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5年,尼克松女儿受邀访华,与毛主席交流期间:我想换一下座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5 11:11: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3-5-5 11:13 编辑

1975年,尼克松女儿受邀访华,与毛主席交流期间:我想换一下座位                                                         2023-05-05 10:09                                       

前言  

1975年12月31日的深夜,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1975年12月31日夜里11点多,以私人身份来到中国的朱莉夫妇已经换上了睡衣准备休息。

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打开门后就看到一位中国外交部礼宾司的一位工作人员,激动地告诉他们:“毛主席要见你们”


图 尼克松女儿访华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莉夫妇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换好衣服,乘坐汽车前往中南海 ,临走还不忘带上父亲尼克松写给毛主席的亲笔信。坐上汽车不到一会功夫就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落座在毛主席住所的沙发上。

当时毛主席年事已高、身体刚刚病愈不久还有些虚弱,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朱莉夫妇。

随后,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朱莉立马向毛主席提出:

“主席,我想换座位。”

而朱莉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要追溯到她的父亲尼克松访华期间…….

尼克松访华,震惊世界

1972年2月21日,这天,北京降了一场大雪,中南海的天气寒气逼人,结了冰的水面上一片皑皑白雪。

最近,毛主席总是有一种期待感,就是要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然而,这时的毛主席大病过后,尚未痊愈,由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恢复的并不理想,毛主席很担心没有精力会见尼克松。


图 尼克松访华与周总理握手

为此毛主席常常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怕见不上尼克松总统啊,如果见不上,那么就是很大的遗憾,见了就是很大的胜利,因为这是使人民共和国,使世界承认所必需的,这是我所期盼了几十年的事情了。”

这天,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开始了他谋求和平之旅,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破冰之旅”。

一架大型美国飞机在刚刚扩建的首都机场缓缓降落,机场的跑道宽广而寂静,机场周围冰天雪地,寒霜满目,机场的跑道早已被打扫的看不到任何雪迹,尼克松的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在机场的尽头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许多人并不熟悉的红白蓝相间的新国旗---美国国旗。


图 尼克松检阅三军

飞机停下来,机舱打开,尼克松夫妇二人拉着手缓缓走下飞机,尼克松的夫人帕特身穿玫瑰红连衣裙,外面套着桔红大衣,十分喜庆。

瞬间,机场内奏响两国国歌,周恩来总理、叶剑英、郭沫若、李先念等人纷纷鼓掌,热情迎接尼克松。

走出舱门的尼克松首先向他们挥手致意,然后快步走上前去,周恩来与尼克松伸出彼此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长达一分钟之久,尼克松为了弥补当年杜勒斯在日内瓦拒绝同周总理握手的遗憾,他特意让基辛格和国务卿罗杰斯等人慢点下舷梯,为的就是保证摄影师能够完整的拍下他和周总理握手的历史性画面。


图 周总理和尼克松

“总理先生,我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尼克松激动地说道。

“总统先生,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访问。”周总理说道。

随后周总理又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已经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

后来,尼克松也在日记中写道:

  “当我们双手交握的时候,我就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也开始了。”

在机场进行简单的欢迎仪式过后,尼克松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入住钓鱼台国宾馆。

这天中午,宾馆为这位尼克松准备了第一顿午宴,为表示对尼克松夫妇的欢迎,毛主席特意指定中南海的厨师程汝明做了三道菜,送到宾馆。

程汝明做的三道菜分别是:鱼翅仔鸡、牛排、烧滑水,尼克松夫妇得知这是毛主席特意安排的,非常高兴,连连道谢。


图 周总理为尼克松夹菜

值得一提的是,这“烧滑水”,是一道以鱼尾为主食的菜,滑水是鱼尾的一种俗称,是指鱼的尾部连尾鳍的一段,事实上,对很多不爱吃刺鱼的外宾而言,这道菜显得有些不合适,但这却是毛主席点名要加上的菜,事后,程汝明说道,鱼尾,恰好是鱼在游水时的推进器,毛主席应该是要借鱼尾,寓意一起推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向前发展。

在用过午饭后,周总理刚和尼克松分开,就又急匆匆地返回来,对着基辛格说道:“毛主席半小时后要会见尼克松总统”。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性格,看准了的,决定了的,马上就要实现。毛主席写的那首著名诗词中有如下一段,可看做他此时急于会见尼克松总统心情的写照: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此时的毛主席就有这样迫不及待的心情,要会一会这位当代头号大国的总统。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被看作是此次尼克松访华的高潮。


图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接到邀请,尼克松很快抵达毛主席的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主席为了见尼克松,特意让警卫员小周为他理了发,穿上了新做的中山装,书房的一切也重新布置。

毛主席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到尼克松,毛主席不顾年迈的身体,当即站起来,向尼克松伸出右手,尼克松见状也赶紧伸出手,两双“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伸回来,同时象征着中美两国的关系在此刻又向前迈近了一大步。

握手时,毛主席风趣的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喜欢这个呀!”

