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未都谈和珅:他以贪财被世人所知,但没人知道他多厉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30 17:23:4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马未都谈和珅:他以贪财被世人所知,但没人知道他多厉害                                                         

2022-05-30 15:04                                       
                                        1
在大清朝296年的历史中,有那么一个人,他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豪,但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
他就是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
一提到和珅,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就会想起王刚老师塑造的角色形象,一个笑面狡诈、低头哈腰、胸无点墨的矮小老头。

这个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和珅真正的形象不被大众所知。
马未都老师研究和珅多年,他发现和珅并不只是贪官,很多人都不晓得他有多厉害。
在历史上,贴着瞩目的大贪官标签的和珅,还是一名才识过人的“好官”。
2
年少的和珅在失去双亲后,生活艰苦,尝遍世间人情冷暖。
不愿向命运妥协的他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在满清贵族子弟聚集的咸安宫中,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刻苦地学习汉文化和各类古籍,深得教书先生的喜爱,他经常翻阅《春秋》《诗经》等书籍,熟读四书五经,天资甚高。
这些集百家之精华的知识,让和珅在乾隆帝面前大放异彩,帮助他抓住命运中的机遇。

在参加科举失败后,和珅幸运地继承了祖父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入宫成为侍卫。
一次,乾隆帝在接到要犯脱逃的边关战报后,大为震怒,并吼了一句:“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面对皇帝的怒火,当时在御书房的奴才们个个都不敢吱声。

只有地位卑微的和珅踏出一步,行礼作揖,沉稳地应答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乾隆皇帝对这个白皙俊美、谈吐得体的少年侍卫感到惊奇,继续用《季氏将伐颛臾》里的内容来考验他。
结果,和珅对答如流,让乾隆帝非常开心,立即把和珅调到皇帝专属的仪仗队里当贴身侍从。

当了皇帝的贴身侍从并不能让和珅满足,他还想当更大的官,于是他费尽心力地去观察和研究乾隆帝的言行和喜恶。
他发现乾隆帝酷爱诗词后,用心钻研诗词歌赋,在这个领域达成不小的成就,后期由和珅的侄儿编就的诗集《嘉乐堂诗集》,清晰展现了和珅高水平的诗词造诣。
他为了迎合皇帝的书法爱好,并刻意去练习、摹仿乾隆帝的书法笔迹。在他的刻苦练习下,他笔下的字迹和乾隆帝的御笔非常相似,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2005年,和珅的书法《积学明理》在北京翰海拍卖,最终以660万元的价格被书法爱好者拿下收藏。

除此以外,和珅还熟练掌握了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四种语言,这样的人对于乾隆帝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精英。
和珅的学识才干太符合乾隆帝的喜好,所以他一直都把和珅当作心腹也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
3
而和珅从一个小小的三等侍卫,攀登到身兼多个要职、权势比肩宰相的高位,并不是光靠嘴巴讨好皇帝、油嘴滑舌就行的,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
皇帝身边的近臣可不是什么轻松富贵的身份,反而一不小心就变成脑袋落地。
和珅的口才和文采水平都很高超,同时他的办事能力也相当了得。
当时官场上下大大小小地贪墨腐朽现象频频出现。

乾隆派遣和珅去着手处理那些的贪官案件,其中对和珅影响最大的案件就属李侍尧的巨贪案。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云南按察使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被同僚举报其私吞官银,和珅以及其他几个大臣被乾隆任命去处理这起案件。
云南当地官员和李侍尧相互勾结,官官相护,导致案件迟迟没有进展。和珅却想了个办法打开局面。

他运用巧计抓住了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再严刑逼供得到李侍尧的贪财罪证。凭借着手里的贪墨证据,和珅顺势打破李侍尧及其党羽的关系网,把巨贪案的涉事官员都投入到大理寺的牢房里等待审判。
凭借着这件大功劳,和珅从户部侍郎升级到尚书,再到御前大臣,官跃几级,升迁之路非常顺利。
除了在朝堂内大展身手,和珅在外交事务上的表现也非常亮眼。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为由,英邦来使马嘎尔尼率领外交团队来朝拜访。和珅作为清朝首席外交代表,有礼有节地接待了外方来使,并运用外语和英使马噶尔尼进行流畅的交谈,充分展现了大国重臣的涵养和优雅礼仪,被英方使者连连称赞。
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朝廷会定期与番邦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进行文书通信和面谈。其他官员读不懂、处理不了的番邦事务,只有和珅能大包大揽,并且办事行文都非常准确周到,让乾隆帝龙心大悦,赏赐不断。

