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清照出对联招亲,结果无人能答,直到离世十年后才被一车夫对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6 05:09: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清照出对联招亲,结果无人能答,直到离世十年后才被一车夫对出                                                         2022-06-26 00:22                                       

    能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词作上的影响和成就自然不可小觑,尽管留存下来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是广为流传的作品却不占少数。
作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词作风格清丽幽婉,自成一格,善于运用口语入词,使得整篇词作更为晓畅易懂,更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描述着生活、社会、情怀。

历经磨难多年,宋代的社会动乱使得当时的人们朝不保夕。李清照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前半生幸福美满,后半生颠沛流离,也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名。
赵明诚死后,即使是李清照,也面对过再婚的烦恼,这其中还有个出对联招亲的小故事。
李清照出生的那一年,她的父亲李格非已是名满京城的中年才俊了,加之母亲也是出身名门,所以,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
李清照十几岁时就写出了如今还流传甚广的《如梦令》。彼时在开封,出落得亭亭玉立,且满腹经纶的李清照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官宦贵女了。而真正让李清照名动京城诗坛,引得众人倾慕的也是一首诗。

事情源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南下的一次经历。当时,南下的李格非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诗人张耒相谈甚欢,临别时,张耒赠与李格非一首自己的诗作。
返回京城后,李格非给李清照讲述了自己的南下之行,又把张耒的《读中兴颂碑》交于女儿鉴赏学习。没想到这首诗触发了李清照的灵感和爱国之情,于是作出了这首诗交给父亲。
李格非看到女儿的和诗大为惊叹,亲自加上诗题传给诗友。一下子,京城众人皆知李家出了一个旷世才女。正因此诗,赵明诚也成了李清照众多倾慕者中的一员。
不久后的一天,赵明诚寻机来到李家,见到了李清照。赵明诚和李清照两人门当户对,情意相投,后来便喜结连理。那一年,赵明诚21岁,李清照18岁。

婚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过了一段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两人举案齐眉,一个吟诗作画,一个醉心于金石研究和文物收藏。两人一同把玩文物,一同吟诗作对、互相切磋,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可好景不长,很快两人就被卷入两场政治漩涡之中。《李清照:零落为尘芳菲永》一文中详细的记录了,在动荡的时局下,李清照的生活是如何从幸福美满,变成孤独孤寂的。

事情发生在崇宁元年(1102年),“元祐党人碑”事件爆发,李格非自然也是碑上有名的人物。李清照眼见父亲患难,哪会坐视不管,便鼓起勇气主动给公公赵挺之写信请求救援。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元祐党人碑”事件中赵挺之也是始作俑者之一,这分属于两个派系的争斗,李格非对立面的赵挺之又怎么会对其施以援手。李清照的请求自然没有得到回应,最终,李格非返回原籍后郁郁而终。

这场政治风波并没有给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感情带来实质性的伤害,两人虽然不如原来那样快乐欢畅,总也还算无忧无虑。可是,一场更大的政治斗争即将来临。
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已是68岁的高龄了,被迫辞去了宰相之位。这时候,蔡京开始了对赵家的清算和报复。在赵挺之去世后不久,蔡京派人抄了赵家,还抓了赵挺之的三个儿子,这其中就包括赵明诚。

虽然,最终查无实证,赵明诚兄弟三人被无罪释放,但是赵明诚丢了官职,只得带着李清照回到山东青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这一时期,两人生活虽然清贫一些,心情还是愉快的,也是李清照词风成熟的主要时期。随着时光流逝,两口子的恩爱生活渐渐褪去,赵明诚常常出门收集文物,两人也没有孕育子嗣,因此李清照常常独守家门。
经历了磨难的李清照在词作中不再表达闲适的生活,更多的是表达没落和孤寂的忧愁。

