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时期,最为盛行的唐诗是如何一步步发生演变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05:2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朝时期,最为盛行的唐诗是如何一步步发生演变的?                                                         

2023-03-17 08:48                                       

       文艺评论家何其芳说:“诗歌是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多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精炼和谐。它的语言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散文,尤其是节奏的清晰度。”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歌是一种贯穿古今的文学形式,时常随着作者的心境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这句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即古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纳盛于元,小说兴于明清。比如四大作者,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
那么你知道唐代最流行的诗体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吗?
唐代是古代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李杜诗,千口万口流传”。后世无不以李白、杜甫为诗坛楷模。”,杜甫被誉为“诗圣”。两人都是才子,但遭遇却截然不同,因此他们的诗风也各有风格。
李白生于盛唐,杜甫生于国破家亡。他们的诗歌既是个人感情的寄托,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有人评价李白说:“吐出绣嘴,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生来就是万众瞩目的天才,正如所说:“五岁背诵六甲”。他生来无忧无虑,所以他的心思意念无不放荡不羁。

李白生于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出生不久,唐朝就发生了“唐龙政变”。712年,唐玄宗顺利登基。在唐玄宗的勤政之下,唐朝迎来了开元的盛世。
纵观李白的一生,基本上贯穿了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唐玄宗晚年虽然昏庸,但唐朝根基深厚,所以李白早期的诗歌多受唐朝影响,充满了雄浑洒脱的风格。
李白年轻时游历山水,所以他早期的诗句大多歌颂唐朝的大好河山,感叹安康的繁华,“树深见鹿,人见鹿”。午溪不闻钟声”,“看紫云,可得锦囊术”。这首看似洒脱、无忧无虑的诗,不仅抒发了李白内心的任性,也描写了百姓安宁幸福的生活。
公元744年,李白已步入官场。他看着官场的狗屎,看着皇帝的郁闷。此时的李白无疑是孤独的,群臣奸佞,君王昏庸。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孤独的不仅是李白,还有忠于大唐的忠臣和守候清明的百姓。
于是李白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将进酒》《与我卖千古愁》,企图以美酒解万千愁。不久,李白又写了《蜀道难》,用“悲鸟古木”、“紫鬼哭月”烘托出寂寞的气氛,隐约暗示着寂寞的唐朝。

章中、末出现“蜀道难,青天难上”字样。后人评价它有“一叹不足作一叹,一叹不足作三”之意。李白感叹,不仅是蜀道难登天,更是江山日下。但即使李白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他的内心依然保留着三分自由。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一改往日作风,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弃我者不守昨日,扰我心者多忧今日”。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隐居的李白不愿看到大唐的盛世如此凋零,便被请为永王李麟的幕僚。永王被唐肃宗杀后,李白也因坐罪入狱。
接着李白写道:“九日龙山饮酒,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冠,舞恋月留人。”他把自己比作追逐的大臣,笑着哀叹自己的穷命。至此,唐朝彻底没落。
李白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与李白相比,杜甫真正经历了盛极而衰的局面。
他出生于公元712年,年轻的时候过着相当幸福的生活,但是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年轻时也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写下了“我将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

他出身官宦世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入朝做官,辅佐皇帝,报效国家。
元宝中后期,杜甫被困长安。期间,他感叹唐玄宗沉迷美色,痛斥李林甫掌控朝政,羞辱杨国忠这个不要脸的小人。哭声直冲云霄。过路人问行人,行人常见云点点。”
用尖锐刺耳的语言讽刺时事。天宝十四年,虽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宫中,但长安城内人人自危,城内鸦雀无声。冻死”,尖锐地嘲讽当权者。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对唐玄宗彻底失望,欲投奔唐肃宗,可惜途中被起义军逮捕。杜甫看着枯萎的山河,听着叛军的声音,无比惆怅。在此期间,他写了《春望》,直言“国破山河在,满城春意草木”。
杜甫逃走后,成了左士仪。他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报效国家了,然而现实又给了他一击。在仕途上,杜甫处处受到排挤。在这内忧外患之际,竟然还有这样的小人行径。想了想,杜甫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弃官逃亡。
弃官之后,杜甫的生活越来越艰难。逃难途中,他写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如铁,娇儿卧在里裂,床边漏水无事,雨如麻。

既然失眠睡眠不足,为什么一晚上都湿了!“
杜甫的诗不仅描写了他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让我们想起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仍然认为“太平有万幢楼,庇护天下,穷人皆乐”。
从他的诗可以知道,唐朝缺的不是文人,而是能赏识他们的政治家。
杜甫和李白都是怀才不遇的人。连两位文豪都得不到重用,更何况是寒门子弟?
两首诗的灵感都来自现实,两人的写作风格截然不同,凸显了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气体。乱世使杜甫成为忧国忧民的诗人,为诗坛注入了别样的色彩,但也断绝了百姓心中的希望。
杜甫年轻时也像李白一样喜爱山水,但到了晚年,他还是学不会李白的洒脱。可见时代的变迁对人心和诗风的影响。
试想,如果杜甫生在太平盛世,他还会写出这样悲壮的诗篇吗?
参考资料:《新唐书卷二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新唐书·列传一百二七·李白传》《唐才子传·杜甫传》《唐才子传·李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9:28 , Processed in 0.0087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