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知青患癌,75岁初恋从陕北赶来:49年了,能陪你最后一程很知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17:35: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知青患癌,75岁初恋从陕北赶来:49年了,能陪你最后一程很知足                                                         2023-06-24 20:41                                       

      老知青患癌,75岁初恋从陕北赶来:49年了,能陪你最后一程很知足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您好,我是李霞的儿子吴小北,现如今母亲患癌,想临终前见您一面。”睡梦中的孟延军被一通电话吵醒,对方声称是李霞的儿子,他不敢断定对方来意,担心是骗子。可毕竟是大半夜的,谁会在这么晚开这种玩笑,而听到李霞的名字,孟延军毫无睡意,因为这个女人,对自己的一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说起孟延军和李霞的故事,那是在49年前,原本李霞是来自北京的知青,而孟延军是孟村的一个小伙子,两个人年纪相仿,日久生情,全村人都以为,孟延军和李霞会结婚,可李霞在1974年的时候,选择返城,因为她不想跟着孟延军吃苦,想在大城市生活,而父亲又不愿意接受李霞把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陕北后生带回家,就此两人情断两地。
几十年过去了,两人都成家立业,而今双方的老伴都已经去世多年,原本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面,却在这个时候得到李霞的消息。
孟延军不敢大意,第二天一大早,就给儿子打去电话,让送自己到北京,对于儿子的疑问,孟延军没有回答。

以下是来自孟延军的讲述:
我叫孟延军,今年75岁了,出生于1948年,家里有弟兄四个,还有一个妹妹,那个年代,我们陕北人都过着苦日子,但大家的内心是倔强而又不屈的,对于生活充满希望,不管日子多艰苦,我们都活得很乐观。
在我20岁那年,我们村子来了13名知青,他们都是来自北京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到来,全村人沸腾了,因为在我们村子,从未来过大城市的人,听说知青是在农历九月二十五(阳历11月16日)下午到达,很多人都没有打算吃饭,早早地就在村口迎接。
当时村里的队长是我大伯孟青华,他带着两个人,赶着三个牛车去公社接人,原本说的是下午到达,但真正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当时村子里没有电灯,大家就在路边生起了火堆,把整个村子照得通明,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
听到村里的孩子说“来了,来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前走着,想一睹这些知青的芳容。

走在最前面的是我大伯孟青华,车子上坐着五个年轻人,后面的车子上装满了行李,还有几个年轻人跟着最后一辆车上坐着4个姑娘,还有四人则是在后面步行。大家欢声雀跃地欢迎着知青的到来,知青们也很礼貌地下车,和村里人打着招呼,只不过他们说着普通话,我们当地人听不太懂。
一路上走得很慢,快到大队部的时候,已经是半小时后,大伯对着人群喊道:“大家都安静些,把路让开,这些娃娃们还没吃晚饭了,老江(江宗明)把饭菜做好了吧?”
但人群中没有人回应,大家都在欢迎队伍中,唯独老江不在,他是村里的大厨,红白喜事少不了老江,作为从河南移民过来的,村里人不仅不排挤,还很喜欢老江一家人。
到了大队部,老江从院子里走出来:“孟队长,猪肉粉条大烩菜做好了,还蒸了一大锅白面馒头。”
众人这个时候变得很安静,眼睁睁地看着知青们吃饭,对于锅里的猪肉粉条,嘴馋得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有些小孩子更是哭闹着要吃白面馒头,不够这顿饭,和村里人无关,是迎接知青们的饭菜。

等知青吃完饭,已经是九点多钟,大伯给知青们安排了临时住所,我家因为新建了两孔窑洞,就让女知青到我家住,而男知青则是去了另外两家。
这一夜,似乎全村人都要失眠,大家都在谈论着城里的知青们,穿着干净的新衣服,模样也长得好看。
第二天一大早,堂弟孟红军来到我家,问我女知青醒来没有,我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此时的陕北早晨已经零下几度,等我起床后,看到女知青的房门紧闭,我知道她们还没醒来,堂弟说叫知青起来吃饭,他不好意思。
堂弟小我6岁,当时只有14岁,我便一马当先,在窗外喊了几声,里面传出悦耳的声音:“这就起来”。伴随着的是几声嘟囔,可能是没有休息好。
等我们赶到大队部的时候,已经汇聚了很多村里人,大家等着知青们吃完饭,大伯让全村的社员开个会,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件事:一是安排住宿问题;二是分配知青到各个生产小队。

我们村400多人,是方圆十来个村子人口最多的,被分成8个生产小队,我家所在的是第六生产队,也是住在村口最边上的一家。
很幸运的是,李霞和徐小金被分配到我们组,而且四名女知青依旧住在我们家的窑洞。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和知青们相处得很愉快,他们有知识,也很活泼,虽然对种地一窍不通,可他们愿意主动去学。因为女知青就住在我家,所以也算得上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原本不识字的我,是女知青教会我读书写字,她们教得很认真,不厌其烦,最终通过几年时间,我能读书看报,还被李霞说我很有学习天赋。
李霞是一个温柔的女子,我们从1972年的时候就产生了爱情,只不过那个时候,谁也不敢迈出一步,光明正大地谈恋爱,父母给我介绍了不少对象,但都被拒绝,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就是李霞。

李霞曾答应过我,要和我结婚,可到了1974年的时候,李霞获得了返城的名额,等我知道的时候,她正在偷偷地抹眼泪,说她要回北京了,纵然不舍,可我知道,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李霞走后,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结婚了,可能是想抚慰受伤的心灵,也可能是想彻底地把李霞忘记。
之后生儿育女,我的生活恢复了平静,一心想着把日子过好,可妻子却在中年之际患病离世,之后我没有再娶妻子,而是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女儿还嫁给了一名教师。
随着年纪大了,我也不愿意到城里生活,儿子一直说要接我到家里住,可被拒绝,一直住在窑洞。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喜欢回忆,想到年轻时的自己,想到李霞的模样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保存着李霞的照片,只不过不被人知道罢了。

知道李霞患癌后,让儿子开车把我送到北京,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李霞,一路上心情很忐忑,担心李霞坚持不下去。好在到了医院,我看到了李霞,她的精神气还好,能讲话。
“没想到,我们这把年纪了还能再见面。”这是李霞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泣不成声,毕竟是曾经的爱人,再次见面,却是以这种方式。
我儿子和李霞的儿子不约而同地走出房间,房间内就剩下我和李霞,她握着我的手,看着我,脸上流露出笑容,我们说了很多年轻时的事情,李霞说:“要是当初怀上我们的孩子该多好,有可能我还会再次到陕北去找你。”
可这些都是后话。
我在医院陪伴了李霞四十多天,最终她永远地离我而去,临别之际,我对李霞说了最后一句话:“分开49年了,能陪你最后一程,很知足,也很幸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01:12 , Processed in 0.0075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