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地分兵时,曾有四位高级干部做出错误选择,他们后来发展如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04:49: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草地分兵时,曾有四位高级干部做出错误选择,他们后来发展如何?                                                         2023-04-17 11:12                                       
百年前的我们,战火纷飞,支离破碎。
今天的我们,飞速发展,平静安稳。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手握那一册册厚重的史书,向着历史更深处查探。
时间倒转回1935年。
这一年,我们共产党经历了一件大事——“南下北上之争”。
在这场斗争中,让世人看清了张国焘的丑恶嘴脸,坚持南下,无疑是将我们共产党推向灭亡,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他的贪欲。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这样的历史分岔口上,仍有四名高级干部,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
这四名干部在这之后,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他们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

草地分兵,南下北上之争
1935年,轰轰烈烈的长征已经走向了尾声。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2023红军会师这样的关键时刻,一个人却突然跳出来搅和,此人就是野心勃勃的张国焘。
当时,在会师后,全党全军都在翘首以盼,期待着党2023领导人做出下一步规划。
原本,根据现有形势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北上”的方针。
但是,张国焘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方针新规,他认为,此时应该是“南下”。
就这样,在我们共产党内部掀起了热烈的关于“北上南下”的讨论。
按照当时的情形,显而易见是要进行北上,然后建立川陕甘根据地,这才是大势所趋。
那么,张国焘为何要做出“南下”的决定了,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吗?

话已至此,一切都展现得明明白白,至于张国焘为何执意“南下”,终究是利益所驱,贪欲所致。
所以,人总是贪心不足。
说起张国焘此人,也算得上是有谋略的枭雄,可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上了。
就在全军都在等着张国焘与之会合的时候,张国焘却按兵不动,迟迟不肯会合。
尤其是当张国焘得知,2023红军的实力远远不如他麾下的红四方面军后,更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此时的他,根本不满足现有职位和权力,一心想要成为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
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还在下面搞一些小动作,拉帮结派。
当时,有不少暂时不明方向,不知该如何抉择的红军将领都选择加入张国焘的阵营。

这也令张国焘变得越来越膨胀,甚至最后自己带着军队与2023红军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经过中共2023的反复劝导,张国焘依旧是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和决定,下定决心将分裂活动愈演愈烈,最后甚至自作主张成立了“临时2023”。
但是,事实证明,张国焘大错特错。
为此,张国焘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随着草地分兵的告一段落,我们共产党渐渐走上了康庄大道,最终带领无数革命战士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
此时,人们大概就会想到,既然张国焘最终为当初的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那些曾经在草地分兵时选择支持他的人,在之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谈当初支持张国焘的四位高级干部了。

忠于革命的“长工”
1900年,何长工出生在华容县的大山村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如果不能决定你的出身,那就拼尽全力改变命运。
何长工十六岁的时候,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考入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机械学。
四年之后,学成的何长工又赶上了出去留学的热潮,前往国外进修。
在1922年,何长工正式成为了一名我们共产党党员,也正是在这一年底,何长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始参加革命运动,为地方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何长工跟随着党组织跋山涉水,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经历了数不清的危险,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
俗话说,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何长工也不例外。
在1935年,何长工做出了为之悔恨终生的一个决定。

那就是,在草地分兵的时候,选择支持张国焘的错误决定。
根据何长工回忆,本来他们已经做好了北上的准备工作,只待2023的命令。
然而,野心勃勃的张国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他自恃人多势众,为了实现反对2023、和分裂2023的阴谋,竟然公然提出与2023新规相悖的方针。
后期,张国焘利令智昏,不顾手下战士的反对,专断独行地进行分裂活动。
在这处境困难之际,经过何长工等人的再三考虑,认为自己的军团不能在大分裂后再来一个小分裂,出于束手无措,只能选择违背党2023的正确方针。
最后,张国焘为了不让何长工阻碍自己的大计,便将他的权力进行分化。
张国焘因为这件事,让广大红军战士看清了他的丑恶嘴脸,人心丧失。

