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彭德怀晚年时,为何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03:54: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彭德怀晚年时,为何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                                                         2023-04-23 17:12                                       
                                       
前言 1965年9月,北京市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
这一天,被卸去了一身职务,正在花园里耕地的彭德怀,突然听见秘书喊他,说是有中央找他的电话。
彭德怀听到这话,连忙放下手中的锄头,回屋里拿起电话,没想到的是,电话是彭真打过来,他在电话中说道:
  “有要事相商,速来人民大会堂”。
听到这话,在吴家花园赋闲了六年的彭德怀,没有拖延,简单换上一身装束,便直奔人民大会堂而去。
彭真见到彭德怀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
  “中央希望你能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彭德怀一听,顿时一怔:
  “要是不去呢?”
彭真也不绕弯子,直接说道:
  “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听到这话,彭德怀有些沉默。

一、三线建设,挂甲闲居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形势,自1958年,中苏在组建联合舰队等问题上,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试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
此后,中苏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曾经友好的“兄弟”关系已经破裂,数十万军队被苏联囤积到中国北方的边境线。而蒋介石败走台湾之后,依然抱有反攻大陆的幻想,时刻梦想着北上。
至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上遭遇“滑铁卢”,对中国军事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曾经将国共内战失败归咎于蒋介石无能的美国人,开始重视台湾这座“永不沉没的堡垒”,以此来遏制中国。
尽管新生的共和国在朝鲜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向世界宣告了他的实力,但中国的工业化始终处于薄弱水平,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直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中国才有了应对世界核战争威胁的底气。

但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考虑到可能到来的核战争威胁。也在这一年,毛主席等领导人根据中国经济条件与自然地理条件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三线建设”战略计划。
  其中,“三线”是将国家划分为三个地区。“一线”指得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而“三线”,指川、云、贵、陕、青五省等西南、西北内陆地区。
当时,毛主席认为,工厂都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地区,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攻,必将首当其冲,极不利于备战。
于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决定将一部分工厂迁移到西南、西北等“三线”大后方,以此来稳定国家工业生产,保障战争和经济基础。
这个计划要求落实到各省,每个省份都要将一部分工业迁移过去,这些工业包括大多数的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
“三线建设”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党中央十分重视,可在主持建设的领导人上,却迟迟不好敲定。
当时,周总理负责外交,在风险莫测的国家形势下,必然不能轻动,邓小平负责东北的建设问题,也脱不开身,其他人也各有安排,或者因为某些问题难以主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启用被罢官多年,在北京市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挂甲屯田”的彭德怀。
吴家花园,坐落在颐和园附近,始建于清朝雍正时期,原本是圆明园附园承泽园西部的一部分。
花园布局采取轴线对称的格局,由一座坐北朝南、一明两暗的数间正厅和东西两所别致的配院共同组成,园中风景秀丽,独具一格。
因为1921年被近代著名实业家吴鼎昌购买后,挂上了“吴达诠别墅”的木牌,从此被称为“吴家花园”。
新中国成立后,吴家花园划归人民政府管理。1959年,彭德怀被罢官时,全家从中南海迁出,搬到吴家花园中居住。
面对风景秀丽的的吴家花园,当时初到的彭德怀并没有太多兴致欣赏。然而,他不能离开吴家花园,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心态也慢慢平息下来。
行军劳顿多年,半生戎马的彭德怀,远离了各种无谓的权力斗争和城市的喧嚣嘈杂。
在这段岁月里,侄女彭钢相伴膝下,故去战友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也时常来看望,无疑将他困窘的生活排解了几分。

