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具特色的三首夏日诗,带你自古诗中觅一份清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04:3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各具特色的三首夏日诗,带你自古诗中觅一份清凉                                                         2022-07-22 17:04                                       

其一:
  幽居初夏
  宋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本诗是陆游晚年所作。开篇的“湖山胜处”紧扣诗题“幽居”,后面接连五句都围绕着“幽”字展开。

绿槐高柳,野径斜伸,湖水初平,时有白鹭飞临水边,芳草葳蕤,处处都可听闻蛙鸣……
白鹭时时飞临,可见是人迹罕至,这便是“幽”的旁证。草丛中总有阵阵蛙鸣,更是以声音衬托幽静,达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箨(音驼)龙,竹笋的别称。木笔,指辛夷花,因花苞呈水滴形覆有细毛,有一尖端,形似毛笔而得称。
颌联两句虽写植物,但是也反映出时令的特点。
尾联诗人发一声长叹,年岁已高,知交零落,午后的闲暇时光如此美好,却没有人来与诗人共品香茗,淡淡的惆怅在结尾处弥漫出来,全诗由环境的“幽”最终写到心境的“幽”,一气呵成,余韵不绝。

其二: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本诗,表面上是以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场景入诗,实则别有深意。
想弄明白此绝句的言外之意就不得不说一说司马光的执政生涯。

司马光二十岁中进士,二十八岁担任“京官”,三十六岁出京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三十九岁回京任谏官,在担任谏官五年的时间里,他不断上疏,除了关注统治阶级核心、治国纲领以外,他还十分关注下层百姓的疾苦,呼吁减轻人民负担,主张实行利民措施,这种呼声一直贯穿在他所有奏章里。
司马光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始终励精图治。神宗在位时,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于是自请离开京城,退居洛阳,一去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他专心编著《资治通鉴》,力求“以史为鉴”,最终能够达成“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
再反观本首绝句,不难看出“葵花向日倾”即为诗人的自勉或者说自比,而因风飞舞的柳絮则是暗指官场上见风使舵,明哲保身,只贪图个人利益,罔顾家国的肖小。
此首绝句可看作司马光的明志诗。

其三: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与王维齐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孟诗不假雕琢,不仅细致入微地捕捉自然之景,更能够在自然景物中融入个人气质,诗句虽“淡”却决不落于“枯”,其诗作自有高妙之趣。本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即为其代表作之一。

本诗共分两层意思,前六句写夏夜的自然之景,后四句写对友人的思念。
第一二句中,诗人用“忽”、“渐”两个字表现时间的变化。说来有趣,这两个字一个形容快一个形容慢,却同时被诗人用来描写当日时间的变化,日光的退去是倏忽间的,而夜色却是渐渐变浓。诗人的对自然的体察可谓细致入微。
三四两句,诗人形象入诗。傍晚沐浴过后,打开轩窗,卧于窗下,散发乘凉……诗人的闲适与惬意尽在此十个字当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两句尽得自然中的妙处。诗人不写花形竹色,只从气味与声音处着笔,一来体现出了此为夜间的感受,二来,风荷、暗香、翠竹、清露,自然界的馈赠更增添了诗人的闲适之趣。

接下来的两句过渡十分自然。“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诗人在如此闲适自得之际,想取琴来弹。一个“欲”字表现了诗人将取未取,想弹却未动的状态,之所以“欲取未取”除了夏夜带来的慵懒以外更多的是因为知音没有在身边。
最后两句,收束在“怀人”之上,本诗虽然句句“淡”语,却有无尽的情致蕴含在诗句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4:16 , Processed in 0.0077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