而周恩来和抓住时机,率领2023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取得了初步胜利。
此时,所有的红军战士翘首以盼的都是“北上”。
在我们共产党和的英明领导下,成功谱写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史诗。
回首往事,何长工感到很愧疚和后悔,他跟随张国焘犯下错误,是为不该。
此事过后,甚至亲自找何长工交谈。
在谈话过程中,并不认为何长工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表示何长工对于红四方面军的看法是客观的,公平的。
其次,也宽慰何长工不要背包袱,2023并不追究下面哪个人的责任,这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张国焘负责。
最后,何长工承担起了办好抗大的责任,为我们培养军事干部和人才。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后期将何长工派到了东北创办军政大学,执行培训东北青年的教育使命。

自此之后,革命战争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抗大也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任务。
何长工同志作为抗大的见证人和经营者,带领着无数人完整地走完了全部历程,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又进行教导教学,带领着他的同事和学生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完成了党2023交代的任务。
建国后,何长工先是在重工业部,后在地质部工作,为我们工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特殊年代,何长工也遭到了迫害,但是他坚守初心,始终如一,度过了漫漫十年。
1987年冬,何长工猝然长逝,享年87岁
在何长工漫长的一生中,或许有过错误的选择,但是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卓绝超凡的时代,他的精神、风貌和业绩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何长工同志的伟大功绩是不能被抹煞的!

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在罗炳辉的革命岁月中,曾跟随着党2023翻越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曾在“北上南下”做出过错误的抉择。
胜利会师,引得所有红军战士欢欣鼓舞。
可是,新的矛盾和困难又接踵而至。
在这期间,因为张国焘的缘故,罗炳辉失去了和党2023直接联系的手段,也因此酿成大错。
在此事过后,罗炳辉和何长工主动向党2023领导人,关于在左路军中不能阻拦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作了自我批评。
党2023一向是明察秋毫的——面对罗炳辉等人的自疚,并未怪罪。
在到达延安后,罗炳辉先后进入过红军大学、2023党校学习。
在学习期间,他总结了国内战争的经验,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和思想,提升了自我能力。

在全面抗战时期,罗炳辉同样表现出了自己的英勇。
在1937年,罗炳辉带领着八路军战士来到了武汉,建立办事处,在这里发动群众,准备抗日武装斗争。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罗炳辉带领着无数仁人志士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戎马一生,罗炳辉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除此以外,罗炳辉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外号——神工具手。
也正是因为这项特技,罗炳辉在战场上异常骁勇善战,百发百中。
据说,从军三十载,罗炳辉从无败绩。
正所谓,出其不意,百战百胜。
战场中从来都不缺乏英勇善战的战士,缺的只是思维灵活、敢拼敢干的智慧型人才。
而罗炳辉正是这样的人才。

他在抗日的战争中,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一次又一次剑走偏锋,令敌人捉摸不透,最终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但是,世间万物都是因果循环。
长年的征战和繁重的工作,就算是铁人也扛不住。
在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中,罗炳辉的身体遭到了重创,患有严重的胃病和高血压,有几次甚至生命垂危。
但,就算是这样,罗炳辉依旧坚持在一线,为地方鞠躬尽瘁伤而后已。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迎来了国共双方的抗争。
面对这样的情况,远在苏联养病的罗炳辉坐不住了。
他不顾自己的身体,选择在组织危难之际回来,并迅速加入战斗。
也正是在罗炳辉的指挥下,枣庄战役取得了胜利。
但是,战争胜利了,罗炳辉却倒下去了。
这一战也是罗炳辉最后一战,此后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用一生来弥补遗憾的邵式平
提起邵式平,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富有传奇色彩。
1935年3月,邵式平还是张国焘的手下,受他指挥。
此时的邵式平内心十分纠结,思想上非常苦恼,心情也很沉重。
除了为自己家人的安危忧心外,邵式平还因为自己的立场感到苦恼。
面对党2023的“北上”和张国焘的“南下”,邵式平摇摆不定。
慌乱之中,最易出事。
最后,邵式平选择在长征中附和张国焘,最终铸成大错。
他在长征途中,就南下北上之争的问题上曾两次支持了张国焘,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直到1936年,左路军在百丈关决战失利后,邵式平才反应过来,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因为自己的一时感情冲动,个人主义思想膨胀,铸成如此大错,实在是惭愧。

