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02:33: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2023-01-15 19:29                                       

           这句诗词猛然一看来的是多么老气横秋,因为我们都是人间过客,经过一生磨砺蹉跎岁月,失去的和未偿心愿的东西可谓太多了;特别是人到老年以后,回顾自己这一生岁月过往经历的时候,那一定是惆怅不已,幽凉满怀的品味良多;自我贪欲重缺的感觉让很多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算是下了一个偏我经验性的定论。可是,这首诗词却是一个只活到三十岁的年轻才子所写,这就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对于人生感悟来讲,年龄是不是有点过早?经历是不是有点过浅呢?这个人得有多悲惨事情才有这样的痛彻感悟呢?

一、“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出自具有清朝第一才子之称的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中的句子,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很明显这是大才子半夜三更情怀爆发,观望到外面雪后风凉静肃之景,一股轻幽笛声响起,天上明月虽然高挂,却是孤身寂寞人触景生情,回忆断落失去的美好......夜晚是人们身闲心难静,思绪最乱飞的时候,情愫情怀最容易飞彰的时刻;这一切和自己的人生现实生活总是脱不了关系的,我们看看纳兰容若这个人的现实生活情景,再来品味这首诗词。

纳兰容若也叫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号楞伽山人,被誉为著名的清词三大家之一;生活于顺治与康熙时代,出身著名官宦权贵之家,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一路考举人、贡士、补殿试成进士,可谓人生仕途比较顺畅,可以说从出生环境,到奔向人生志向超过了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纳兰容若出身门第显赫,和帝王之家沾亲带故,成为了康熙大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他拜徐乾学为师,短短两年就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大帝那是满清王朝最了不起的皇帝,在历史长河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帝王至尊;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纳兰容若文武兼备,少年英才,出身门第显赫,仕途一路畅通,深受皇帝赏识.....这样的人物就是天之骄子,阳光大道上的骏马千里驹,为什么写下了这样一首悲戚戚叹自己人生悲苦的词呢?那是因为19岁时婚配妻子卢氏,仅仅跟着他恩爱三年就病逝而去,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这大家就看出来了,纳兰容若是一个失去爱妻、深受情伤打击、用情厚重的人。这之后纳兰容若虽然仕途畅通,权位得偿,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妻妾几位....都非常的富足,婉约情哀伤感悲戚的情怀却一直存在。这和他本人的性格喜好是有很大关系的,他拥有的这一切都是别人羡慕苍天眷顾,打破脑袋一世追逐也不一定能得到的;可能,这是有上天的一种造化捉弄在里面,那就是人得必有缺,人足必有失!

在世人眼里,纳兰容若拥有的东西太富美了,他本人拥有这些东西他自己却并不是很看重;在仕途上发展来说纳兰容若热情兴趣并不是很高,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看出他出身在名利易得富足环境中,反而喜好追求那些名利场之外的东西,这倒是符合人性欲望特性规律的,那就是越没有的越想有,越容易得到的越不在乎。纳兰容若是奇才,没有嫌贫爱富自持门第之贵,喜欢和那些有才华的人交往,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这些江南布衣文人都成为他交往常来之人。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纳兰容若因自身的足追索外面的缺,外面很多文人投其所好交往追索自己的所缺,这种景象在人世间很正常。当然,纳兰容若从文学成就来说,确实是了不起的奇才,其作品《纳兰词》评价被很高,一直流传不衰。可惜的是,纳兰容若虽然文武兼备,可身子骨并不强壮,仅仅三十岁就因病凋落了,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昙花才子吧。

二、诗词境界心怀飞扬:
古代文人诗词情怀飞扬是很高昂丰满的,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情景交融、风花雪夜、世间流觞.....用文字诗词进行描绘、舒张、联想、跃升、飞扬....是人情怀丰富滋生无限的结果。纳兰容若这首词也是这样,而且恰恰是他自己最缺失遗憾的东西,在心中激荡和夜景交织,灵感与伤怀一诉而出。从世人来看,纳兰容若拥有的世俗东西真是让众多的人望尘莫及,这样的人竟然也有如此悲切凄苦的情怀,那只能是性情至厚,情伤摧心的结果。同时,他又饱读历史文化之中的各种书籍,身上的文化素养非常积厚,以自身哀情飞扬心声,也算比较贴近畅然的。

纳兰容若要说生命才三十岁就戛然而止,人生路才走到半途吧!在古人说来,男人三十而立,家庭事业为重;家庭花开两支,初婚失去爱妻,让他心怀情愫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才促就了文学诗词上的深切感悟,才有了诗词上芳菲的圣誉;其后纳兰容若又取了几位妻妾,还有几位红颜知己,这些女人给予他文学才华也增添了不少的素材;他的人生事业成就就算花开两支,一个是世俗的官场仕途畅通,一个是文学成就斐然;从我们看他的短暂人生经历来说,确实算不得有多凄惨悲苦,可他偏偏写出来了这样的绝世悲情佳句。

纳兰容若这种情怀感悟的诗句,算不算参进了很多水份呢?毕竟他的人生短暂,没有其他一些人走过磨砺困苦,一生坎坷而行的亲身悲惨遭遇;毕竟他拥有的出身、家境、仕途、赞赏、荣华富贵、权力地位、良朋师友、红颜佳偶等等,都是比较丰厚无比的;仅仅从他失去爱妻,年轻夭折来讲,算是让人痛惜有其悲苦凄惨的一面的;其他方面算不算太过于老气横秋,失真贴近过于唯心呢?也许是人身情怀之重的结果吧!大家说呢?欢迎留言交流!(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拙豆拜上,感谢访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3 18:55 , Processed in 0.0077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