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养12个孩子只活了6个,去世后,遗孀居无定所,傅抱石有多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03:53:2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生养12个孩子只活了6个,去世后,遗孀居无定所,傅抱石有多穷?                                                         2022-05-13 13:50                                       
                谈及近现代中国画,傅抱石先生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仅就先生改良于石涛树木画法而独创的“抱石皴”,近百年来无人能及。
傅先生山水画皴法独绝,大气磅礴,大师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分和刻苦,其实更离不开贫困中遇到的两位贵人。

画艺伯乐
傅抱石原名傅瑞麟,祖籍江西新余,1904年10月出生。家贫,其父傅聚和,以修伞为业,入不敷出。童年的傅抱石几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八九岁就进了瓷器厂做工。聪明好学,对绘画有着天然喜爱的他,积极地跟着师傅学习,从而打下了最先的绘画基础。
1921年,17岁的傅抱石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开始系统地学习金石书画。学习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传统山水画中,只有清代石涛的笔墨,得真山真水,得自然灵气。傅抱石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理念更是大加赞赏,遂自刻石涛上人“我用我法”画艺名句印章,并用“抱石斋主人”作为别号,表达自己对石涛艺术理念的崇拜和追求。凭着天生的聪慧和刻苦,毕业不久的傅抱石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

1930年代初期,已经在江西省立一中任教的傅抱石,有缘拜会了带学生来庐山写生的画坛名家徐悲鸿。徐悲鸿看了傅抱石的绘画和篆刻后,大为赞赏,认为他的绘画将来必然自成一家,前途无量。随即建议他到欧洲游历,开阔眼界。怎奈傅抱石生活上已是捉襟见肘,囊中更是羞涩不已。
徐悲鸿随即面见江西省主政官员,举荐这一难得的人才,然而主政者对此并不感兴趣,勉强答应拨付的经费,远远难以支付傅抱石欧洲之旅的费用。不得已而取其次,经傅抱石斡旋之后,江西省政府以考察和改良景德镇瓷器的名义,公派傅抱石到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留学。留学后期,傅抱石的生活费用更是难以为继,后来还是由徐悲鸿先生帮忙筹措。
傅抱石在东京帝国美术学院留学时期的导师金原省吾先生,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对这位勤学又有着艺术天赋的学生非常喜爱,除了课堂上的悉心教导,金原先生又让傅抱石观摩了学校馆藏的石涛绘画真迹,这让傅抱石大开眼界,受益良多,画艺突飞猛进,尤其是山水画更是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终于在1940年代初期,傅抱石先生改良石涛树木皴法,创造了天下独绝的山石皴法——抱石皴,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历史地位。徐悲鸿称赞傅抱石的山水画“使中国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画坛泰斗张大千更是不吝誉美之词:“开千余年来未有之奇,真圣手也!”

红颜知己
1928年,傅抱石受聘于江西省立一中,任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艺术科教员,主讲中国画、篆刻和中国美术史。
就教于江西省立第一中学的傅抱石,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绘画艺术进程中的第一位贵人,也是自己艺术和人生中的红颜知己。
预备铃响过,身着长衫,头戴礼帽,脚穿圆口布鞋的傅抱石夹着公文包,平缓地走上讲台。形容清瘦俊朗的傅先生,笑容可掬,亲切随和。
跟学生互致礼仪之后,傅抱石准备上课。
傅抱石刚在黑板上写下了课堂学习大纲,突然遇到了急事,跟学生致歉之后,快步离开了教室。当他回到教室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笑嘻嘻地盯着他,几个学生齐声说:“先生:您最后那个字写错了!”
傅抱石回头仔细一看,果然,刚才离开教室之前写的最后一个字,少了一笔。
傅抱石莫名其妙,他清楚地记得,刚才那个字分明是自己写好之后才离开的呀!他立刻意识到,这肯定是哪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搞的恶作剧。孩子们的嬉笑和众人的目光告诉他,搞这一闹剧的极有可能就是坐在前排,捂嘴笑出眼泪的那个俊俏女生。
不出所料,果然是这个名叫罗时慧的女生,趁傅抱石离开教室的机会,偷偷把他写在黑板上的那个字,擦掉了一笔。
傅抱石记住了这个外表文静,实则活泼调皮,甚至还有点儿小坏的小丫头。

