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上方惊现黄金洞,勘察队冒死进入,揭开背后隐藏的千年秘密 2022-04-24 11:12
在三峡夔门赤甲山崖壁的中央,有着一个神秘的黄金洞,相传在洞中藏着诸葛亮的八卦图和刘备的雌雄双股剑,以及无数的金银珠宝。 谁要是找到这个黄金洞,便可以富可敌国,然而,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人能够进去,直到2016年的时候,国家地质勘测队做足了一些准备,这才终于揭开了这神秘洞穴的真面目。 那么,这个洞穴里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传说中的那些宝物又会不会存在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三峡黄金洞之谜。 一、瞿塘峡,黄金洞 黄金洞所在的位置,是位于夔门的绝壁之上,洞口距离水面至少有300米左右,距离山顶至少也有百米距离。 千年来,有过无数的人想要进洞一探究竟,却都无功而返。他们不是找不到洞口,而是根本进不去,明明是近在咫尺,却好似远在天边,因此,关于这个洞的传言就越传越神。 然而,这个洞穴并没有大家传说的那么神秘,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见过。那就是在咱们的十元纸币的背面,就有着那个洞穴的存在,只不过很少有人会注意到。 洞穴所在的夔门属于瞿塘峡,瞿塘峡虽然是三峡之中最短的一个,但是却最为雄伟。它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因为有了黄金洞的传说,瞿塘峡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古代,有着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为它题过佳句。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瞿塘隘处真重险,勾漏坡前又一滩。” 除了这些文人墨客,当地也流传了不少关于黄金洞的传说,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数公孙述的藏宝之地了。 二、传说的藏宝之地 公孙述,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在西汉末年时,曾担任天水郡清水县的县官,后王莽篡汉自立,他又被新朝任命为蜀郡太守。 而后王莽病故,天下英雄割据一方,公孙述也于公元25年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定都成都,并且在这天府之国建了一座城池,名曰“白帝城”。 说到白帝城,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个咱们后面再说。 先说这公孙述称帝之后,靠着天府之国的底蕴和自己爱民如子的政策,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爱戴,但有人看不下去了,谁呢?就是东汉的皇帝刘秀。 这天下怎么能有两个皇帝,刘秀得知公孙述在蜀中称帝之后,便派人前去围剿。公元35年,刘秀派大将岑彭攻占了白帝城,一直打到了垫江一带。 哪怕白帝城被攻陷了,公孙述也没有放弃抵抗,派出刺客将岑彭暗杀。刘秀一看这公孙述命还挺硬,便再次发兵,派吴汉率兵,直逼成都。 这一回公孙述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跟吴汉正面对决的时候,直接被扎了个透心凉,当天晚上就撒手人寰。 随着公孙述的离世,他的王朝也就此覆灭。他的人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当地人民的心中,后人为他在白帝城建了一座白帝庙,白帝城也成了祭祀他的地方。 回看公孙述在蜀地盘踞十几年的经历,很多人都觉得他肯定有着一笔巨额的财富,甚至还有人传出了一种说法。 当初刘秀大军压境的时候,公孙述为了留有后路,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全部都藏着夔门的一个山洞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靠着这笔财富东山再起。 而这个山洞,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黄金洞。除了公孙述的宝藏之外,还有人传言,在那个黄金洞里,还藏有诸葛亮的八卦图以及刘备的雌雄双股剑。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公元223年,刘备于夷陵之战被东吴重创,败退到白帝城便一病不起。随后他找来蜀中重臣李严,以及丞相诸葛亮,托孤后便撒手人寰。 他的配剑雌雄双股剑相传就留在那黄金洞中,除此之外,还有诸葛亮在此摆过的八卦阵图,也被收藏于洞中。 三、巴人的传说 就在公孙述和八卦图的传说还没有得到证实的时候,民间又流传起了另外一种说法,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被灭国之后,有一批幸存者逃到夔门,躲进了山崖上的洞穴,直到被困死其中。 这个巴国,相信很多人可能还不熟悉,它是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巴人最早在夏朝的时候建立巴国,国都定在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到丹山(今四川叙永)。 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国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 据历史记载,巴国的人们信奉占卜,崇尚巫教,民风古朴自然,情感表达直白,具有豪放、率直的文化性格。 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被秦国灭国之后,国王带着仅存的人民逃到了如今的瞿塘峡一带,为了躲避追兵,无奈之下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洞穴。 那时候的秦兵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当即下令将洞口封死,国王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人民不停地往里钻,走了许久,终于看见了一丝曙光。 