彭德怀不能离开吴家花园,一直习惯艰苦奋斗,不忘农民本色。他不想吃“闲饭”,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很快就在里面开辟了一块地,亲手种下各类粮食和蔬菜。
曾经横刀立马的大将军,此刻似乎成为了一个辛勤的老农,每天扛着锄头耕作,习惯了这样悠闲的日子。
可彭德怀心中仍旧不忘国家和人民,他卷起裤脚,靠自己的努力专门开辟了一份试验田。试图通过自己的实际劳动,来了解农业真实情况,据彭钢后来回忆说:
  “那年我也在家,他把麦子地翻得很深,弄了很多肥料,量好整整一分地,他就想看看这一分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
将种地得出成果的彭德怀,专门写信给毛主席,把他实事求是,亲自种地的结果,告知毛主席。可从历史来看,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并没有什么改变。
即使这样,他也始终关心国家的发展。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时,得知消息的彭德怀也激动洒下热泪。
1965年,彭真的一通电话打来,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也正是这通电话,彻底打破了彭德怀的平静生活。
二、毛主席劝导,彭帅出山
  “我彭德怀错误还在,已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被批臭了,这怎么干工作!我只会带兵打仗,不懂工业,我不能干这差事。”
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对于彭真让他前往主持三线建设的要求,彭德怀直接干脆利落的拒绝。
这让彭真一时无言以对,任务失败的他,只好回去给毛主席汇报这件事。得到这样的结果,毛主席也没失望,或者说,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几天后,毛主席让秘书致电彭德怀,请他前去谈话。这让原本回家后有些郁闷不快的彭德怀,心中不由得暗暗一喜。
第二天,他叫跟随他多年的司机赵凤池开车,前往中南海颐年堂。到时,毛主席已的早早在门口等候他了。看到毛主席,下车彭德怀连忙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问好。
他知道毛主席年纪大了,习惯下午和晚上工作,这是专门在等他。时隔几年未见,彭德怀已经在这特殊时代的磋磨中,有了太多改变。
毛主席看着彭德怀已经斑白的两鬓和饱受折磨的黑瘦脸庞,他的面上无悲无喜,那一双凝视远方,穿越时代的眸子,如同一方大湖,隐有波澜。
在会议上,毛主席说道:
  “现在要建设战略后方,准备战争,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
但此时的彭德怀,已经不想介入太多这些事务,反而对毛主席道:
  “搞工业我是完全外行,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恐有所负,我还是想去边疆搞农业。”
毛主席夹起手中的烟,吐出团烟雾说道:
  “我现在支持彭德怀同志是诚心诚意的,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找我谈。”
在会议结束之后,毛主席留彭德怀吃饭,席间气氛十分融洽,他对彭德怀说道:
  “现在看来,也许真理在你那边,你还是到三线去吧!”
向来耿直,有话直说的彭德怀,听到这话,顿时一愣,仿佛按下暂停键。遭受各种困境都没有动摇的他,此刻心中燃烧的火焰缺却怦然卷动。
在那之后,晚年的他常把那句话挂在嘴边:
  “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

就这样,尽管背负着庐山会议加予的罪名,他还是顾全大局,接受毛主席的任命,前往大西南主持三线建设。
临行前,他召集在身边的工作人员,最后一次在吴家花园务农,将园里熟透的苹果摘下,安排好侄女彭钢的住所,跟亲友告别。
1965年11月,在秘书綦魁英、警卫参谋景希珍、司机赵凤池的陪同下,他穿着黑色军呢大衣,由北京乘火车到了成都。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走竟成永别!
三、体恤民众,了结遗憾 回到大西南,彭德怀从渡口钢铁基地到金沙江,看着过去枪炮留下的残垣断壁,30年前的长征岁月,好似就发生在昨天。
经过安顺场渡口时,他下意识回忆起,当年为红军摆渡的船工们。于是,他向旁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没想到,居然还有一位名叫帅仕高的船工建在。
在完成视察工作后,彭德怀专门前去探望。此时的帅仕高,已经不复过去的年轻,但依然健壮。彭德怀跟他拉起家常,聊起解放后的生活情况。
在得知,老人家生活上的仍旧贫困后,彭德怀心中百感交集,不禁叹了一口气,离开前,给帅仕高送了十元钱。
这十元钱,都是他自己攒下的工资。

