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岁的朱德来到医院,行了最后一个军礼,口中喊道:恩来,恩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5:4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90岁的朱德来到医院,行了最后一个军礼,口中喊道:恩来,恩来                                                         2022-08-12 04:00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的消息传来。朱德听了这个消息,眼泪默默地从眼角淌下。
朱德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因为不久前,他们还进行过一次谈话,这段只有短短20分钟的谈话,却不断地在朱德的脑海中萦绕盘旋,此时他仿佛仍能听得到周恩来对他说“我没事,我们坐下谈”。
周恩来的遗体送别会上,朱德来了,他是拄着拐杖来的,周恩来的逝世对他的打击太大,90岁高龄的身体,再加上过度悲伤,以至于他的双腿颤抖到难以行走。
在周恩来的遗体前,朱德悲痛欲绝地喊着“恩来,恩来”。
在送别仪式上,朱德庄重地向他的入党介绍人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要把骨灰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这句话是总理的临终遗言。
朱德听后泪流不止,他不停地问身边的人:“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
他又讲起革命导师恩格斯,也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地江河中,朱德说:“总理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江河中,也是一次革命”,他泪眼婆娑地喃喃道:“你们应该了解总理的革命历史”。
葬礼结束后,朱德回到住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看着窗外寒冬的风雪,朱德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好像也是在这样寒冷刺骨的冬天。
1922年11月的一天,德国柏林莱茵河畔旁,周恩来的宅院外响起了敲门声,来人是朱德和他的朋友。见到周恩来,朱德开门见山地说,“我叫朱德,字玉阶”,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入党前朱德曾是旧军阀的准将旅长,当人们以为他要衣锦还乡的时候,朱德却找到陈独秀,表明了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意愿,但是陈独秀认为朱德仍是旧军阀,便婉拒了他这个请求。
请求多次被拒绝后,朱德明白,在国内入党的机会微乎其微。后来朱德多方打听,知道党有个旅欧支部在法国,他立即动身前往寻找。
只是当他来到法国时,当时的党支部负责人去了德国。朱德又一路追随来到德国,在周恩来的协助下,成功入党。
于欧洲相识的二人,从此展开了一段难以忘怀的革命情谊。
朱德曾在德国学习,被驱逐后听从周恩来的建议转战苏联学习。但当时国内形势日渐焦灼,革命迫在眉睫,朱德得知消息,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回国参加革命。
朱德参加的第一场革命,就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当天,大家都在忙着调动部队,由于朱德带领的队伍,只有零零散散不到五百人,而且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他接到的任务是:“将当地两个驻军的团长灌醉”。
部队南下时,朱德的任务是:“为起义军开路”。
回顾整个南昌起义,朱德并没有进入到领导层面。
后来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整场南昌起义中,做的都是“打杂”的任务。
陈毅也曾说:“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中地位并不高,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是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南昌起义后,部队被打散,主力部队全军覆没,朱德带领的这支仅两千余人的军队,是革命军最后的希望。

不过听说主力全军覆没,剩下来的这些人也都是人心惶惶。
在这个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尽最大的努力,勉强稳住了军心,“我们有人有枪,一定会有办法的”。
“师长团长均皆逃跑,各营连长,亦有离开,师级以上干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干部一个不剩”,朱德带着这样的队伍来到江西的时候,两千多人的队伍,只剩下八百余人。
这仅剩的八百人,还是朱德站在田埂上,亲自将他们说服的:“大革命失败了,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们1907年革命成功了,今天我们是1905,只要坚持住,我们迟早会迎来我们的1907”。

这场在站在田埂上的演讲,站得很低,但是朱德看得很远,也是这场关键的演讲,成功挽救了革命的火种。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朱德会师井冈山,在井冈山上,二人意见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此时毛泽东主张:部队应该集中起来,交由一人领导;朱德主张:各自领导自己的部队。
由于二人在接下来的会议选举中都没能成功当选新四军军委书记,陈毅担心再这样下去矛盾会激化,只得上报中央。

远在上海的中央派周恩来过来调和新四军之间的矛盾。
周恩来得知详情后写了书信一封与井冈山,信中并没有对由自己亲自介绍入党的朱德表示支持,而是认为毛泽东的决策很正确,符合党正在走的路线。
为此周恩来还专门写信批评了朱德由于极端主义,而罔顾民主化,导致湘南起义失败的事情。
井冈山上的朱毛之争,以周恩来的处理方式结束,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朱德对党的热情与坚定。

红军在井冈山立足不久,敌人便开始不断在井冈山上开展围剿,到最后甚至井冈山上的经济都被封锁了。
为了解决山上粮食短缺问题,红四军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朱德身先士卒挑起了扁担,率领队伍从百里外挑食物上山。

