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家创建了蜀学,成就不亚于二程的洛学,为何却名气不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家创建了蜀学,成就不亚于二程的洛学,为何却名气不大?                                                         

2022-11-30 11:15                                       

          蜀学创始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嘉祐元年(1056年)一同到京城开封应举,次年苏轼、苏辙兄弟中进士。当时宋学正在形成之中,学者们大多探求“六经”义理,苏洵也著《六经论》以阐述六经义理其作《易传》未成,于治平三年(1066年)去世,遗命长子苏轼继述。此后苏轼、苏辙虽也开始探究《易》经,但宦途忙碌,进展不大。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为不得签署公事的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次年初到达后,筑室东坡,号东坡居士,过着无职无权的贬居生活。

苏轼以文名世,其间写出不少传世名篇,但将主要精力用于撰写《易传》。除父苏洵未成书的《易传》遗稿外,弟苏辙也将所作《易解》寄来,苏轼经数年的撰述,“卒以成书(史称《东坡易传》),然后十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实是父子三人合作而苏轼总其成。苏辙又将所撰《论语略解》寄来,苏轼“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以后又撰《书传》,史称《东坡书传》。《东坡易传》之成约在元丰六、七年间,可视作“蜀学”学派理论的基本形成。

蜀学学派的特点之一是吸收佛学学说,这本是“宋学”各派的共同特点,而尤以蜀学为甚,即所谓“其学又杂以禅”。苏辙亦曾著《孟子解》、《老子解》《春秋集解》、《诗集传》蜀学学派在宋学三个学派中始终是影响较小的学派。

洛学是程颢程颐兄弟所创,史称“二程”。庆历六年(1046年),其父程珦署理南安军(今江西大余)通判时,周敦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二程时年十四五岁,曾受启蒙教育于周敦颐约半年但同年冬周即调离南安。程颢后来“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说明二程是自己探求近十年后才得“道德性命”之学,并非受之周敦颐。南宋初朱震提出二程师承周敦颐,经朱熹论证,周遂成理学开山祖师。今人辩之甚明。程颢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后,仕宦不显。

元丰二年(1079年)因反对新法而罢居洛阳,授徒讲学。元丰八年(神宗已死)被召用,未赴而卒,文彦博为题墓称明道先生。其弟程颐(史称伊川先生)同在洛阳讲学授徒。二程学派的基本形成,应即在元丰后期,史称“洛学”,但当时洛学学派成员可能还仅限于他们的门生。蜀学重在著书立说,洛学则重在授徒讲学元祐时期保守派执政,极力贬低新学派,实际上洛学、蜀学两派尚处于刚形成时期,也并无多大影响。

程颐晚年专心著述,元符二年(1099年)完成的《易传》,是洛学学派学术体系完成的标志。他毕生致力于授业传道,门生弟子较多,而且转相传授。但洛学在北宋时始终只是宋学中的小学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3:45 , Processed in 0.0090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