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济南军区大院来了一位老汉,哨兵将其打发走,司令得知却亲自去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9:34: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济南军区大院来了一位老汉,哨兵将其打发走,司令得知却亲自去请                                                         2022-11-04 10:16                                       

            1973年,济南的冬天已经接近零下,可在军区大院的门口一位老汉正在眼巴巴地驻足观望。他已经在这里等待了好几天,卫兵左右劝解他也不听,并且还喃喃自语到:“你们杨司令啥时候回来?”
尽管卫士向他表明杨得志司令员的行程是机密,并且没有介绍人,普通群众是无法进入军事重地的,可他还是一意孤行。正当此时,一辆军车缓缓驶入军区大门,眼光犀利的老汉一下就认出了车中的杨司令,激动地高声呼喊,杨司令疑惑地下车,见到老汉后也不由地大吃一惊,脱口而出:“怎么是你!”

走南闯北
这位老汉名叫侯礼祥,1912年出生于江陵县熊河镇侯垱村,幼年时家境较为富裕,因此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他不仅能够衣食无忧,而且读过4年的私塾,在乡里也算是小有名气。
此时的中国,清帝逊位,国家前途一片渺茫。军阀混战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是侯家这样的小康家庭,也经不住岁月的摧残,家道中落。侯礼祥安顿好家小后,准备外出打拼。

此后的数年中,侯礼祥辗转各地,分别在荆州、武汉等地谋生,丰富的阅历让他见识到了社会上,江湖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熟知人情世故,这也为他日后的特殊工作奠定了基础。
姓名趣事
1928年,经中国共产党组织内的成员介绍,侯礼祥前往江西参加了革命。在起义中,他机智勇敢,关心同志,很快便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次年,红军扩充队伍,在连长的推荐下,还是一名普通士兵的侯礼祥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正式党员。
在军中,无论是战友,还是随军家属、老百姓,都对这个从湖北来到汉子非常喜欢,这人不仅热情,而且由于熟读诗书,颇通文墨,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各地的方言、故事也是了如指掌。大家伙便纷纷亲切地将他的姓氏去掉,只称呼名字“礼祥”,以示亲近。

时间久了,临近村子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知道,红军队伍中有个能说会道的“礼祥”,以讹传讹之下,侯礼祥的姓氏逐渐被遗忘。“侯礼祥”也变成了大家口耳相传的“李祥”。
在部队中。许多朝夕相处的战友和领导也经常搞错。在军中登记造册,标注战士信息的时候,侯礼祥不出意外地被登记为“李祥”。
侯礼祥对于这种现象感到又好笑又无奈,数次纠正后,侯礼祥也不再执着,“李祥”就“李祥”吧,叫什么名字不是干革命?当然,如果他这一举动会在几十年后为自己带来多大的灾祸,大概肠子都会悔青。

参加长征
1933年,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在作战中触犯了“左倾”的冒险主义错误,集中兵力攻打国民党大型城市后,不但没有得到丝毫战果,反而损兵折将,丧失了对瑞金地区革命根据地的掌控权,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红军茫茫的行军队伍中,侯礼祥也是其中一员。由于进入队伍的时间久了,加之身为党员,侯礼祥自然是军中的“老同志”,因此从长征开始之时,他便被分配在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可以说是苗红根正的红军战士。

在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一向热心肠的侯礼祥主动将自己不多的粮食分派给体弱多病的战士和重伤员,这一幕被偶然路过的红一团长杨得志看到,从此他记住了这个名叫“李祥”的年轻战士。
经过多方面考察,这个李祥不仅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而且善于指挥小规模战斗,在数次遭遇战中都能够指挥班内的战士化险为夷。杨得志慧眼识英雄,遂将他提升为一营营长。
顺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由于一路“反围剿”有功劳,因此杨得志被升职为第一师师长,身为杨师长得力干将的侯礼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接替了老领导的职务,担任红一团团长。

不同于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同僚们之间勾心斗角,利益交错。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对人才的管理可以说是公开透明,任人唯贤,这也是日后共产党能够取得全国领导地位的关键之一。
已经成为师长的杨得志并没有紧紧握住侯礼祥这个人才,而是“内举不避亲”,把他推荐陈赓大将,让其进一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来日应对更加复杂的敌对环境。从此,侯礼祥的上级变为了陈赓师长和杨勇政委。
在大学毕业后,侯礼祥被任命为中央警备团第一团的副团长,直接负责中央领导们的保卫工作。此时的侯礼祥达到了自己军旅生涯的巅峰。

断了线的风筝
然而就像潮水有涨有落,人生也是如此。由于中央领导们的所在地是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所以周围的战斗也尤为激烈。一年中,侯礼祥经历大小恶战数十场,所在部队不断减员,他本人也数次身负重伤,在最后一次负伤后,侯礼祥的身体已经无法继续服役。
不愿意拖累部队的他向上提交了退伍申请,准备回家务农。幸好此时,老上级陈赓大将在成立不久的中共特科任职,他见到侯礼祥对军队恋恋不舍,心中也不是滋味,因此便利用情报网络让侯礼祥回乡担任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干部。

这一方面能让他安心养伤,另一方面也能作为中共特科的地下工作者,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临走前,陈赓还勉励他:“小李,好好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回到家乡侯礼祥很快便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能够证明自己红军和共产党员身份的文件也被一场大火夺取。此时,侯礼祥的身份只剩下了尴尬的国民党保安团这一层。

建国后,侯礼祥果然因为身份问题被进行了严酷的专政打击。心中委屈的他从1961年开始便不断向解放军军部提出彻查,无奈自己的身份文件已经全部遗失。三位老上级中,陈赓大将忙于大学建设,远在哈尔滨。其余两位已经是高级将领,无缘得见。
及至1973年的冬天,侯礼祥才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老领导杨得志上将,在弄明白来意后,杨上将亲自将其迎入济南军区大院中,为他填写了证明材料,并且一纸文书寄给自己的战友杨勇,不日,这另一位老领导的证明信也远道而来。

到了这一步,杨得志才弄明白,原来他口中的“小李”,原来姓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23:57 , Processed in 0.00797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