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照片,知青的真实面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17:4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如云 于 2023-4-17 17:49 编辑

老照片,知青的真实面目                                         2023-03-28 09:40                                       

          知青,全名知识青年。特指1968年到1978年,从城市去农村和农垦兵团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说是年轻人其实也就16、7岁的少年,现如今都是刚上高中的年纪,但是在那个年代,马上就要离开父母亲人,孤身去农村或者边疆。
我是80年代人,对于知青的生活,他们是如何看待那一段岁月的,这些都不是很清楚。以免出现误差特此询问了长辈。
两位长辈对于知青的生活感慨良多,但是言语间却是不太一致的。
张姓长辈当年是16岁,一家五口,只有他下乡当了知青,属于不去不行的那一种。当时是去到内蒙古,汉族比较多的地区,基本语言沟通没问题,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据他说,当时知青下乡都有一笔安家费,每月6元,但是基本不够吃,先是去老乡家里借梁然后再还。另外一位是女性长辈,算是积极分子主动要求去的,也是被分到内蒙,不一样的是她去到的地方几乎都是蒙古族,语言基本靠比划猜,但是女孩子吃得少所以过得还不错。而且老乡们还都挺好交流的,过了几年就回来了。所以谈起这段岁月还是以感怀为主,虽然有苦有累但是也有很多回忆。
在这里我不是很能体会这样的心情,只能通过一些照片来回忆一下当时的生活环境。
出发的知青







当年当知青可是一人下乡,全家光荣,正在踏上旅程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可能还没意识到马上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只是感觉一片荣耀。
拍集体照片的知青
















这一组照片,能看出当时的知青生活是非常不一样的,在农村的明显要快乐很多,而在边远寒苦地区的知青,都是比较辛苦的,特别是拿枪拿刀的基本都在边疆,保卫着祖国,很辛苦脸上却也带着笑容,也许当时他们只考虑到责任不会在乎艰苦吧。
学习的知青







当时的知青都是学习毛主席语录,或者学习农业知识,能够坐在课堂学习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实地交流。
干活的知青


















这一组基本都是在农田干活的知青,才刚来的知青非常年轻,有的甚至都不会做饭,但是在老乡的帮助下很快便掌握了干活的要领,这期间也会闹出一些笑话,比如把快长好的秧苗当成草拔了,农民伯伯也是很心痛啊,不教不行啊。
文艺汇演的知青











70年代的人虽然物质比较匮乏,精神却很丰富,即使没有现如今的手机电脑,在农村也过着热闹的生活,组织歌唱跳舞比赛是常有的事。
美丽的女知青











不得不说,淳朴的年代,即使没有精致的妆容,华丽的外衣,女知青们依然美丽,这可能就是劳动人民最美丽吧。
微言大义:知青一词既代表着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又代表着一批人的无限悔恨,很累的生活却又很朴实的生活。我想每一个当过知青的老人在提到这个词,再回想到当时的生活时,也会有些许的美好浮现在心中吧,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个人。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7:18 , Processed in 0.0085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