落座后,毛主席和尼克松开始寒暄交谈。

毛主席开口说道:“我年龄大了,说话不利索啦!”


图 毛主席同尼克松交谈

尼克松笑着看了一眼毛主席书房摆放的书架,他说道:“可别这么说,我之前看过主席的著作,可是改变了世界啊”

毛主席笑笑说:“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

听到毛主席巧妙地应答,尼克松不禁为毛主席的智慧所折服。

尼克松还表示:“我知道你和总理邀请我来到这里是冒着很大危险的,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知道你是一个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的人。”

毛主席幽默回应:“我觉得,其实我这种人说话就像放空炮一样。就比如这样的话:“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

一旁的尼克松问道:“就像我这样的人,也是匪徒嘛?”


图 毛主席

毛主席探身向前,微笑地说:“你?作为个人,也许不在打倒之列,如果你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

尼克松又说道:“主席,我们大家都知道您的生平,您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庭,然后登上了一个国家的最高位置,他说:“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

风趣而诙谐的交谈,使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而轻松起来,就像老朋友倾诉家常一样。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毛主席与尼克松畅聊蒋介石、聊两人生平、聊所读著作、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原本由于担心毛主席的身体原因,所以这次会见只安排了20分钟,但是那天毛主席见到尼克松后精力充沛,竟兴致勃勃交谈了1个小时10分钟。


图 尼克松

最后毛主席主动将尼克松送到了书屋门口,尼克松也再次握着毛主席的手说道:“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的。”

当晚,为迎接尼克松的到来,周总理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期间,周总理和尼克松相谈甚欢,从文化差异到国际形势,周总理贴心地为尼克松准备了刀叉,但是尼克松“入乡随俗”,竟然用起了筷子,据女儿朱莉后来采访时说:“当时父亲和母亲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访问前曾在家中苦练“筷子功。”


图 周总理和尼克松进餐

这件事后来也成为两人之间的趣谈。

在宴会上,每张桌子上放有“熊猫牌”香烟,每个烟盒上都画着可爱的大熊猫图案。

尼克松的夫人帕特见状,拿起烟盒仔细看着上面的大熊猫图案,流露出喜爱之情,并且说道:“这熊猫画的很精美,很可爱,我很喜欢!”

细心的周总理捕捉到这一细节,他当即表示:“总统夫人,您要是喜欢,我们可以送你们一些”

帕特以为周总理要送香烟,她笑着拒绝:“是这个香烟吗?我不抽烟,但是烟盒我可以带走。”

总理说道:“不是香烟,是送你们大熊猫。


图 周总理和尼克松夫妇

帕特和尼克松听后,很是高兴,熊猫是中国国宝,周总理热情慷慨地送他们国家熊猫,可见中国的诚意以及周总理外交的艺术水平。

两个月后,两只大熊猫从四川出发,横跨太平洋抵达美国,成为中美两国的友好建交“使节”。

接下来的几天中,中国政府与美国代表团又接连进行了五次正式会谈,并对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

2月27日,尼克松的访华之行,即将结束。

1972年2月28日,经过中美两国的反复协商,周总理和尼克松终于在上海地区联合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再次拉近了中美两国的关系,从此将进入新时代,此次访华也被称为“破冰之旅”。

尼克松女儿访华

尼克松回国后,将此次访问中国发生的趣事告诉了女儿朱莉,并称还想访问中国。

为此,朱莉说道:“中国朋友对我们太好了。”


图 尼克松女儿朱莉

在父亲口中听到中国之行的趣事,女儿朱莉一直想亲自来中国看看,所以,在1975年,尼克松访华三年后,女儿朱莉和丈夫戴维来到了中国,这一次访华,也让她明白了父亲首次访华的意义。

临行之前,尼克松还交给女儿一封自己的亲笔信,让女儿帮忙交给毛主席。

1975年12月29日,朱莉和丈夫戴维专程赶到北京,开始了又一次的中国之旅。

虽然他们是以私人身份来访问中国,但是当朱莉和戴维抵达首都机场的时候,我国还是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他们。

文化差异的相互碰撞,古老的名胜古迹,友好的中国人民,使朱莉感到十分兴奋,作为文字工作者,她想将所见所闻全都记录下来,让所有人认识到新中国的面貌。


图 尼克松一家 后右面为朱莉夫妇

12月31日,深夜,当朱莉和丈夫戴维刚要换好睡衣准备就寝,外交部工作人员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打开房门,工作人员说道:“毛主席要见你们”

朱莉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是深夜11.30分,她再三确认来意后,赶忙穿好衣服,带上尼克松的亲笔信,坐车到中南海,她一路心情非常激动,终于可以见到这位伟人了。

由于当时周总理已经病重住院,而82岁的毛主席也是大病初愈,但还是强撑着身体迎接他们的到来,同时参与接见的,还有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时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

很快,朱莉夫妇抵达了中南海,毛主席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艰难起身,同他们一一握手。

落座后,朱莉一直仔细端详着这位中国领导人的脸,于是,朱莉借交给尼克松写给毛主席的信期间,她近距离的观察了毛主席。

毛主席注意到朱莉的眼神,问道:“你在看什么?”