在视察过程中,彭德怀完全没有浪费国家公款。尽管是视察,但路上花费一笔笔账也算得十分清楚,绝不拿民众一针一线。
当时,彭德怀在西昌螺吉山畜牧场,和随行人员在本地吃了一顿饭,结果管钱的随行人员却只付了两元钱。彭德怀得知后,严肃说道:
  “咱们9个人,吃了那么多东西,付这么少的钱不好,那是人家的血汗生产的粮食。”
便让人前去补交了八元钱。
在大西南主持三线建设的这段时间里,彭德怀每日带头紧抓生产,工作十分繁忙。当时,接待他的三线建委副秘书长杨沛担心他的身体,对他说道:
  “彭老总,休息几天吧。”
但彭德怀摆摆手,说道:
  “不用,我已经休息许多年了。”
虽然生产重要,但对于工人的安全,彭德怀也十分重视,在参观渡口市的煤矿产地时,他多次严格要求渡口市领导人:
  “要绝对保证工人的生产安全。”
早在旧社会时期,底层农民出身的彭德怀,在年轻时为了生计,就去挖过煤,深刻了解掘洞挖煤的痛苦和凶险。
然而,有一次他到正在施工的成昆铁路的乌斯河隧道工程视察时,却发现山坡上一大片没有墓碑的新坟。这让他十分惊讶,对同来参观的负责人询问道:
  “哪来这么多的新坟?”
负责人连忙解释:
  “那都是为开凿隧道牺牲的战士和民工。”

原来,由于当地地质构造复杂,开凿乌斯河隧道工程时,隧道里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泥石流和塌方,加之洞内开凿放炮和机械施工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各种令人难以预测的事故。
常常出现一个隧道还未开凿完,牺牲的战士已有好几十名的情况。
看着这一堆堆坟土,彭德怀心里十分沉重,他带人爬上山坡站在墓群中,严肃地打量着那一个个土包,就像在检阅一群勇敢的士兵一样,他深情地说:
  “为国捐躯的战士,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接着,他让人给这些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回去后,彭德怀还专门召开会议,提出在各地修建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的建议。
在彭德怀的建议下,在成昆铁路沿线,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烈士纪念碑,祭奠那些为了三线建设流下鲜血和付出生命的铁道兵战士和支援三线建设的民工们。
如今,当人们乘坐成昆铁路的列车在崇山峻岭中飞驰而过的时候,就会看到沿途那一座座肃穆的烈士陵园和高耸云端的烈士纪念碑。
而在四川视察途中,也了彭德怀的一桩心事,那是长征时候的事了。当时北上途中,彭德怀听从组织安排,从红军中抽出了数百人,前往川、滇、黔边建立根据地。
可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与这支队伍失去了联系。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派人打听这支部队的下落,却没有结果。
在这次视察时,他也一直没忘。
可在多方打听下,却在这时得知这支队伍,早在1935年是被国民党包围全部杀害的噩耗。得知真相的彭德怀,在众人面前捶胸大哭。

然而,在主持建设尚未结束的时候,1966年底,彭德怀被秘密押往北京。
有人在清理彭德怀的财产时,在他的保险柜里面,发现了一万多元,而在捆票子的纸上,写着:缴党费!
醒目的三个大字,让在场的许多人无地自容。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每月给他发放工资410元,他除了接济侄儿、侄女以及一些烈士子女外,全部都攒了下来。
彭德怀平日里的生活十分简朴,在日常生活里穿的还是抗美援朝时期穿过的旧棉衣。
结语 1974年,彭德怀去世,终年76岁。
但因为一些原因,他的骨灰被安置在了成都东郊火葬场的骨灰寄存室。直到1987年12月,彭德怀的前妻浦安修才收到了骨灰寄存单。
在剧烈的悲痛中,她强忍着泪水,为前夫写下“人间毁誉淡然对之,身处逆境忠贞不矢”的挽联。
纵观彭德怀元帅的一生,戎马半生为拯救国家民族而努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面临各种困境,仍然心怀人民。历史的功过,后人自会给正确评说!元帅的功绩也将永垂不朽!
写在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先点个“关注”,让我们在互动中成为互相的铁粉,以便您及时收到文章的推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23:11 , Processed in 0.0075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