等到了乾隆帝的垂暮之时,他的思想以及说话表达已经不清不楚了,在上朝时和珅被特令站在乾隆的身边,转达他的指令。
那段最后的岁月,和珅位极人臣之巅,形同摄政王,被无数人在暗地里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
4
身为“二皇帝”的和珅,自然是可以“贪财刮膏”。
而这样的和珅对于乾隆来说是一名“好官”,但是仅仅是对他而言的“好官”。
然而他的一部分钱可是在乾隆帝的默许下发展起来的。
乾隆帝到了中老年时期,开始挥霍无度、尽情享乐,即使国库空虚也没能阻止他铺张浪费的奢靡作风。
国库无银,皇帝又爱大摆筵席,怎么办呢?
和珅就提出了一个制度——议罪银制度,这个制度虽然加深了官员的腐败程度,但是这个制度确实不声不响地填补了皇帝的金库。
另外,和珅还想出了不少歪门邪道的办法,四处搜刮钱财来满足乾隆帝的高额花销。
所以乾隆帝心底清楚和珅这个人的巨贪德行,却离不开他敛财的本事。

然而光靠贪墨敛财,和珅的财富是不会达到这种程度的。
和珅其实是一个很出色的商人,经商理财的水平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他亲自设计商业版图,在全国各地开设多家商铺、当铺、钱庄,多次收购破落商家的土地再进行二次买卖,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等企业达成商业合作。对于所有能赚钱的行业,无论合法还是非法,他都有涉及。

所以当他的家被查抄时,官员们才会发现无数珍宝,屋内和地窖藏有白银数几千万两,墙壁和私人库房藏有黄金三万二千余两,全国各地的房契地契。
如果和珅对自己的财产没有进行过精打细算,怎么可能能有高达十几亿两白银的财富呢?要知道这笔钱几乎超过了大清十五年来的收入总和。
也正是这无与伦比的财富,让如今的人提到和珅,第一反应就是他的贪。
5
古话说得好:商人重利,才子多情。
和珅这么一个家大业大、风流倜傥的能人大概很喜欢流连于各处的温柔乡吧?
然而并不是如此。

和珅的发妻是冯英廉的孙女冯霁雯,自结亲以来,两人琴瑟和鸣,情比金坚,连和珅纳妾都要妻子点头同意后才可以进行。
和珅这一生就娶了一个妻子和三个妾室,后院稳定和谐,女人们把家里家外都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和珅无后顾之忧地去官场上拼搏。
和珅不但与妻妾感情甚好,对儿女们也是关爱有加。他一直都亲自培养长子成为出色的继承者;他也细心教育女儿们成为知书达礼、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他还为遗憾离世的次子写下悼亡挽词,一直挂念。
在和珅的心里,家人和财富权势一样重要。

随着时间流逝,和珅在大清朝的权力场里爬得越来越高,且地位越来越稳固。
乾隆帝对和珅非常的信任和宠爱,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十公主与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结为夫妻。
这一场联姻让和珅的权力和势力直达顶峰,他不再只是一个臣子,还成为了皇亲贵族。
物极必反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和珅的贪念,随着乾隆皇帝的离世,走到了尽头。
“五十年来幻梦真”,这是和珅写下的绝命诗的第一句,可见和珅他知道这一生他在做什么,他犯下了多少的罪名,他的生命早已摇摇欲坠。

果然乾隆一去,备受压制的嘉庆帝立即行动起来,用多年来收集的证据向天下公告和珅的罪行,迅速出兵把这个大贪官捉拿入狱。
和珅在安排好自己的妻儿家妾后,自挂白绫,悬梁赴死,给自己波澜壮阔的命运画上一个句号。
嘉庆在看到和珅这首绝命诗时,说了一句“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嘉庆的意思是纵然和珅才艺过人,但没有用在正途,百因必有果,善恶终有报。
如果和珅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也许他会成为一位历史上受人敬仰的能人异士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01:51 , Processed in 0.0086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