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争史典范四渡赤水,被西点军校列入教材,美国人都作何评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3 17:59: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战争史典范四渡赤水,被西点军校列入教材,美国人都作何评价?                                                         2023-01-02 13:50                                       
                                       

孙子兵法当中有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场形式瞬息万变,能够主动适应战场环境,出其不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取得胜利。在我党历史之中,长征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渡赤水是伟人复出后的第一战,在国民政府几十万大军的围困之下,伟人采取灵活的战术方法,与国民政府军队开展运动战,是中国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这一战被西点军校列入教材,那么美国人都作何评价呢?

一:决策失误,生死存亡之际
在错误指挥之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不得已开始了战略性转移。在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依旧严重影响红军的战略决策。
湘江战役当中,中国工农红军损失高达五万人,中央红军从八万锐减到三万人,而距离长征目的地何在还有千里,为此中央红军上下蔓延着一股悲观失望的气息。就是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之下,李德还坚持原计划向详细进军,无疑于要将中央红军覆灭的深渊。

当时的中央军委听从伟人等人的建议,决定往敌军力量较为薄弱的贵州地区进军。并且在贵州遵义召开党内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束缚,决定由伟人辅佐总理指挥军事行动,实际上的指挥者就是伟人。
虽然伟人的复出给我党带来了希望,但是遵义会议之后,摆在我党面前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国民政府大军压境,稍有不慎中央红军就可能全军覆没。

二:大军压境,四渡赤水
蒋为了彻底将中央红军留在贵州一举消灭,调集了数十万大军,从多个方面向中央红军发起进攻。蒋不仅仅调集了薛岳兵团以及所有的黔军,还调动四川、湖南、广西地区的军队向遵义地区发起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当时的中央军委决定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与四川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发起反攻,如果渡江失败则留在川南,伺机而动,北渡金沙江,国共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1935年1月19日起,中央红军兵分三路从遵义出发,开始突围行动,国民政府军队乘机占领遵义,与此同时中央红军击溃驻守在土城的军队,占领了土城。国民政府军队随后增援土城地区,准备一举夺回土城。

经过中央红军的一番苦战之后,击溃了川军四个旅的军队。伟人敏锐的意识到国民政府军队会调集重兵围城,而土城不利于红军的转移,出于长远战略考虑,伟人当即决定放弃土城,西渡赤水,伺机而动。
在中央红军成功渡过赤水之后,并没有继续向西进军,经过当时的中央军委研究后决定,中央红军再次东渡赤水,回军遵义城。
当时的遵义守军没有想到中央红军还会再次回来,遵义地区的守备力量相当薄弱,红军一鼓作气夺回遵义城,打国民政府军队一个措手不及。

当国民政府军队得知中央红军战略遵义后,急忙调集军队准备围困红军于遵义城之下,不料伟人准主动出击,歼灭国民政府军队共计两个师八个团,是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随后国民政府军队再次来犯 中央红军当机立断撤出遵义地区,并没有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依旧保持冷静头脑,再一次西渡赤水,伺机而动。随后中央红军趁贵阳地区守备力量薄弱之时,佯攻贵阳,蒋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国民政府军队回援贵阳。
不曾想,这只不过是伟人的金蝉脱壳之计,当国民政府军队急忙回师之时,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早已经渡过金沙江,逃出生天。这一战堪称战争史上的典范,采取灵活的战术摆脱重兵围困,使得中央红军转危为安。

三:经典一战,列入教材
中央红军巧妙的躲开国民政府军队的围追堵截令当时的不少人都惊叹不已。
当时的国民政府军队的一个旅长李清献曾经评价道:"蒋经常被红军牵着鼻子走,蒋的嘴,我们的腿,红军灵活机动的战术常常使得国民政府手忙脚乱,加上蒋乱指挥,导致国民政府军队空有重兵,却无处发力"。
甚至连蒋本人在日记当中也大发感慨:"我军各部迟滞呆笨,被其玩弄欺诈,殊为一生用兵莫大之耻辱。"由此可见四渡赤水一战令对手是心服口服。

不仅仅国民政府军队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有着极高的评价,就连美国人对这一战也是推崇备至,那他们是如何评论的?
美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西点军校,被誉为"美国高级军官的摇篮",在美国享有极高的声誉。
就是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院校,对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这一战是推崇备至,将其当成西点军校的教学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还将其列入教材当下供美国人研究。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于这一战也是极为推崇的。

四:"老对手"美国人的评价
不仅仅美国的军事院校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一战推崇备至,而且有不少美国人对这一战也是颇感兴趣。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著名作家、记者索尔兹伯里对于这一战的评价,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当中评价称:"要重新绘出伟人当年反复穿越贵州的路线是极为困难的。"当年蒋的指挥官尚且搞不清楚,如今的我们依旧也难以捉摸红军的想法,甚至连红军的官兵也时常搞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从这一点来看伟人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天才"。索尔兹伯里的这番话对伟人的指挥艺术可以说的推崇备至,对其大加赞赏。

同样身为美国作家的史沫特莱,也在《伟大的道路》一书当中高度评价长征称:"事实、数字以及千山万水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史诗。她在谈及四渡赤水一战当中也曾经说到"这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这一战史沫特莱对于中央红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红军指挥官高超的指挥艺术深感敬佩。

无独有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当中对于这一战也是着重描绘:"不管你们对红军有什么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功绩之一,他们在长征当中灵活机动将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在困境之中依旧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于我党的长征是推崇备至的,四渡赤水一战更是一扫之前失败的阴霾,重整旗鼓。

五:四渡赤水之战的评价为何会如此之高
从上面的叙述当中可知,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美国人对于四渡赤水一战都是有着极高的评价,高度评价的背后又隐藏哪些原因呢?
首先,四渡赤水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之前,红军的士气可以说是跌落到了一个冰点,重兵围困,不仅仅武器装备相对落后,而且在人数上有着极大的差距。
当时的蒋可谓是信心满满要将中央红军"绞杀"于西南地区,但是就是在敌我双方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依旧让中央红军逃出生天,不仅仅鼓舞了士气,而且还再一次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以少胜多的战役无论是在哪一个时期都是值得被推崇的。

其次,是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一战当中所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形式瞬息万变,唯有灵活应变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取得胜利。
四渡赤水一战当中,瞒天过海,四渡赤水,将数十万大军玩弄于鼓掌中,让蒋视为一生用兵最大之耻辱。这种战争的权变精神值得学习和钦佩。
最后,是四渡赤水一战当中红军表现出极大的毅力,中央红军不仅仅要面对国民政府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还时常面临补给不足的情景,四渡赤水之前,红军早已经是疲惫不堪。

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红军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在短时间内四渡赤水,穿梭于云贵高原之中,红军基本上是靠两条腿完成四渡赤水的任务的,其机动性远不如国民政府军队。
而就是在这种人困马乏的情况之下,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红军上下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长征的胜利来之不易,四渡赤水之战直接奠定胜利的基础,这一战是红军上下共同女郎的结果,是难以复制的一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17:07 , Processed in 0.0076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