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收起义出身的何长工,草地分兵为何站在张氏那一边?有三点原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04:4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秋收起义出身的何长工,草地分兵为何站在张氏那一边?有三点原因                                                         2023-06-05 16:53                                       

       井冈山是我党创建的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非常高,最初是1927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开辟,后来又有朱老总、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余部加入,大大扩充了实力。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段经历时会不会有疑问,当年通讯水平不够,毛主席和朱老总连对方具体位置、部队情况都不知道,又没办法一通电话、一个定位就精准联系上,那他们是如何成功会师的呢?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人物——何长工。
何长工早期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不仅是朱毛会师的重要人物,还与毛主席、周总理都有很深的交情,他设计了我军第一面军旗、1930年就担任了红军军长、长征途中又担任了军团政委。
如此傲人的资历,可惜草地分兵时却站在了张国焘一边,影响了往后的军政生涯。那么,他这样一个“嫡系中的嫡系”,为何要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呢?

一、何长工与主要领导人之间的渊源
何长工原名何坤,是湖南华容人,“五四运动”后赴法勤工俭学,成为旅欧支部中的一员,这个时期他就认识了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并受他们的影响于1922年入党。
1924年何长工回国后就被派往老家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当时他有一位著名的同事就是毛主席,两人彼此都很欣赏且工作都很出色,因此也成了军阀的眼中钉。
马日事变后,湖南军阀许克祥悬赏捉拿何坤,毛主席出于安全起见,为他改名“长工”,意为永远做人民的长工。
何长工用着新名字暂时离开了湖南,进入共产党实际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警卫团后来追南昌起义部队不及,就留在了湘赣边参加秋收起义,接着大部分又跟随主席上了井冈山,何长工对于能再次与毛主席并肩作战,心里特别激动。

在根据地开辟之后,毛主席非常关心南昌起义部队的情况,于是在同年10月5日委托何长工去联系湖南省委及衡阳特委,希望能从中得到消息。
何长工在10月10日到达长沙,经过一番寻找与省委接上了头,汇报完秋收起义的工作后,湖南省委告诉他,如果要找朱德、陈毅,不必再联系衡阳特委,可直接绕道粤北地区寻找。
12月末,何长工抵达韶关,成功在距离韶关40多里的犁铺头找到了朱德所在的140团团部,朱德见到他时非常激动:太好了,我从敌人报纸上看到井冈山的消息,我们跑来跑去,还没有个地方站脚,正要去找你们,你能来真是太好了。
随后朱德告诉何长工部队正在策动湘南起义,让他赶紧回去与毛主席取得联系。何长工不敢怠慢,于1928年1月回到井冈山汇报相关信息。
之后何长工充当了两部的重要联络人,1928年4月28日,朱毛会师于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何长工充当了引见人的角色,为双方互相介绍认识。

二、何长工在草地分兵时的选择出人意料
从前面所述这些经历中大家就能看出,何长工跟朱、毛、周三位重要的领导人关系都非同一般,绝对是“嫡系中的嫡系”。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找到了何长工,让他去担任红九军团政委,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他的重视与信任。
第九军团长征中算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部队,主要负责殿后和掩护,出发时有11000余人,到了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时只剩下不到千人,这个结果非常惨烈。
其实不止红九军团,整个红一方面军情况都不乐观,减员严重、物资装备极少,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大多数人都面容憔悴、营养不良,本以为跟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境遇能够有所好转,没想到张国焘见中央红军如此虚弱,竟然产生了错误的想法、不断索取权力。
中央红军为团结同志,很多方面都做了让步,但这并没有让张国焘的野心满足。

同年8月,两大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准备北上,红五军团改编的红5军、红九军团改编的红32军编入了以红四方面军力量为主的左路军中。令人无奈的是,分开没多久张国焘就想要两支红军全部南下,甚至想过用极端方法。
右路军的中央机关出于安全起见,只好率红1、3军(即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红5军军长董振堂得知消息后强烈反对张国焘,表示要率部追随中央,结果被张国焘派去担任红5军政委的亲信黄超当着众人的面打了耳光。
为了不破坏团结,董振堂忍了下来,迫于压力,其他原中央红军的人也只好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
10月5日,张国焘率部抵达卓木碉后,不再遮掩野心,堂而皇之地召开了会议妄称“另立”。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何长工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张国焘知道这种事情光靠自己麾下人来说有点不好服众,所以就让原红一方面军的高级干部来做“表率”,出言比较激烈的有四人:红5军工作部部长邵式平、红32军政委何长工、红32军军长罗炳辉、红5军政委李卓然。
这在很多相关人员的回忆录中有过记述,时任红四方面军电讯局长的宋侃夫回忆:首先是红一方面军的几位干部讲话,他们的话给大家造成的影响极大,因为他们是一方面军的干部,长期跟主席在一起,怎么也反对主席?很多人因此被迷惑。会后这几个干部都升了官。
徐向前元帅也感觉不可思议:会场的气氛非常沉闷,谁都不想出头。于是张国焘先指定一方面军的干部发言。这几位干部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讲得特别激动。四方面军的同志从未听闻过,不禁为之哗然。
这样的关键时刻,越亲近的人造成的影响越恶劣,参与了秋收起义及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与中央首长们关系都很密切的何长工,发言就误导了很多人。