靖康二年(1127年),觊觎大宋江山的金兵挥军南下,大宋江山破碎飘零,是为“靖康之变”,李清照的人生开始走向同大宋一样的颠沛流离的命运。
同年三月,赵明诚母亲去世,他一人前往江宁(现在的南京)奔丧,随后就被皇帝任命江宁府知事。当时,大举南下的金兵已经威胁到了山东,为了安全起见,赵明诚催促李清照离开青州。

李清照虽说是故土难离,但另一边是鹣鲽情深的丈夫,青州时局也是动荡不安。李清照踟蹰下收拾了十五车的重要文物,开始了南下之行。
可谁知这一走就不但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李清照更是开启了颠沛流离的一生。而她留在青州的贵重文物,也在一年后被金兵烧夺抢掠,毁于一旦。
建炎元年(1128年)正月,李清照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江宁,终于与丈夫赵明诚团聚。本以为能够就此安定下来,谁料到还是发生了意外。建炎二年(1129年),江宁守军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不但没有组织弹压,反而携亲眷部下外逃。
待叛乱平息后,皇帝大怒,罢了赵明诚的官位,贬为平民。就这样,李清照不得不跟随丈夫赵明诚再一次离开江宁,寻找新的栖身之所。

李清照刚刚跟随赵明诚来到安徽安了家。宋高宗就任命赵明诚为湖州知府,赵明诚又不得不回到建康(原来的江宁)领受皇命。
临走时,赵明诚与爱妻李清照依依惜别,千叮万嘱要李清照保护好自己,“如果遇到危险,要随着众人行动,除了最宝贵的几个夏、商、周古鼎,其他重物都不要携带,保命要紧。”
赵明诚走后,李清照惶惶不可终日,正期盼着与丈夫早日团聚时,却得到了丈夫身患疟疾,已然重病的消息。她匆忙乘船北返,赶回建康,只来得及见丈夫最后一面。
建炎二年(1129年),赵明诚还是在八月十八日病重不治、撒手人寰了。
痛失至爱,李清照大病一场。中年丧夫、无子可依、身负才学,还有众多的传世之宝在手,李清照未来的艰难可想而知。

李清照的生活虽然没有了赵明诚,却一下子多出了很多人,有的是倾慕她的才学,有的则是觊觎她手中的的家财文物,这些人纷纷登门提亲,想要与李清照结秦晋之好。
而此时,李清照身边的亲人好友则是可怜她独自一人孤苦伶仃,也纷纷相劝,要她再嫁一个倾心之人。

此时的李清照还沉浸在丧夫的悲痛之中,对众人的游说求亲不胜其烦,但又不好当面拂了众人的好意,就出了一个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还对众人说:“谁能对出佳联,我便嫁与他为妻”。
众人自知李清照才高八斗,想着也许李清照这是要找一个知音携手余生,对李清照的行为不做他想,纷纷开始用功于应对下联。
谁承想,李清照这个上联用词抒情看似简单,实则难对,众人一时都没有佳对。

虽然李清照招亲的对联,众多文人雅士学者纷纷应试,对出的下联不是形对意不符,就是意对形不似。就这样,一直到李清照离开建康都没有人对出符合上联的佳联。
要说李清照这上联也确实是精妙绝伦,在用字上都是“宝盖头”的七个字,描写的则是自己此刻痛失至爱,孤独守寡的生活,要想在用字和意境上都和上李清照的上联着实有些难了。
李清照终究没有通过对联找到心仪之人,直到她离世后十年,有一个车夫对出了佳对。
这名车夫对道:“远近达道过逍遥”,以“走之旁”的七字句对李清照的“宝盖旁”七字句,符合同偏旁部首要求,意境也颇为符合。可惜此时,李清照已经故去十年,两人无缘再见了。
《千古才情万古对·古今绝联待俊彦》中也收录了此残联,引得无数后人对下联。
有才子崔拂对“梧桐朽枕枉相栖”,还有任职广州海丰教师的余立初先生的“俊俏佳人伴伶仃”,虽都有所欠缺,但也颇和意境。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9:30 , Processed in 0.0117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