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四方面军“传人”在二野,但为何三野、四野也有众多红四战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04:55: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四方面军“传人”在二野,但为何三野、四野也有众多红四战将?                                                         2023-07-06 11:00                                       
                                       

了解我军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与八路军129师、红四方面军是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红四方面军的主体部分,一直都在二野及其前身。
二野有3个兵团,首任司令员分别为陈锡联、陈赓、杨勇。二野11个军,首任军长分别为十军军长杜义德、十一军军长曾绍山、十二军军长王近山、十三军军长周希汉、十四军军长李成芳、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十六军军长尹先炳、十七军军长王秉璋、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十九军军长刘金轩、五十八军军长孔庆德。
这些兵团司令员和军长,除了杨勇、王秉璋、张国华、刘金轩以外,其余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这也印证了二野不愧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传人,是红四方面军最重要的血脉。
除了上述这些将军,你还听说过哪些出自红四方面军的名将呢?像许世友、洪学智、胡奇才、张仁初等人,都是著名的“红四”战将。许世友外号“许和尚”,在军中以作战勇猛、脾气火爆而著称。洪学智是我军现代化后勤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之为“六星上将”。胡奇才在新开岭之战名扬四海,又有塔山阻击之功,林彪说“奇才同志会打仗”。张仁初在长征时率突击队拿下腊子口,他一手挥舞大刀、一手拿单枪,从此被称为“张疯子”。
但是这些著名将领,为什么却出自与红四方面军并没有多少渊源关系的三野、四野呢?他们因何离开“红四”这一体系?

红军改编时,八路军的编制被大大地压缩,一般都是降两级使用。但国民党政府只给了八路军3个师、6个旅、12个团的正规编制,加上一些独立团、直属营等单位,也无法使全部红军中高级干部和指挥员都有职务可以担任。
这样一来,编余的干部就有两个去向,一个是进入抗大学习深造,系统学习党的军政理论;一个是编入教导团,以备将来作为扩军时各级指挥员的候选。
没有编入八路军主力师的红四方面军的几位战将,如许世友、洪学智、王建安、詹才芳等人,就都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进行深造,聂凤智更是主动向129师师长刘伯承申请去抗大学习。从西路军归来的一些红四方面军干部,如秦基伟等人,被编入129师教导团,跟随主力部队出征,并在此后的分兵扩军中委以重任。

1938年年中,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深入中央划分的各战略区,积极开拓新根据地,大力扩充部队,一批学习深造完成的红四方面军干部和编入教导团的干部,就如“种子”一般撒向各战场。
红4军军长许世友回到了129师,任386旅副旅长,参加过129师香城固伏击战。不久,山东各地的抗日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但是这里缺少成熟的军事干部,要派最得力的干部去加强和领导那里的工作,许世友就受命前往山东,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此后离开了129师部队这一体系。
当时中央十分重视山东,原四方面军干部先后被派到山东的还有王建安、胡奇才、聂凤智、杨国夫、张仁初、吴瑞林等人。

他们去山东,并不是孑然一身前往,而是带着延安方面派来的干部、战士、抗大学员组成小分队一起去,一路走,一路传播党的抗日主张,一路发展队伍。
等到抗战后,胡奇才、杨国夫、吴瑞林等人带着部队去了东北,于是又一次改换门庭,成为了四野干部,后来都被授予中将军衔。
许世友、王建安、张仁初、聂凤智继续留在山东,留在山东的八路军和华中新四军最后合编为华东野战军,他们都成为陈毅、粟裕的部下。
许世友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并跟四方面军的老战友王建安一道指挥了济南战役。张仁初是26军首任军长,“排炮不动,必是八纵”说的就是他的部队。聂凤智是27军首任军长,他们在渡江战役中率先登岸,聂凤智以一份解放军历史上最短的也是最有诗意的一封电报著称:“我们已胜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三野的“红四”名将:许世友、王建安、张仁初、聂凤智
为了支援新四军的发展,中央也向新四军派出了很多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最著名的有李先念、洪学智、王必成、陶勇、刘飞等人。
1939年,李先念带着160人进入豫鄂边区开创根据地,拉起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的旗子,部队最终发展壮大为新四军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李先念离开部队未参加授衔,但是他的成就却最高,后来成了共和国的国家主席。
与李先念一样,洪学智带着抗大总校一个学员大队去了前线,1941年4月到达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军部。洪学智先后任新四军地方军区司令员、三师参谋长,抗战后跟随黄克诚去往东北,后担任东野六纵司令员、43军首任军长。洪学智也就从一名红四将军,变成了四野名将。
王必成、陶勇也是“红四”的重要干将,去往新四军后他们成了粟裕的手下爱将,他俩与叶飞一起,以叶(飞)王(必成)陶(勇)组合著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大显身手,王必成、陶勇也迎来了大机遇,达到了军事生涯之巅峰。王必成是24军首任军长,陶勇是23军首任军长,他们所率的部队都是三野精锐。

新四军的“红四”名将:李先念、洪学智、王必成、陶勇
红四方面军在其他野战军担任重要职务的,还有华北军区的王新亭。王新亭一直在129师工作,长期做陈赓的搭档,任晋冀鲁豫解放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直到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留八纵在内线配合晋察冀部队攻打山西,王新亭和八纵才转隶华北军区。
至于像徐海东、程子华、韩先楚、刘震等名将,虽然出自鄂豫皖红25军,属于广义上的红四方面军,但因为后期红25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到达陕北后红25军也并入红十五军团,因此不应该把他们再视为“红四”的人。

四野名将韩先楚
如果说留在二野之外,知名度最大的红四方面军“遗珠”,应该属李云龙莫属。
李云龙原本是129师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是中野2师师长,因为协助华野打仗,后来把2师划入华野编制,李云龙也就成了三野的人。李云龙曾说“中野是咱娘家”,剧中还交代李云龙原是大别山的篾匠,这就足以证明李云龙是正牌的红四方面军出身,只是后来因为战争的缘故,才离开了“红四”大本营中野。
当然这是个玩笑。李云龙是虚构的人物,《亮剑》也不能拿来当正规军史看,但李云龙剧中的经历,恰是本文所述最好的一种阐述。

回顾党史军史,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大别山和井冈山一样,同样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大别山子弟为基本骨干的红四方面军,是我党在红军时期三大主力之一。在徐向前总指挥的带领下,红四方面军很多干部战士得到了充分锻炼,经受了大仗、恶仗、险仗的考验并迅速成长。
从大别山走出来的红四方面军将星如云,全国解放初期,我国11个大军区领导中有6位来自红四方面军,他们分别是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陈再道、谢富治和徐立清。1955到1965年期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不含元帅)1603名,其中来自大别山区的将军就有293名,占了总数的近1/5。
所以“红四”名将满天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20:49 , Processed in 0.0075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