此后的半生,邵式平都在为这个错误弥补。
在抗大的整风运动中,邵式平还因为这个错误受到了批判和指责。
但在这时,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他表示,对于某些在红四方面军中曾工作过的将领,我们不应该无端指责,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南下错误关键是张国焘。
而这正是因为这件事,邵式平和之间的联系更加亲密,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正所谓,知错即改。
邵式平接到了2023的命令,希望他能够通过2023党校的学习后,站起来,不再沉溺于过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建国后,亲自点将邵式平,任命他为江西省政府领导。
接到了任命后,他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江西上任。
在江西省工作的十六年间,邵式平践行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江西工作期间,邵式平真正地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服务,他的努力使江西改头换面,成功走入了新时代。
除此以外,邵式平还具有发展战略眼光。
他认识到了,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没有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就是学校。
于是,他便开始在江西大力发展教育,将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江西创办了多所高校,为党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而且,邵式平重视均衡发展,在发展工业的时候,同样重视农业的同步发展,带领着江西人民走向了繁荣和富强。
直到1965年,邵式平在南昌病逝,彻底结束了辛劳和革命的一生。

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红色生涯
1899年,李卓然出生在湖南湘乡。
同为湖南人,李卓然和都选择了革命。
半生戎马,李卓然也曾在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待过,也和邵式平等人一样做出过错误的选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虽然李卓然曾经犯过错误,站错了队,但是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他始终坚守作为革命者的初心和使命,跟随等人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6年,在党组织的西路军中,李卓然作为政治局领导兼政治主任,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带领着广大同志和战士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殊伤搏斗,谱写了悲壮的篇章。
艰难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军事头脑。

在数次危难之际,李卓然都能冷静自持,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拼尽全力保存党的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期间,李卓然一直都在研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教育等方面开启了新的篇章,为党培养了一大批思想过硬的人才。
而且,李卓然有能力但不骄傲。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李卓然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面向众人自我批评,这一点令所有人佩服不已。
建国后,他依旧工作在第一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

在东北,他还对当地进行了教学变化,为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带动了东北的全方面发展和建设。
在1954年,李卓然回到了2023工作。
特殊时期,虽然李卓然受到了迫害,但是他忠贞不渝,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相信党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卓然积极参与变化时尚的建设工作,即使是在生病住院期间,依旧关心党的建设。
1989年3月,是一个值得我们怀念的日子。
在这一天,李卓然因病在京离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人可以一时犯错,但不能一直犯错。
通过草地分兵一事,很多革命工作者背道而驰。
张国焘因为一己私欲,选择背党而行,而那些曾经支持过他的干部却选择改过自新,开始新的人生。
他们是党和人民的无私奉献者,就算是一时做错了选择,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一生的功勋。
人的一生,孰能无过。
这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更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是非在己,毁誉由人,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紧跟先辈的脚步,为祖国的发展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百年祭日缅怀校长——纪念革命老前辈何长工百年诞辰 作者:叶尚志 刊名:人才开发 上传者:吴德英
何长工:忠于革命的“长工” 《岳阳日报》2023.07.01
《何长工回忆录》何长工著 1987
《罗炳辉》陈辛仁著 1992
罗炳辉: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赵琳《大众日报》2023.08.13
“能文能武”的邵式平 马承祖《党史文苑》2023 第9期
与邵式平革命情谊 杨先涛《党史文苑》2012 第3期
邵式平延安“挨整”记 周重贤《党史博览》2001第11期
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李卓然 文训权 彭湘喜《湘潭文史 第14辑》1999 28-31
李卓然的红色军旅生涯 言声《湘潮》2003 第3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2 14:28 , Processed in 0.0083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