随后,罗时慧多次故意迟到,故意答错简单的问题。此时的傅抱石已隐隐感觉到,这个调皮的小丫头的种种“出格”,并不是故意捣乱,不是讨厌自己,不是不喜欢自己的课,丫头的举止,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引起他的注意。
傅抱石授课,有意避开满堂灌的照本宣科,传统技法讲解之后,他总想办法带他们走到课堂之外,参照实物写生。
夏天,他带学生到湖边观察荷花,然后布置荷花绘画。荷花画好之后,罗时慧停下笔,说我不会画荷叶,请求傅抱石示范。画完,傅抱石叫学生们来观摩,罗时慧趁机说:“先生,画还没题款呢!”傅抱石哦了一声,挥笔在画上写下了“罗时慧画荷花,傅抱石补茎叶并题。”
放学后,罗时慧手捧两人合作的《荷花图》,在他们写生的百花洲湖边,“巧遇”了路过的傅抱石。
傅抱石笑着问她:“你的荷花画得很好,为什么不画荷叶?”
罗时慧俏皮地盯着傅抱石:“我要是画完了,你就没事可做了呀!”
罗时慧把傅罗两人合作完成的《荷花图》,请人装裱,悄悄地、美美地挂在了自己的闺房里。
日久天长,傅抱石也感觉到了罗时慧对自己的那份超出了师生之外的情愫。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傅罗二人的感情确立,罗时慧决意“非抱石不嫁”之后,虽然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但却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一是年龄悬殊,二是傅抱石太穷了!
此时的傅抱石虽然受聘任教,有了固定的收入,但是微薄的薪水除了支付母亲的医药费用之外,剩下的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罗时慧的父亲担心从小衣食无忧的女儿承受不了婚后的贫困。
罗时慧极力夸赞傅抱石的才情,夸赞他的人品,固执地劝说父亲,甚至和父亲大声争吵,然而父亲罗鸿宾始终不为所动。生母虽然支持女儿的选择,但作为三姨太的她,毕竟人微言轻,因此也无可奈何。
罗时慧非常聪明,她向傅抱石献计:傅罗二人“迂回作战”,“后院放火”。根据大妈二妈的性情爱好,由她出钱,让傅抱石出面,购买礼品或邀请他们游乐,从物质上“腐蚀”,取得她们对傅抱石的好感,然后再由她们吹枕头风。
这一招儿果然奏效!罗鸿宾最终在家中设宴,正式邀请傅抱石来罗家做客。据《傅抱石传》记载,罗时慧先生晚年曾幽默地说:“这叫外围各个击破,主堡全力攻之。”
到罗家赴宴的傅抱石此时已经明白了罗鸿宾宴请他的用意。宴会上,傅抱石给罗鸿宾敬酒,郑重地说:“伯父,请您答应我和时慧的婚事。日后我们不一定过得富贵,不过时慧也不是贪图富贵的人。但请您放心,我会一辈子善待她!”
罗鸿宾接过酒杯,又伸手递给傅抱石一杯,两个人的酒杯碰到了一起。
罗鸿宾示意其他人也都把酒杯端起来,众人欢欢喜喜,一饮而尽。
罗时慧送傅抱石出门,趁着酒兴,傅抱石吟唱:“乾坤已定,钟鼓乐之!”罗时慧挽着傅抱石的手臂,斜偎着他的肩膀,轻声吟诵:“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子兮善窈窕。”
“哈哈哈哈!背错啦!”傅抱石哈哈大笑。罗时慧也格格地笑出了声——她故意把《山鬼》里的这句“子慕予”背成了“予慕子”。

罗时慧的父亲罗鸿宾,出身南昌富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曾任民国税务局长和法院院长等职,文史修养也很高。其实他对傅抱石的才情和人品也都是非常赞赏的,之前已经在女儿的建议下,聘请傅抱石做了两个儿子的家庭教师。早先不同意女儿嫁给他,只是因为傅抱石太穷,担心女儿会跟着他受苦。这次在家宴请傅抱石,实际上就是已经同意把宝贝女儿的终身托付给他。
傅罗二人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1930年春节,两人在南昌举行了婚礼。这一年,罗时慧19,傅抱石26。从此,罗时慧不离不弃,跟傅抱石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即使在最困难的抗战后期,仍然跟随傅抱石一路颠簸,远赴重庆,蜗居在金刚山下,给予傅抱石精神上的极大安慰,使得傅抱石在这一时期能够能静下心来,搜尽金刚坡奇景,打下了大量草稿。也是在这一时期,傅抱石先生创造出了最为符合本地山石特色,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绘画技法——“抱石皴”。
跟沈从文遭到张兆和“固执的拒绝”,仍然“固执地”苦追张兆和的师生恋不同,傅罗恋中,罗时慧一直比较主动。首先是她对傅抱石的才情倾慕不已,继而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恋。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罗时慧都给予了傅抱石极大的支持,使傅抱石摆脱了出身贫寒的自卑,坚定了他对真爱的追求。

傅罗二人结婚后不久,校务通知傅抱石,说教育局发文,称有学校老师联名举报傅抱石不宜再做教育工作,教育局要求学校按照程序辞退傅抱石。这对刚刚有了稳定收入的傅抱石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至于个中原委,一说是因为傅先生娶了自己的学生,有伤风化;一说是有人嫉妒傅先生的才华。第一条理由似乎根本站不住脚。因为那个时代师生恋相当普遍,鲁迅、沈从文、徐悲鸿娶的都是自己的学生。
傅罗二人生性低调,不愿辩驳,所以具体情节也就没人知道的更多了,因而傅抱石先生当年的被举报事件,最终也成了一桩悬案,事实是举报事件导致傅罗二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不久,困顿中的傅抱石得遇伯乐徐悲鸿,有志出游的傅抱石却遇到两难的境地——母亲的肺病成了他远游的羁绊。此时的罗时慧完全理解傅抱石的心情,珍惜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对丈夫鼎力支持,包揽起一切家务,保证照顾好婆婆,让傅抱石放心东去。
天有不测风云。1935年6月,罗时慧写信告诉傅抱石,母亲病重,傅抱石火速启程,然而6月24日回到南昌,老夫人已驾鹤西去,这成了傅抱石一生之痛。
随后,在郭沫若的邀请下,傅抱石进入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抗战后期随中央机关迁到重庆。1943年,在他们大女儿益珊四岁生日那天,罗时慧兴起,吟咏《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激发了傅抱石的创作灵感,从而开始了仕女画系列的创作。

