:57                                       

                                       

作者:吴漾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养儿育女,看似是生命供养生命的过程,恢弘又伟大,实则是渗透到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滋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六个黄金时间段”,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对孩子的成长却至关重要。

01

起床时,父母的耐心

孩子起床,是每天都要经历的事。
孩子赖床、起床气,一直是许多亲子之间每天必须经历的“较量”:
  有的父母采取“暴力式”,几声“全名”大吼,夹带着“快起床了,要迟到啦”的催促;
  有的父母使用“温柔式”,拉着孩子的耳朵,一直喊“起床啦,上学啦”;
  也有的父母“艺术”氛围比较浓,将音乐调到最大声,孩子在一片轰隆隆声中烦躁的起床。
曾有科学家提出一个叫“睡眠惯性”的概念,指的是:
人在被唤醒后,立即出现的暂时性的低警觉性、迷惑、行为紊乱和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
简而言之,起床时,出现的懒床、起床气是人的本能。
一日之计在于晨。
起床时的心情,决定着一天的状态。
希望孩子顺利起床,在养成良好生活的同时,父母也可以使用一点小技巧,比如:
每天提前10分钟叫孩子起床,给孩子懒床和缓冲的时间,不至于担心迟到而焦虑;
先帮孩子拉开窗帘,让光线慢慢唤醒孩子,再温柔地揉搓孩子的身体,帮助身体苏醒。
用美好的早晨,打开孩子幸福的一天。

02

学习时,父母的做法

最近,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小区被“静态管理”,大人停工,孩子停学。
越是非常时期,越能检验家庭教育的效果。
而孩子的学习态度,则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为了孩子的学习,父母投入财力、精力,却心力交瘁,不如人意。
反观那些在学习上自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似乎抽到了“报恩的孩子”的好牌,不费吹灰之力,孩子便能自觉学习。
事实上,在孩子的学习上,父母大多用力过猛,将原本属于孩子的事,在无形中转嫁成自己的责任。
父母需要转变的观念是:
  从小培养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关键;
  给孩子安静的环境,是学习的基础;
  父母始终保持自我提升的自觉,是孩子自觉学习的榜样。

03

枯燥时,父母的陪伴

钱钟书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尤其是对孩子的陪伴上。
在女儿钱瑗的成长中,他就像一个“小玩伴”:
  他会在女儿的肚子上画鬼脸、脸上画胡子;
  也会在被窝里放各种玩具,等女儿睡前收获惊喜;
  还会用大辞典做底、用板凳做城堡的围墙、用皮鞋做顶、用女儿的书包当怪兽,给女儿搭建起人造的“城堡”和“怪兽”。
脑海中,每每想到这样的画面,便不禁感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孩子的玩具、游乐场所屈指可数,幸福感有时候却比现在来得容易。
是现在的孩子太难教吗?
一位心理治疗师给出了答案:
一旦物质丰富了,人在处理事情时就会简单地用物质来解决了,而忘记了用心。
花钱养育孩子的方式盛行,现代家庭中,有太多孩子是在电视、手机、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
好不容易等来的互动,不过是“人在朝营心在汉”的三心二意。
用心的陪伴,孩子感受到的是关注与温情;物质的陪伴,孩子体会到的是冰冷与不满足。
父母的高品质陪伴,才是教育的奢侈品。
看似堆得满满的物质满足,给孩子带去的却内心需求的越来越匮乏。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相伴时,情感的交流,从小到大,没有挖掘生活趣味的引导,遇事唯一的方式,便是用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人生路漫漫,生活从来没意思,有意思的是人自己。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父母要懂得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意思,陪着孩子一起,发掘和创造生活的乐趣,成为心态积极、思想有趣的人。

04

吃饭时,父母的话语

一家人一起吃饭,几乎是普通家庭每天都在做的事。
然而:
  有的家庭,吃饭就是“批斗会”,父母批评孩子,夫妻相互诋毁;
  有的家庭,餐桌就是“会议桌”,父母做报告,孩子听得耳朵起茧;
  还有的家庭,明明是一家人,吃饭时,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沉默不语......
虽然在传统教育中,有“吃不语”的家规,但是,一个家庭吃饭时的氛围如何,也揭露着这个家庭成员背后的关系。
在现代家庭中,白天父母上班、孩子上学,晚上父母做家务、孩子学习,能够交流沟通的时间,只有餐桌上的点滴时光。
此时,父母孩子一起,围坐桌旁,孩子感谢父母的艰辛与美食,父母倾听孩子的经历与体会,一道亲子之间理解与尊重的桥梁就在一食一饭之间架起来了。
父母想要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就要学会抓住每个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
吃饭时,就是一个亲子沟通的良机。
脱下父母高高在上的外衣,像朋友一样,吐槽委屈,分享八卦,倾听心事,拉近彼此。

05

犯错时,父母的态度

一部法制纪录片中曾有这样一个案例:
  弟弟趁姐姐睡着,偷偷转走了姐姐的2万元钱。
  姐姐一气之下,直接报了警。
  当警察将弟弟抓获时,弟弟穿着新买的衣服,正悠闲地吃粉,而从姐姐那里偷转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在审讯过程中,弟弟不仅没有觉得自己偷拿姐姐的钱,是属于犯法行为,而且大方承认,曾多次偷拿父母的钱,最多的一次是7000元。

然而,父母每次知道后,也只是口头教育而已。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态度。
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优秀的父母,总是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孩子走正途。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 “孩子犯错,是自我探索,也是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这句话,应该一分为二的地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犯错。
有些错,是 成长性错误,属于成长与探索区域。
有些错,则是 认知性试探,属于道德与认识区域。
成长性错误,父母可以大事化小,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通道。
认知性试探,父母则需要引起重视,真正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化解的方法,纠正孩子模糊的认知,让孩子走上正道。

06

被欺负时,父母的立场

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得不经历社会与人性的磨砺。
“被欺负”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但凡孩子走出了家庭,便有可能受到外界的侵犯,当孩子第一次遭到外界的侵犯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对孩子说:打回去;
  责怪孩子:怎么这么没用,总是被人欺负;
  还是询问孩子,有没有受伤;
  亦或是耐心地了解背后的原因,适当开导;
  再或者,拉着孩子一起,冲到那个孩子面前,以牙还牙?
实际上,孩子被欺时,他怎么应对,取决着于父母的立场
当孩子被欺负时:
  你告诉他“打回去”时,是否预判过他的实力与勇气;
  你责怪他“没用”时,是否考虑过他内心的委屈与不安;
  你告诉他“小朋友也不是故意的”,是否了解过前因后果;
  你拉着他冲向对方面前,有没有想过他们未来如何相处。
被欺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和他站在一起,成为他的后盾,而不是坚硬的钢刀。
而父母需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主动去欺负他人,也要有不被人欺负的獠牙。
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被人欺负,不是自己的错,更不是自己无能,受到欺负,一定要回家告诉父母,而且父母一定会坚定地支持自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8:49 , Processed in 0.0091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