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学生,一起并肩努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00:2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学生,一起并肩努力                                                         2022-09-08 20:12                                       

                                       

9月9日晚上8:00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央视少儿频道特约心理专家赵小明

分享

《重启睡眠力,与困倦的人生说再见》

开学之初,一位教了14年书的朋友面露难色,无比担忧:

  看到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发来信息说他们平时工作忙,要我多关照自家的孩子,不知道还回复什么好。
  一说到教育,好像全都成了老师的责任,家长只管赚钱供孩子吃好喝好就行。
  真担心接下来很难开展家校工作,最怕家长不配合老师。

身为孩子的教育者,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都有自己要肩负的责任,缺一不可。

但想要孩子真正成长成才,父母的分量远超老师,影响贯穿孩子的一生。

前几天,一位正在上语文课的女老师看到天空突然出现七彩祥云,便暂停授课,喊上全班同学来到走廊欣赏美景。

这听上去,分明是一个“有点浪漫”的新闻,底下评论区却充满各种恶意:

“不会被学校处罚吗?”

“这要在我们学校会被主任和校长骂死。”

“估计家长们一看到新闻直接打电话投诉学校吧。”

究竟从何时起,老师只要做一点和“教学”看似无关的事情,就会引来骂战。

明明是为了学生好,却被指责不务正业,毫无做老师的自觉。

管一下学生的纪律,把学生喊到办公室谈心,都有可能遭到学生的反抗,家长的对立。

许多家长的眼睛,时刻盯着学校和老师,就怕孩子的利益受损,被老师忽视或区别对待。

只要发现任何对孩子“不利”的风吹草动,一言不合就是投诉、举报,逼老师无条件服从。

以为这么做,孩子就能得到老师最用心的教育。

殊不知,被家长、社会舆论压制的老师,不轻易和孩子分享外面精彩的世界,不敢随便纠正孩子的行为。

老师教育束手束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念着书本上的一字一句。

到头来,老师只能怂到尘埃里,一点点失去教育的热情,赔掉的是学生变得更优秀的可能。

对老师的严苛,只会毁掉孩子的后半生。

有人问过钱学森的学生:“钱老的要求高吗?”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纷纷表示,老师的考试很难,教育也很严格。

当年钱老回国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主任,就给第一届的学生来一顿“杀威棒”:

出两道开卷考的题目,考倒所有人,及格率只有5%。

意识到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们,心甘情愿接受钱老延毕半年的规定,专心补习数学。

毕业后,这些学生都成了各领域的拔尖人才,有的是“两弹一星”的参与者,有的成了院士。

有句话说,真正的好老师,绝对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那个人。

因为知道什么能开阔孩子的眼界,所以不吝分享,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见识机会;

因为重视孩子,期待孩子能够变好,所以“狠心”要求、批评和管教;

因为想让孩子更上一层楼,有更好的人生起点,所以不断拔高标准,逼孩子努力奋进。

那个管孩子最严的老师,爱孩子最深。

他不像家长,会把“我爱你”放在嘴边。

但恰恰是那份教育的热情、对孩子无声的爱,在他狠狠的鞭策和严厉的眼神中,处处可见。

只要孩子有机会变得更优秀、更自觉时,好老师一定会倾尽一切不停推着孩子走。

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孩子成器的重要助力。

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把孩子送进学校,送到老师跟前,就可以撒手不管,任何教育上的问题有老师就够了。

而这,便陷入更大的误区: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都有一样的表现。

老师说到底,不过是传道授业解惑。

真正能影响孩子一言一行、培养孩子习惯、塑造孩子品行的,只能是父母。

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说:

“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现实生活中,屡屡看到这样的事:

老师上课常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可父母不愿督促,懒得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耳提面命教导学生不要沉迷游戏,可父母总是借口“工作忙”,对孩子不管不问,也不提醒孩子专注学习;

老师见孩子行差踏错,稍微惩罚一下以纠正孩子的行为,可父母却不以为然,还嫌老师多此一举。

不重视教育的父母,终究养出一个没有纪律、不懂感恩、任性叛逆的“坏”孩子。

这锅老师不背,也不该由老师来背。

养育孩子,本就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职责所在。

孩子出问题,父母难逃其咎。

正如那句话所说:老师的“教”关乎孩子的学识,只有父母的“育”,才关乎孩子的身心灵。

著名教育专家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分享这样的经历:

那时女儿刚上五年级,数学成绩比较差。

一次家长会后,她和其他几位家长被数学老师留下来单独谈话,商讨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成绩。

这时老师主动提出一个建议:

要家长买一些小玩意儿,放在她那里,她会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用自己的方式当作奖励“颁发”给孩子们。

听到这,刘称莲和其他家长都觉得特别好,家长会后便立即着手去办。

没过几天,女儿就拿了一个小东西向她贺喜,说自己进步了,得到老师一个奖励。

再过一段时间,她发现女儿学数学更加认真,上课也能和老师互相呼应。

看到女儿的变化,她打从心里佩服老师的智慧,也由此感慨:

“一个孩子只有充分喜欢并崇拜老师,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的效果也才能出来。”

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是崇拜的对象,老师说什么,大都言听计从。

多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的工作,总会发现孩子的成长越来越有惊喜的效果。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说:

“我特别地希望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老师共同去达成一种孩子成长的基本价值观。

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不是敌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教育从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孤军作战。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和老师肩并肩,竭力配合,一起往一致的方向使力,孩子的成长才能朝向大家所期待的前方努力驶去。

《兰海说成长》中,超级育儿师这么说:

  三观形成最大的影响来自家庭,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学校可以变化,社会在高速发展,唯一不变的是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聊天时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和态度,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

老师会变,孩子会从一个年级到下一个年级,唯有父母时刻在孩子身边,所做所行都悉数印刻在孩子的生命里。

托举孩子未来最快捷的做法,就是父母做好榜样,示范给孩子看。

前不久在辽宁大连,一位妈妈带孩子到海边游玩。

看到海面满是垃圾,她二话不说,穿着一身便装下海“捡垃圾”。

原本正在玩水的孩子,也很自然跟着模仿起来,陪她一起捡。

相信在学校,孩子多少听老师说过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但再多的教导,不如妈妈这次实际行动来得更直接有效。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父母什么人,孩子就长成什么样。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被潜移默化受正面影响。

孩子一路成长,少不了老师知识的引领,更缺不了父母品质的垂范。

唯有老师和家长互相信任,互相搭配,彼此支持,才能成就孩子最精彩的未来。

作者| 哎呀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主播| 应犹,公众号:枕边经典。

图片| 视觉中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2:48 , Processed in 0.0092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