朱德始终认为“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并且这个观念一直贯穿于朱德的一生。
朱德以他特殊的领导方式,与手下的士兵相处得很融洽,他也曾是个小兵,他说:“我本人身体健康,可以跟兄弟们共同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1927年11月,朱德为了与一人接头,亲自带领一部分战士,在一个乡村小祠堂过夜。当夜,本地民团头目得知朱德在此,遂包围祠堂,冲进院内试图活捉朱德。
常年与士兵们打成一片的朱德,正是因为没有高级军官的架子而逃过一劫。
当几个民团冲进来时,见到的是满脸胡子拉茬、身穿补丁摞补丁破军衣、还系着一条围裙的不起眼的士兵。
朱德沉着冷静,说自己是伙夫,骗过了民团。趁敌人不注意,开枪击毙敌人,从而脱险。

陈毅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道:“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同时到现在伙夫头三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诨号。”
后来西安事变爆发,正值隆冬季节,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前去洽谈,朱德怕北方天气冷冻坏了周恩来,便将自己的一条带了数年的毛毯送与周恩来御寒。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时,朱德率领八路军亲赴抗日前线,周恩来又担心朱德的身体,便把这条缝补好了的毛毯又拿给朱德,这条毛毯一直陪伴在朱德的身边直到抗战结束。
现在这条满是补丁的毛毯,静静躺在国家博物馆展厅中。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为记录下这庄严的一刻,摄影师在一旁摆弄着机器。
城楼前狭小,领导人站的方位又靠前,摄影师为了拍到全景,不得不把身子往后仰,伸出护栏外。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动作,一个不注意摄影师自己可能就会掉下几十米高的城楼去,看着这位摄影师即将把身体完全仰倒,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两双手伸出来抓住了他的双腿。
是周恩来和朱德,后来周恩来没有让朱德帮忙,反而是让朱德去拍照,自己来扶着就行。
当毛泽东喊出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礼炮轰鸣声中,摄影师按动快门,这个庄严时刻被记录了下来,周恩来帮助记者完成了使命,却把自己留在了镜头之外。

朱德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元帅,在生活上作风上却很谦虚很务实,朱德曾说:“要实际,不要浮夸”。
建国后,家乡仪陇县的乡亲们来到北京看望朱德,乡里人提出,想把家乡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并且把县城迁往朱德的出生地。
朱德听后赶忙拒绝,他说:“我不是大英雄,我只是一个在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士兵,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英烈,才是真正的英雄”。

1959年,党内掀起一阵整风运动,朱德在政治上遭遇了一些挫折。政治上朱德略微的失意,并没有达到反动分子想要的效果,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别处。
在政治上不行,他们就坐在身体上折磨朱德。
此时的朱德年事已高,80多岁身体还患有严重的病症,在301医院养病期间,医院得到那些反动人士的授意,竟然不给朱德全心全意的救治。
医院中医护人员百般刁难,没有电梯,没有特护,有时病情加重,竟然找不到医护人员。

秋日的一个午后,朱德忽然剧烈咳嗽起来,他试图走几步,可是呼吸不上来,两眼发晕,朱德缓缓蹲下,然后突然摔在地上,整张脸都发紫,后来也没找到医护人员,更没有加护。
在这次摔倒后,朱德在一次去洗手间时又一次摔倒,造成了骨折。造成这么严重的事故,医院不仅没有追查,甚至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在经历过数次危险以后,身边的工作人员无奈,只能把朱德接回家静养。
事态逐渐脱离控制,朱德也摸不清局势,不久之后他被下放到广东。
朱德被下放到广东后,是周恩来一个电话救了他,那时中央正在准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打来电话与朱德,让其迅速回京。朱德这才结束了“往东不可越过小桥,往西不可越过后山”的名为保护实为囚禁的生活。

周恩来去世后,朱德日渐忙碌了起来,他决定帮毛主席分担政务,他说:“主席病重,恩来也走了,现在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华国锋稳住局面”。
这一年,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在病中也没有停止过手头的工作。
似乎在那时的朱德看来,什么事都没有工作重要,就连自己女儿的话,朱德也当成了耳旁风。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给朱德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朱德因为发烧严重,被建议住院治疗,当时的朱德因为放不下会见外宾的工作,便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次日,朱德因不断加重的病情被迫暂停了手上的全部工作,他被送入北京医院治疗。
7月份,朱德的病情突然加剧,高烧不退的朱德躺在病床上,他喊来秘书,对他说:“我还可以做事……我还可以工作……我还可以继续革命”他坚持要起床继续革命。

生病后,朱德昔日的好友李先念、邓颖超等人纷纷前来探望。即便朱德重病缠身,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他拉着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手做了最后一次谈话,朱德说道:“我看还是要抓生产,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呢”。
1976年6月21日,这天朱德的日程是会见外宾。到了会见时间,没有外宾,也没有任何消息,朱德在休息室里等了一个小时。在工作人员的四处打听下,最后才得知,会见时间推迟了。

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国务和外事安排,都有严格的计划,甚至连时间都被精确划分。但在那特殊岁月,忙着争权夺利的反动分子,将规章制度破坏干净,外交部门形成的一套严谨的制度也受到影响。
朱德就这样在休息室吹了一个小时的冷风。
回去后,朱德因为感冒引起了并发症,在这一年结束了他辉煌又略带坎坷的一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8-28 15:53:0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20:50 , Processed in 0.0091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