三、何长工为什么要这样做?
纵观卓木碉会议上发言的原红一方面军干部,基本都是原红五军团和原红九军团的人,从长征的一些经历可以反推何长工这样做的原因。
1、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在长征中大部分时间都担任了后卫,长征时期国民党很多军阀对红军的态度都是“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毕竟大家都想保存实力,跟红军拼光了,那结果也会是被老蒋摘桃子,贵州王家烈就是鲜明的例子。
所以红军的后卫部队伤亡特别惨重,而红九军团还有一次被当作疑兵险些全军覆没的经历。三渡赤水河后,毛主席命令红军主力掉头南下,继续南渡乌江,从贵州西南角向云南方向而去。
但是此举很冒险,必须要有一支部队伪装成主力,做出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假象,引开国民党大军的注意力,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红九军团。

毛主席给红九军团发出的电报十万火急:我野战军决南移寻求机动,而以九军团暂留现在活动地域钳制周吴纵队,以配合我主力作战。
红九军团在接到命令后大张旗鼓地在黔北地区活动,就地修筑了很多工事,做出要与敌人决战的架势,部队还在很多大路口刷标语:突破乌江防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如此种种让老蒋误以为这就是红军主力,于是命各部全力进攻,红九军团拖住了敌人六个师,成功掩护主力过江。但是,红九军团由于被敌人咬得很紧,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渡河地点,陈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前把浮桥给拆除了。
这就使得红九军团到达渡河点时没有看到任何接应的人,浮桥也没有一座,偏偏此时侦查员报告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距离他们已经不远,自己没有时间搭浮桥了。
无奈之下,红九军团只好单独行动,转战了两个多月才与主力会合,他们数次濒临险境,伤亡特别惨重,所以作为军团最高首长的罗炳辉和何长工心里是有怨气的。

2、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关,由于事发突然,中央机关在右路军只带走了红1、红3军,而在左路军的红5、红32军没办法被通知到,即便是被通知到了,他们也没办法一起走。
所以红5、红32军的一些干部也有怨言,这点张国焘的回忆录中也有说过“私率一、三军团北上,却并未通知他们,一致表示愤慨”。
3、受到了压力及对局势做出错误判断,我们站在后世角度看,知道毛主席是正确的,但就当时而言,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何长工等人见着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以为跟着他们会更有出路,再被张国焘一胁迫就盲从了。
但是不管几个原因,说到底还是何长工等人意志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定力不够,跟他们有类似经历的原红一方面军干部并非都是这种表现。

四、原红一方面军干部们的表现
同样在原红九军团,同样经历了艰难的单独行动,32军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就坚决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行为,他找到何长工要求一同北上,可惜无果。
罗、何二人表明态度后,32军支持中央的干部都聚集在了黄火青身边,黄火青的回忆录:
散会后,政治部的干部拥到我屋子里,讲述会议情况,非常气愤。罗炳辉和何长工已经倒向张国焘一边去了。有些干部让我带他们走,我也想与红五军联合向西通过藏区去找中央,可不久电台被调走,没有办法联系到中央。
后来张国焘还将黄火青调离了32军,并一直没给职务,导致黄火青差点牺牲在了路上。

红5军军长董振堂也坚决跟张国焘做斗争,卓木碉会议后,刘伯承定好了“捉张”计划,准备以武力逼迫张国焘北上,董振堂就是发动的主要力量,只是朱老总考虑到大局没有同意。
要说长征时的后卫任务,红五军团承担的时间要更久,军团长董振堂是宁都起义后才加入红军的,而且何长工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他都没有任何怨言,这样一比,差距就令人汗颜。
还有彭绍辉、陈伯钧等人,基本上原红一方面军的大多数干部都是站在中央这一边,这些人没有随风而动,相较起来可坚定多了!
人的选择非常重要,何长工本来那么高的职务,后来却主要从事军事教育、军械装备方面的工作,1955年也没能参与授衔。只能说,草地分兵后的一系列事,影响到了何长工后来的发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9:11 , Processed in 0.0076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