就在他们以为有了生路的时候,却发现那边的洞口之下,是万丈深渊。就这样,进退两难的巴人,只好生活在这洞中,最终灭绝。 而就在巴人消失灭亡之后,就有不少人说,他们逃亡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财宝,就藏在黄金洞中,这种说法越传越广,多年来,有着无数的探险家想要去寻宝,却全都无功而返。 四、历年去探险的结果 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探洞是在1939年,那时候冯玉祥将军带兵出川抗日,路过瞿塘峡时,在当地听说了有关黄金洞的传说。 想要弄清楚真相的冯将军,便派人系绳索于腰间攀岩而上,试图进入黄金洞中。但是他们低估了黄金洞洞口的高度,士兵们尝试多次都没能到达,最终冯将军也只好将此事暂时搁浅,先行带兵出川抗日去了。 冯玉祥将军的探洞失败之后,人们依旧前赴后继地跑去尝试,但一直都没有人成功。直到1958年,有一位名叫杨文平的村民,在上山采药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黄金洞的洞口。 在洞口处,杨文平听到里面传来了阵阵的鸟叫声,好奇心爆棚的他便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洞内。可他刚走进洞里没多久之后,就发现了惊人的一幕。 洞内摆放了好几口棺材,地上还零零散散地有着一些青铜器,看到这一幕的老杨瞬间就不淡定了,顺手捡起几个青铜器和一把青铜剑,就连忙退了出去。 他的这次探洞之旅,虽然惊险,但还算是颇有收获。他带回来的那把青铜剑,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见证古代高超工艺水准的瑰宝。 当时著名的巴蜀文化学者童恩正,根据杨文平的探险经历,创作了小说和电影剧本《古峡迷雾》,讲述了巴国灭国之后,巴国国王逃进黄金洞后又神秘失踪的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1994年初的时候,我国联合俄国组建了一支勘探队,尝试着去探寻黄金洞的秘密,但那个时候却因为一些困难而半路夭折。 直到1998年,由中国、英国、爱尔兰三国组成的探险队才从崖顶成功进入了黄金洞。这一次的探洞,他们运用了最先进的SRT技术装备,花费了将近六个小时才进入了洞中。 当他们看到洞内的景象时,无一不感到震惊,那满地的白骨,散乱的棺木,以及杂乱无章的古代兵器和生活器皿。 最引人注意的,还得是洞壁上模糊不清的文字和绘画,看不出是何时何人所做,探险队在洞中寻找许久,都没有发现传说中的宝藏,这让他们大失所望,最终也只能就此返程。 五、最近的一个深入探洞,发现了黄金洞的最终秘密 2016年,我国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探险队员、无人机操控团队、当地文俗专家以及央视记者组成的探险队,希望能够彻底地查明黄金洞的秘密。 做好进洞前的规划,探险队驾船环绕了山体四周,寻找了一处最佳的进洞位置,并画出了路线图。 专家们发现,这洞口距离水面,足足有263米,想要从水面一点一点地爬上去,这几乎不可能做到,于是,探险队觉得转变思路,从山顶向下降落。 众人在向导的带领下,踏上了一条前往山顶的小路,这条小路宽度不过50厘米,勉强只能一个人缓慢通过。 “大家都注意安全,慢慢过,不着急啊。” “前面再走一段路就到那个小平台了,到了小平台就离洞口不远了。” 随着探险队最后一人的通过,探险队全员到达小平台,专家们直接架好设备,先是派出无人机勘探洞口的具体位置,再观察一下洞口附近的情况,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探险队便决定动身进洞。 平台所在的位置,距离洞口还有着将近100米的距离,队员们下洞的环境险峻异常,四周无依无靠,而且峡谷之中风力极其猛烈,稍不注意,人便会跌入无底深渊。 为了安全起见,队员们不断调整绳降方向,随着距离的不断缩短,洞口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但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洞口的上方有着一块凸出的岩石,队员们无法继续垂直下降。这个时候,探险队利用无人机为下降的队员提供了一种进洞的方法。 那就是先从洞口的右侧往下降,到达了洞口右下方后,再向左横移,到达洞口正下方,最后再往上攀登,直到进洞。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动,探险队终于到达了黄金洞的洞口,就像多年前那些探险队看到的一样,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就是几口悬棺。 由于时间的久远,这些个棺材早就已经腐烂,只剩下一些残木。队员们接着往洞内前进,就发现一个人形状的狭小洞口,这洞口看起来仅能一次通过一人。 队员们没有办法,只好低着头弯着腰,一个跟着一个地往前走着。他们发现,每走几步,就会发现地上有着几根白骨,虽然探险队的队员是专业的,但是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还是有一些发怵。 “你们在后面走的时候都小心点,不要踩到骨头。” 走在最前头的队长叮嘱着后面的队员,他们就这样猫着身子走了将近30米,终于到达了尽头。队员们看着这满地的白骨,猜测这很有可能就是逃难到这里的巴国人,除了白骨,他们还发现了不少的巴蜀图语。 这所谓的巴蜀图语,就是由虎形纹、神树纹、眼形纹、手形纹、心形纹等符号组成,它并非是一个纹路就等于一个字,而是几个纹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字,因此被称为“图语”。 由于巴国的历史太过久远,现存的资料不够,专家们还不能完全的破译这些图语。虽然在这洞里没有发现传说中的宝藏,但是根据先后发现的青铜剑以及巴蜀图语,都可以证明,巴国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不过,关于这里是巴国人最后的逃亡避难所的说法,却不是特别的可靠。因为就目前发现的证据而言,并不足以证明,而巴国人本身就有将棺木葬于峭壁之上的习俗,这个地方与其说是逃亡避难所,还不如说是他们放置棺木的洞穴。 故事说到这里,夔门黄金洞的秘密算是被彻底解开,这里既没有公孙述的宝藏、也没有刘备的雌雄双股剑、更没有诸葛亮的八卦图,有的只是巴国人留给我们后世的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