朱莉回答:“我在看您的前额,您的额头很饱满。”

毛主席听后笑着说道:“我这是生了一副大中华的脸。”


图 朱莉

朱莉喜笑颜开,她赶忙将信交给毛主席的手上,说道:“这是我爸爸托我交给您的。”

毛主席接过手中的信,还未等翻译开口,毛主席便用英文念出来:“December 23,,1975,即1975年12月23日”他念的很清晰,朱莉和戴维都感叹。

朱莉问道:“您什么时候学会英语了?三年前,爸爸来访华您还不会。”

毛主席回答道:“当然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既然要真心跟你们做朋友,怎么能不会你们的语言呢?”

接着毛主席问道:“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

听到主席的关切,朱莉很感动说道:“好多了。”

随后,毛主席托朱莉夫妇转告尼克松让他好好修养腿,日后来中国一起爬长城。他小心翼翼将信叠起来,并说道:“我等待着你父亲下一次来中国”

提起尼克松三年前访华,毛主席便指着朱莉的沙发说道:“事实上,你现在坐的沙发,也是你父亲当年坐过的沙发。”

朱莉听后,站起身绕着沙发走了一圈,拍了拍扶手,脑海里幻想着曾经父亲和毛主席就是在这张沙发上开启了“破冰之旅”。


图 毛主席和尼克松

随即,她向毛主席提出一个请求:“主席,我想和戴维调换一下座位”。原来,朱莉也想让丈夫戴维体验一下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座位。

毛主席微笑点头应允,朱莉和戴维迅速调换了座位,戴维很是高兴,对着朱莉说道:“快看,我现在就和当年的岳父一样,同毛主席交谈。”

毛主席很慈祥地看着眼前这二位外来的年轻人,双方谈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和朱莉夫妇依旧侃侃而谈,意犹未尽,他们谈起了过去和未来……

时间将近一点,朱莉夫妇眼看时间不早了,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便主动起身道别,毛主席迈着年迈的身体,站起身目送他们,还嘱咐朱莉:“你父亲再来时,我一定会等他的”

朱莉回答道:“您放心,我会转达给父亲的。”

毛主席还说道:“你们还年轻,再来中国吧,再过十年,中国会不一样。”


图 影视剧中的朱莉夫妇调换座位

走出中南海,朱莉对戴维说道:“我在十里之外都能呼吸到毛主席的个性”

这次“跨年会见”对朱莉夫妇意义深刻,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个消息,至今还被朱莉保存着。

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朱莉一直关心着中国,后来她担任华美协进社董事长。

华美协进社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和中国学者胡适联合创建的,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

朱莉也多次以董事长的身份对中国进行访问,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朋友对我太好了,我们真是太感激了。”

对此,中外协会会长曾经对朱莉写信说道:

  “你不仅跟随你的父亲的脚步访问了中国,还继承了你父亲致力于建立好中美两国友谊的精神。”
深谋远虑,尼克松再度访华

就在朱莉回国后,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由《新华社》发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再次访问中国!”

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夫妇再度访华,我国依旧视尼克松为总统,以1972年接待的礼仪接待尼克松。

这天春意盎然,机场里乔冠华,黄镇等数十位政府官员在机场早早等候尼克松的到来,大家都热情地欢迎尼克松夫妇的到来,不过遗憾的是,周总理在一个月之前与世长辞,再也不能迎接尼克松。


图 尼克松在中国

如果当年一样,尼克松被安排在钓鱼台宾馆,2月23日上午,毛主席不顾身体抱病,坚持来会见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垂暮之年,身体大不如从前。

毛主席同尼克松亲切握手,他颤颤巍巍的端起茶杯,笑着调侃道“以茶代酒”与尼克松碰杯,这对许久未见的老友,此时情真意切,双方都很感动,愉快的谈论着各国的未来发展。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艰难地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站在门口,向尼克松告别。

谈话结束,尼克松说:“毛主席依旧思想敏锐,谈吐深奥,叙述贴切,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说明毛主席仍然有统帅整个中国的气度和魄力。”

他还高兴地说道:“今天和毛主席的谈话,感到十分愉快”


图 毛主席和尼克松

就在再度会见完尼克松后,同年9月9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尼克松得知,向中央发来电报:

  “我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他依旧表现高瞻远瞩的眼光”

后来,卡特总统上台以后,积极改变中美的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这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完美结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0 02:00 , Processed in 0.0085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