忙完家务,罗时慧总是走进书房,帮傅抱石磨墨理纸。罗先生的幽默风趣和调皮,也总能给劳碌中的傅抱石带来身心愉悦,有时竟被罗时慧逗得开怀大笑。从傅抱石先生《巴山夜雨》图“予旅蜀将五载……夜与时慧谈……因商量营此为纪念”、《仕女图》“予写此幅未竟,时慧曰:‘此春光也。’即题之”等等来看,罗时慧的专业学识和诗词修养,对丈夫的绘画创作,增益良多,两位先生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新中国成立之后,傅抱石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继续教学和美术创作。1959年7-9月,傅抱石受命进京,与关山月先生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江山如此多娇》,名誉日盛,但是当年此幅巨制受到政治等多方面的约束,并没有发挥出傅抱石先生的技法特长,特别是“抱石皴”并没有得到展现,终是遗憾。
进入六十年代,傅抱石先生的自由创作炉火纯青,达到了第二个巅峰,但是此时病痛的困扰也让傅先生寝食难安,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这主要得祸于先生的酗酒。
先生的酒量奇大,构图设色的时候每每酒不离手,大量作品都是在酒兴之下创作出来的。当年在北京与关山月先生合作期间,傅先生喝完了文化部门提供给自己的那份茅台,又把关先生的那份也给“偷”喝了。

鉴于傅抱石先生的健康状况,南京方面安排他去杭州疗养。但是天生勤奋的傅先生并没有停止创作,后来整理出版的《浙江写生集》,可见一斑。随后几年,傅先生又带病游历了大江南北,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期面貌的作品。罗时慧先生后来也说,她终生佩服傅先生的勤奋刻苦和钻研,只是儿女众多,没能给予他足够的帮衬。
1965年9月29日,正值艺术壮年,61岁的傅抱石先生在南京家中突发脑溢血,一代大师溘然长逝!
相依相伴的四十载风雨中,傅罗二人共生养了12个孩子,但由于早年战乱导致的居无定所和医疗条件限制,最终只有六个孩子长大成人。
早年,不论外出或旅日留学期间,傅抱石几乎天天给罗时慧寄信,一月竟有二十多封,有时候信没到家,人已经到家了!足见两人的恩爱。
图|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长女益珊在南京
傅先生辞世之后,中国也进入了特殊的政治时期,罗时慧先生及儿女,也都被赶出了南京的住所,又一次重复了早年的颠沛流离。直到八十年代,罗先生才安定下来,2001年,罗时慧先生去世,享年91岁。
晚年,罗先生先后将傅抱石先生的绘画作品870多幅捐赠给南京、南昌等地的博物院。其间南京博物院奖励的四万元钱,罗先生分文未动,全部转赠给了江西新余老家,用于当地的教育事业。
东流逝水,斯人已去。对于当年的傅罗师生之恋,今天的我们可以完全相信他们的清纯。傅抱石当时穷得除了一点儿绘画才华之外,几乎一无所有。罗时慧景仰的是傅抱石的才情,她读懂并认识到了傅抱石的价值。她出身富贵却无娇贵之气,性格开朗,勤奋爱学。傅抱石喜欢的就是罗时慧的真实和诚恳。二人结合之后,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从一而终,绝对称得上是鸿雁伉俪。

自古才子多风流,同一时期,张大千、齐白石都先后明媒正娶了四房夫人;徐悲鸿先是抛弃了蒋碧薇,后追求孙多慈无果,最终又娶了自己的学生廖静文;1923年,胡适在杭州养病期间,也曾跟曹佩声闹出了婚外“烟霞门”事件;1936年,傅雷考察洛阳龙门石窟,跟一位名叫黄鹂的女孩暗生情愫,1939年又公开说自己爱上了上海美专一个学生的妹妹陈家鎏;郭沫若更是见一个爱一个,跟他有过风流韵事的女人不计其数,私生活混乱到了滥的地步。
纵观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圈,能够像傅抱石罗时慧夫妇从一而终,没有闹出任何绯闻的伉俪,可谓凤毛麟角,因而傅罗的爱情,绝对是当时的一段佳话,一道亮丽的爱情风景。
备注:部分情节参考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傅抱石传》。胡志亮著。
文|白林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05:53 , Processed in 0.0088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