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丈夫必须死一个,女子巧妙抉择,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2022-05-31 16:40
春秋时期有一位女子,她遇到了一生中最难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就是父亲与丈夫二人之间必须要死一个人,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丈夫。 面临如此艰难的选择,她的母亲只跟她说了四个字。 就是这四个字,让她痛快地作出了抉择,然而到了现代,这四字已经成为了贬义。 ![]() 郑厉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他是郑庄公的次子,继位之前被称作公子突,前701年─前697年及前680年─前673年在位。 公元前714年,北戎侵略郑国。 山戎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北方古代民族。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 ,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为主。 ![]() 北戎带兵来袭,郑庄公率军迎战,不过,郑庄公有些担忧。 他们郑国都是战车,而北戎则是步兵,郑庄公担心北戎大军绕道后方偷袭战车。 公子突建议:“可派一些勇敢地将士前去迎战,佯装不敌之后撤退,随后布下三道伏兵。” 郑庄公采取了公子突的建议,郑人把戎军打得大败而逃。 ![]() 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大臣祭仲拥立公子突的哥哥太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 宋庄公得到祭仲拥立太子忽继位的消息之后,诱骗祭仲之后将其抓捕,并且威胁道:“如果不拥立公子突为君主,就将你杀掉。” 迫于宋庄公的威胁,祭仲只好答应拥立公子突,是为郑厉公。 宋庄公之所以力挺公子突,是因为公子突的母亲名叫雍姞,是宋国雍氏之女,雍氏为人所尊重,受到宋国国君宋庄公的宠爱。 ![]() 郑厉公即位后,祭仲专擅国家大权,因此引起郑厉公的担忧。 从之前祭仲拥立太子忽,到现在的专政国家大权,祭仲不死,郑厉公寝食难安。 于是,郑厉公拉拢祭仲的女婿雍纠,想让雍纠暗中刺杀祭仲。 此事在史记中、以及左传都有记载。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夏,厉公出居边邑栎。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复入郑,即位。 ![]() 雍纠准备刺杀祭仲之前,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祭仲的女儿雍姬。 一时间,雍姬有些左右为难,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丈夫,雍姬不知该如何抉择。 此时,雍纠已经开始行动,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祭仲也已经出发。 雍姬在家中急得团团转,出于担心,雍姬就连忙回到娘家,询问自己的母亲该如何是好。 雍姬的母亲一听大惊:“人尽可夫,父亲只有一个,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 雍姬母亲的意思是,丈夫没了可以再找,但自己的亲生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闻言,雍姬豁然开朗。 随后母女二人连忙派人将此事告知祭仲,祭仲得知后,直接让人杀死了雍姬的丈夫雍纠。 郑厉公得知此事后大怒,他痛恨这雍纠,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并说道:“如此大事竟然告诉妇人,死得活该!” ![]()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雍姬也被后世称之为孝女,“人尽可夫”这个成语也一直流传至今。 本意为:一个女子,是人人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至于父亲,为天然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不能与夫相比。 然而到了现在,“人尽可夫”却成为了贬义词,指女子生活作风不检点,将很多男子当作自己的丈夫。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